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固定资产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浅析

摘 要:高等学校固定资产规模和利用效率一直备受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随着新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调整,需要构建新的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适应高校发展形势,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有序的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

尝试以层次结构设计划分的来源性绩效、运营绩效、发展性绩效三大子系统作为一级指标,再将各子系统拓展为16个二级评价指标,来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绩效指标;新高校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5—0109—02   一、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规模和利用效率一直备受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关注,其资金的投入究竟能够产生多大效果,长期效果和涉及效率如何,是否实现预期目标,产生了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效果,都需要运用绩效评价手段进行判断,所以高校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已成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有助于高校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协调配置大学的资源,为教育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还要向社会公众承担起如何提高办学效益等一系列公众关注问题。

因此,要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必须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高校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调整,特别是引入了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累计折旧”,这也对我们细化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模式,建立新的固定资产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有序的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的原则   结合本文研究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特征,笔者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绩效评价原则如下:(1)客观性原则,即绩效评价必须要全面客观地反映绩效的基本特征和综合效益。

(2)系统性原则,即绩效评价必须从系统整体出发,要求各个绩效指标能够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全面、科学、准确地覆盖和描述的绩效评价内涵和特征。

(3)相对独立性原则,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要有相互协同配合的关系,但又要相对独立,避免互相包含、重复。

(4)可操作性原则,即绩效评价指标概念的内涵要明确,在实际应用过程和统计数据监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系统的有效性是把握评价工作的本质,因此,研究任何绩效评价问题首先要明确所研究的绩效含义,它不仅是绩效评价评价客体,而且它还是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建立的主要依据,将绩效概念运用到衡量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上,必须从多视角、多层面来认识高校固定资产绩效问题并科学地设计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体现高校固定资产资金投入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效果和效率。

美国管理学家理查德?斯格特在《组织理论》中指出,达成共识的组织绩效评价指标有三种:以结构为基础、以过程为基础、以结果为基础。

本文按照结构―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在层次结构设计上将绩效评价划分为来源性绩效、运营绩效、发展性绩效三大子系统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理查德?斯格特把对组织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看作是对绩效执行、绩效效果和绩效运行组织的评价标准的选择,通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结果性指标这三种模式来进行综合评价指标构建

其中,结构指标评价的是组织有效运作的能力,本文以高校固定财产的资金结构来进行来源性绩效评价构建绩效指标包含:财政拨款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值中上级或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固定资产总值;科研资金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值中未纳入财政拨款收入的科研拨款收入/固定资产总值

其他资金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值中其他资金渠道的拨款收入(如捐赠收入、银行贷款等)/固定资产总值

过程指标主要涉及组织行动的数量或质量,是反映组织运作特征的更为有效的指标,过程指标直接评价组织运作的价值。

另外,所有过程指标评价的都是努力过程,而非取得的结果。

随着新的高校会计制度将事业支出科目进一步明细化为行政管理、科研事业、后勤保障、教育事业、离退休支出明细科目,本文以固定资产资金的运营过程来进行绩效评价构建指标包含:行政固定资产比率=行政办公的固定资产值/固定资产总值;科研固定资产比率=科研办公的固定资产值/固定资产总值;后勤固定资产比率=后勤办公的固定资产值/固定资产总值;教学固定资产比率=教学办公的固定资产值/固定资产总值;离退休固定资产比率=离退休办公的固定资产值/固定资产总值固定资产更新率=当年新增固定资产值/固定资产总值;仪器设备使用率=扣除闲置不用、淘汰不用的仪器设备值/仪器设备总值固定资产折旧率=固定资产折旧值/固定资产总值;维护成本比率=固定资产维修成本/固定资产总值

结果指标集中关注某种物质或物体的特定特征,不仅反映了执行工作具有的谨慎和准确性,还反映了当前的技术状况和组织的投入、产出的环境的特征。

本文以高校生均规模发展及固定资产的发展规模来反映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评价构建指标包含:生均图书值=图书总册数/学生人数;生均建筑面积=教学楼面积+宿舍面积+实验室面积/学生人数;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教学用科研设备值/学生人数;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值/资产总值

综上,本文以层次结构设计划分的来源性绩效、运营绩效、发展性绩效三大子系统作为一级指标,再将各子系统拓展为16个二级评价指标构建出了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下表)。

四、结束语   在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可以选取3―5年的高校相关数据来进行时序主成分分析,并反映综合绩效,这种方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时序主成分分析法能有效排除专家打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较为客观地动态展现固定资产综合绩效;其次,主成分分析在不丢失原指标信息的基础上,以一个综合变量来取代原有的全局变量,再以此为基础描绘出评价系统的总体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轨迹,简便易懂,具有很高的评价效率。

参考文献:   [1] 马倩.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财政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张义.高校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7,(3).   [3] 王小宁,王起彤,都灵.基于DEA 技术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以教育部直属高校为例[J].高校财务,2015,(12).   [4] 林水.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考评体系构建[J].财会研究,2015,(3).   [5] 王磊.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析[J].财会研究,2015,(3).   [6] 张艳.新高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的核算[J].中国市场,2014,(52).   [7] 张颖,王杰,梁勇,田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的原则和指标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责任编辑 陈凤雪]。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