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1个国家的电信业发展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测度,找出我国电信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对今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电信业国际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2002年,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推出了《中国电信业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

“报告”中指出,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是其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综合

本文在“报告”的基础上,对影响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21个国家的电信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综合测度。

一、综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衡量指标体系是否合理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是否满足了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目的。

指标体系应是对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特征、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的客观描述,应为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服务,针对综合评价的需求,指标体系必须能够为评价结果的判定提供准确依据。

(二)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确保综合评价结果准确合理的基础。

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代表性强、准确一致、完备、独立及高灵敏度。

(三)适应性原则

指标体系设计应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指标体系应适应于综合评价的方式。

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可以概括为:简明精炼、易于理解、稳定一致、可操作性强等四个方面。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综合评价计算      基于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电信业行业本身的特点,本文将影响电信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总结为市场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每千人宽带用户(指标A,单位:个)、国际互联网用户(指标B,单位:千人)、电话主线普及率(指标C,单位:条/千人)、移动电话普及率(指标D,单位:部/千人)、法律制度支持力度(指标E)、政府效率(指标F)、电信国际化程度(指标G)、人均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指标H,单位:美元)、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指标I,单位:%)、公司治理结构(指标J)、技术创新能力(指标K)等11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运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模型与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对数据进行检验;KMO的值是0.746,适合主成分分析;采用巴特利特球体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x2统计值为231.212,概率远小于显著水平,拒绝零假设,说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合于做主成分分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