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性生活恢复的影响_心肌梗死后能活多久

[摘 要] 分析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患者性生活状况的改善作用,并与常规护理心肌梗死患者相比较。

[关键词]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性功能   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因情绪抑郁极易造成性功能障碍,为此,对4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性心理教育和心理护理,并与同期住院的接受常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循环内科住院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具有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典型病史者58%,具有典型的心肌酶学变化者46%,发病前有高血压及心绞痛病史1―5年。

年龄为58±3.5岁,平均年龄为57.7岁,病程为发病后4—6周。

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心理护理组(n=42),两组患者在病史、年龄、诊断及发病相关因素的比较中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①住院期间,首先为心理护理组进行性功能状态的评估:护理者与患者及其配偶分别单独面谈,了解全面的病史,然后与接受治疗者一起讨论基本问题:心肌梗死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原因,患者是否存在有病态心理患者是否有接受治疗的愿望,是否有需要保密的隐私问题,在心肌梗死病程中是否存在与性功能障碍产生的相关因素,接受治疗的目标及其现实性,并采用勃起功能中国指数(ClEF)量表评估患者性欲强度。

心理护理患者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包括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性医学信息传播、阅读疗法、媒介物展示、拒绝不合理信念等性健康教育。

③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态、夫妻关系、心肌梗死后症状改善及自我总体感觉,心肌梗死前每月性生活的次数、性欲强度,心肌梗死每周性生活的次数、性欲强度。

④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1周,性欲强度采用勃起功能中国指数(ClEF)量表来判定,最高分为25分,22―25分为正常,17—21分为轻度勃起功能障碍(ED),12―16分为轻度,8—11分为中度,7分以下为重度ED。

对照组患者接受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常规治疗和普通护理

2 结 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调查评估时间为1周,对照组心理护理组的100例患者均完成调查问卷。

2.2 心理护理患者心肌梗死前后每周性生活的次数、性欲强度变化结果比较   42例心理护理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前性生活次数为每周1―3次,心肌梗死发生后每周为0―1次,接受心理护理每周为1―3次;接受心理护理前ClEF为8―11分,接受心理护理后CIEF为20―25分。

2.3 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前后每周性生活的次数、性欲强度变化结果比较   58例对照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生前性生活次数为每周1―3次,心肌梗死发生后每周为0―1次,接受普通护理每周为0―1次;接受普通护理前ClEF为8―11分,接受心理护理后ClEF仍为8—11分。

3 讨 论      心肌梗死患者产生性功能障碍的原因常有如下几种:①心理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紧张焦虑畏惧等因素影响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激活交感神经或使内分泌发生变化,会影响勃起功能。

②医源性误导:在许多患者看来,心肌梗死后伴发性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但在医疗实践中,因工作繁忙常缺少对患者科学地解释心肌梗死后发生性功能障碍的机制,致使一些患者将疾病过程中再次发生的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归罪于正常的性生活

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心理护理组在接受心理护理及性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后,患者的性认知水平和性行为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普通护理组的患者性行为能力和性认知水平仍较病前低下,调查结果证明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正确的心理护理和性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其病后的心因性性功能障碍的效果较好。

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充分发挥语言的暗示作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性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现代化整体护理工作中应该为患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取交谈、图示等方式与患者进行讨论和交流性功能的恢复问题,有助于他们及时消除误解。

进行有关性的解剖、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从科学的角度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勃起功能中国指数即阴茎勃起是一种复杂的生理现象,可能与神经、激素、动静脉、肌肉、心理认知、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要减少非器质性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因性的性功能障碍,解除其精神心理影响有重要意义。

在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和正确的认知行为指导治疗后,解除了患者不必要的顾虑、抑郁、焦虑感,使患者完全处于放松状态,避免了心理因素对性欲产生的影响。

当然,也要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后再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认知教育,使他们能够区分病理性心脏病变的症状和由于性生活过劳而产生的一过性不适。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