水准零点_奥运报道,考验北京都市报的职业水准

2008年奥运赛事的主要场地在北京北京都市报利用地域和人缘的优势,用尽浑身解数,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奥运报道做到了各自水准的极致。

北京晚报:最卖力气报道   这次奥运报道,笔者认为最卖力气的是北京晚报。

它把原有版面的多数,都临时改成了奥运专版,冠以“08奥运”的前缀版题,例如“08奥运奥运之城”、“ 08奥运奥运文化”、“ 08奥运北京故事”、“ 08奥运・交通气象”等等,充分利用了奥运北京这个地域优势。

该报要闻版的新闻,也冠以“08奥运”的前缀,后面是“今日××”,今日金礼、直击、争锋、传真、之星、风光、指南、点睛、互动、论语10个不同的报道切入角度。

即使没有时间一一细看奥运新闻,还可以从要闻版的最后一版“今日速读”中,了解一天的奥运要闻

该报的彩页,也是北京都市报中最好看的。

例如读者不大熟悉的马术运动员华天,通过8月11日主题“华英雄”的三版彩页,文字与图相配恰当,读者通过图文很快便熟悉了他,觉得他距离自己近了。

再如8月14日主题“三面来风”的三版彩页,展现当今三位世界百米最快运动员的形象,文字与图片配合很好,使得他们在读者眼中栩栩如生,好像近在眼前;主题“欧洲凤凰”的一版彩页,以火红作为背景,展现了女子七项全能的瑞典运动员克鲁弗特如凤凰涅�般的美丽,所附文字写得也美。

该报发挥其北京人缘熟的特点,发表了多条其他报纸没有的新闻例如《老布什递上手帕》的通讯,便是一位击剑馆的新闻官员供稿,新闻细节抓得好;《两主席相约在京会见自己》的图片(摄影阎彤),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罗格和前任主席萨马兰奇与自己的蜡像合影的照片真是绝了,不看文字说明,搞不清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实习记者写的通讯《保安领路新西兰游客笑了》,也是抓住了细节:三个保安,懂点英文,半夜帮助新西兰女游客在前门大街的胡同里三转两转,很快为她找到了所住的旅馆,然后消失在夜幕中……      北京青年报:报道角度出新   北京青年报把大约三分之二的版面贡献给了奥运报道

除了作为要闻奥运新闻“瞰城”外,它开辟了“瞰奥”专页20版(含广告),不仅提供奥运新闻,还包括介绍比赛规则、装备等的版面,为读者提供了必要而及时的知识。

例如举重比赛的杠铃设计、皮艇和划艇比赛规则和各种赛艇的设计等读者不了解的知识。

再如关于菲尔普斯的成功之谜,组织了一个整版,标题是《浑身是谜,如同大西洋底来》(借用了一个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剧名字),从头到脚,甚至他的吃饭睡觉都没有放过,一一做出分析。

这方面其他报纸也有相关内容,北京青年报凭借对开报纸的大版面优势,将这些知识和科学的介绍以大幅图画和示意图的方式展现,显得很大气,给读者留下的印象较深。

北京青年报的独家新闻非常大气。

报道了赛场擦地板的志愿者,一局赛事擦八遍,这个一般记者很少关注的事情,被该报抓住,做了一整版。

该报的通讯《达娃央宗,从圣火女孩到志愿奥运》,把读者带回18年前在西藏采集亚运圣火的场景,很有历史意味。

8月14日下午,北京突遇大暴雨加冰雹,该报选择了一个其他报纸都没有做的报道选题,即雨中的志愿者。

于是,8月15日A15版便有了组合通讯《雨中的彩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雨中志愿者的风貌。

该报报道体操赛场和举重赛场的引导员、提包员(标题《退役老将,做志愿者一样圆梦》),揭示出他们是以往有过很多业绩的退役职业体操、举重运动员!特大主题照片是前体操女运动员陈曦引导中国队入场,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京报:报道颇富理性   新京报的奥运报道比起其他都市报似乎又多了一份理性。

例如8月14日它的专版头条新闻标题只有两个字《解脱》,报道了中国男足的最后赛事。

新京报的要闻报道奥运的版题均为“奥运城事”,分为播报、揭秘、民生、街区、热点、人物、世界眼、访谈等版面

它的“揭秘”独家新闻颇多,例如14日A07版头条《“空军一号”5天喝掉百吨油》,还配有漫画示意图。

再如16日A06版《奥运获奖证书5分钟内制成》,这个几乎被人们忽略的事项,被该报抓住,做出了文章,并同样附有制作流程的示意图。

这样的选题反映了当事记者的职业敏感。

该报专版“新奥”32版(含广告),根据比赛结果及比赛项目的不同划分为“看版”、“金版”、“银版”、“铜板”、“枪版”、“球版”、“泳版”、“画版”、“羽版”、“剑版”、“马版”、“杂版”、“普版”、“侃版”等。

若追寻奥运新闻的详尽内容和背景,非新京报莫属。

4开的版面较小,但每个主题版面下,消息条数却很多,从标题看,报道视角有一定深度。

例如关于一名运动员的兴奋剂问题,该报获得了最新的进展消息:他吃的是抗不育药,因为结婚以来9年没有孩子,已经吃了一年;甚至记者获得了最后吃药时间是奥运前的7月27日的信息!遇到事件,记者就是要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      京华时报:实在而不铺张   笔者认为,京华时报奥运报道特点是实在,不是铺张。

要闻版的版名为“北京时间”,显然以时间取胜。

例如8月16日05版头条《外籍观众首获免费医疗救助》,以及二条《机场民警助埃及教练寻回队服》,均为其他报纸没有的独家新闻

该报奥运专版名为“赢在北京”(48版,含广告),每天根据赛事选择一个首页主题例如8月15日的主题为《进歌》。

下分“今日看点”、“中国军团”、“外国军团”三大部分。

这个奥运专版的最后,有四五个版的不同风格的评论:赛评、胡同、星语、闲篇、茶馆,由于请到了白岩松、莫慧兰等写专栏,还有百姓参与,评论作者队伍上比新京报棋高一招。

其评论京味十足,北京的普通市民喜欢看。

这个专版关于赛事的报道基调较为平和,例如报道15日晚中美女排之战,主题《郎心似铁,‘和’以解忧》,下面是关于两位教练的报道《陈忠和:急于求成酿败局》和《郎平:中国女排仍是强队》,还有评论《为郎平鼓掌》。

版面编辑心态把握得好,新闻便写得有分寸了。

关于中国体操队员杨威与杨云的婚事,只在其他报上看到几行字,该报做了一个整版(8月13日A48版),也算是市民们爱看的一个话题。

思考与建议   总而言之,北京都市报奥运报道都比较好看,但同质化严重。

编得再好看,我看其中的任何一份,就主要奥运新闻的获悉而言,已经足够了。

当然,获得金牌总该是报道重点之一,问题是如何报道,应该有各报自己的报道视角,以满足不同层次偏好的读者群。

在这个问题上,各报拉不开距离,在金牌报道版面上,似乎都用劲过大了。

报纸竞争在于如何挖掘出较新的报道话题,开阔读者关于奥运的眼界,这方面尚需要努力。

金牌意识弱一些,奥运人文精神强一点,是北京市民报纸奥运报道需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