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国家经济安全

一、人民币升值压力从何而来。

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中长期汇率 理论 ,或者称为名义汇率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购买力的比值。10年来,使用PPP 方法 ,美元对人民币的比率稳定在1:4左右,绝对购买力平价水平与人民币名义汇率相差一倍。可见,人民币有长期升值的趋势。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变动由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决定, 中国 数年的通货紧缩与人民币升值相匹配。短期汇率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着眼于短期资本流动对汇率的 影响 ,汇率走势决定于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和远期汇率预期。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利率没有市场化,因此,解释力不强,但基本趋势是不错的。 论文网。

以外汇数量为基础的国际收支理论,可解释短期和中期汇率走势。1994年以后,中国连续出现贸易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越来越大,外汇市场供大于求, 自然 产生升值压力。引起外资长期流人的因素是中国市场开放的巨大吸引力,可获得长期高回报。证券和房地产市场 发展 ,则刺激国际投机资本流入。几方面理论和政策实践都指向人民币升值

代写论文。

不仅如此,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压力还可以从真实 经济 中找到根据。当我们在长期经济 分析 中根据“货币中性理论”,抛开货币因素,名义汇率就变成实际汇率。实际汇率定义为:名义汇率扣除通货膨胀率,或是名义汇率除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比。其深层次含义是:在中长期排除货币因素后, 研究 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生产率和工资变动等非货币经济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最新的汇率理论,把“实际汇率”定义为可贸易价格非贸易价格之比。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实际汇率:可贸易价格(%)/非贸易价格(%) 论文代写。

国际经济学上的“可贸易价格”,是指可直接参加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在通货膨胀时期,出口成本上升导致可贸易价格提高汇率贬值的主要根源。首先,取决于工资和地价水平,但在中国并不明显。我国工资在出口产品成本中只占10%,即使因通货膨胀而提高,也不会对汇率有明显影响。其次,是设备折旧和原材料,分为进口和国产两部分。进口价格由国际价格汇率和关税决定,国内价格以 工业 品出厂价格近似表示,而不以消费品价格表示。国内通货膨胀率提高,主要是消费品价格上升,滞后于设备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大约一年。因此,在通货膨胀非常高的时候,比如1994年达到20%,但并不产生人民币贬值压力,因为在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借并轨的机会一次性贬值了50%,这是一种提前超额贬值。 作文 /zuowen/。

20世纪80年代,人民币连续贬值400%以上,主要原因是价格改革,与此同时却在积累着升值的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000年,人民币贬值的所有压力,如国内价格改革、通货膨胀、亚洲 金融 危机等都已释放完毕,升值压力就马上显露出来。 作文 /zuowen/。

人民币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中长期非货币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国内可贸易价格非贸易价格的“双重运动”,其含义有三:第一,国内可贸易价格相对于非贸易价格不断下降。这是由于出口部门生产率提高快于非贸易部门生产率提高,也快于本部门工资的提高,因此,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或者绝对下降。非贸易部门工资比照出口部门提高,超过本部门生产率提高,因此,非贸易价格绝对上升或者相对上升。第二,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不断下降,特别是在工业化大量引进技术阶段。中国出口部门生产率提高不仅快于国内非贸易部门,也快于发达国家出口部门,其工资水平的相对提高不仅慢于国内非贸易部门,也慢于发达国家贸易部门。按照“工资生产率弹性”,即工资水平提高生产率提高之比,中国的出口部门应该是最低的。人们可以理解中国出口部门工资水平提高比美国慢,却不能理解中国出口部门生产率提高速度比美国快。如果认真思考就会明白,这是技术“后发优势”造成的。中国的原创技术少,但在一定时期集中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则可以迅速提高生产率并降低成本。当本国可贸易生产率提高快于发达国家而工资水平提高相对慢于发达国家时,出口贸易顺差就会增加,从而产生汇率升值压力。第三,中国和美国如果有相同的通货膨胀率,人民币将有升值压力,因为两国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变化不会相同。发展中国家是二元结构,缺乏统一均衡的市场, 历史 所遗留的价格体系,服务 教育 医疗和房地产等价格很低,必然连续大幅度上升,而不像发达国家的价格体系已经比较均衡。因此,中国非贸易部门价格的上升一定比美国更快,而可贸易价格上升则相对比较慢。如果两国通货膨胀率相同,一定是中国可贸易品降价,而非贸易品涨价。而直接决定汇率的,恰恰是可贸易品的价格变化,可贸易价格下降就意味着对汇率产生升值压力。上述三个特点的核心是:发展中国家国内贸易部门生产率上升快于工资水平上升,使出口价格相对或者绝对下降,从而产生汇率升值压力。在大量引进技术和外资时期,可贸易价格在发展中国家相对或绝对下降。如果以非贸易价格为1,贸易价格指数相对于非贸易品下降,这就是“实际汇率”的升值。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二、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的国际资本流入。

代写论文。

名义汇率如果不能随实际汇率变动,就称为“汇率错位”,在固定汇率下往往如此。由于长期保持“汇率错位”,在2000年以后,人民币明显被低估,表现在一系列指标上,一旦被国际资本评估机构发现,他们的投资报告就必然会影响许多大的国际投资机构,并引起各国政府如日本和美国的关注,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而引起投机资本进入。仔细观察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看出,反映投机资本流动的“误差与遗漏”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直为负数,每年100多亿美元,这表明了投机资本和腐败资本外流;但是,在2000———2002年间却突然逆转,变成正数,大约每年100多亿美元,这说明在2000年左右,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人民币升值已经达成共识,并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中国政府不断宣布人民币升值,以期消除升值预期,逼国际投机资本流出,但在实际中效果并不明显。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增长,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之间的非均衡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技术进步,必然引起货币升值的 规律 ,已经被人们所认识。令人遗憾的是,国际资本评估机构似乎比我们认识得快些。 论文网。

我国长期实行出口主导型经济,以扩大外汇储备为目标,类似历史上的重商主义政策,已形成特殊利益集团和思维定势,大多数研究报告和舆论宣传,大肆渲染“货币升值必定打击出口”。其实,由于技术升级的速度远远超过货币升值的速度,人民币汇率风险已经来自不及时升值所引起的升值预期,进而引起国际投机资本流人,而不再是出口下降和贸易逆差。在人民币稳中有升的近10年间,我国贸易顺差年年增加,到2005年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记录。只不过我们总以为顺差比逆差好,外汇储备越多越好,这就阻碍了国家政策的及时转变,丧失了升值的最好机会。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