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汽车出口量_自主出口品牌建设 政府在行动

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0亿美元,出口超过5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

但是,在出口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薄弱已经成为中国迈向外贸强国之路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年来,商务部积极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加快培育自主世界名牌的精神,大力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

日前,本刊记者就自主出口品牌建设问题专访了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

《WTO经济导刊》: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出口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但大部分出口商品贴着国外的商标,您能介绍一下我国自主出口品牌的基本情况吗?   傅自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初步确立,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7.4亿美元,其中,出口5933.6亿美元,分别居世界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企业,一些品牌已经具有国际影响,但总的来说,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还很不相称。

目前,国际市场上名牌所占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个别行业超过90%。

国内市场上,2003年,80多种主要消费品销量前十位名牌的市场份额高达65%,最高的家电行业达到80%,而同年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部分企业虽然开始出口自主品牌商品,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缺乏核心技术,品牌的附加值仍然偏低。

《WTO经济导刊》:您认为目前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薄弱的原因是什么呢?   傅自应:目前阶段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是我国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培育出口品牌的难度很大。

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比较优势,也是我国外贸出口和吸收外资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但这导致目前我国出口企业主要处于增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大部分出口产品是为外商贴牌生产,培育我国自有出口品牌的难度很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国际分工主体的跨国公司更加倾向于将低增值环节外包,而把主要精力集中于产品设计、研发、营销和品牌管理等价值链中的高增值环节。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将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模块化、标准化的轻型加工组装产业大规模向我国转移,带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但加工贸易中自有品牌出口少之又少。

二是订单贸易为主的格局抑制了我国企业培育自有出口品牌的积极性。

我国出口主要表现为订单贸易出口企业品牌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进口商手中。

出口企业争夺订单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产品价格、款式和质量等,有无品牌并无太大影响,这就降低了出口企业培育自有品牌的积极性。

此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依靠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优势,大力推进自有品牌战略,进一步挤压了我国自有出口品牌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沃尔玛有30%的销售额和50%以上的利润来自自有品牌

三是品牌培育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使很多出口企业知难而退。

品牌是技术、管理、资金等要素综合能力的标志,涵盖了企业的采购、制造、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是产品质量、性能、满足消费者效用程度、文化内涵等的综合体现,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实力、信誉和创新能力。

品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国际经验来看,建立一个国际知名品牌,需要几代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懈努力,而且往往需要企业通过跨国经营来实现,如可口可乐品牌已有118年的历史。

我们许多出口企业感慨“创品牌难,创名牌更难,创出口名牌更是难上加难”,这种现实,使我国不少出口企业存在经营行为短期化倾向,满足于赚取少量的贴牌加工费,不愿承担设计和研发成本,不愿建立自主营销网络。

对浙江省出口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尽管企业普遍认为自创品牌的重要性高于承接原始设备制造商(OEM)订单,但一些企业认为做好OEM订单更为现实。

《WTO经济导刊》: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薄弱,对外贸发展和经济增长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傅自应:商品没有商标,相当于人没有名字,商品没有品牌,相当于人没有户口,一个品牌弱国,不可能是一个贸易强国。

缺乏自主出口品牌,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工业制成品的简单数量扩张模式,对外贸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是不利于增加国际交换收益。

缺乏自主出口品牌,使我国国际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环节,在国际交换中获取的贸易收益不高。

一个出口价5美元的地球仪,在美国可以卖到85美元;一套市场价100欧元的女装,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4个欧元的加工费。

二是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从市场空间上看,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出口商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份额,如玩具占1/3,桔子罐头占78%,简单数量扩张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三是不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跨国公司以名牌为纽带,构建全球性的生产和销售体系,把名牌作为控制和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手段,利用名牌抢占和控制市场,国际市场已全面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由于缺乏自主品牌我国出口还处于产品竞争阶段,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这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WTO经济导刊》:在培育自主世界名牌过程中,作为商务主管部门,商务部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傅自应:1999年以来,根据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薄弱的现状,我们先后确定了118个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自主出口品牌,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培育和发展上,做了很多单个企业想干又干不了的事情,在境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可以明显提升中国自主出口品牌整体形象的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在广交会设立品牌展区,向国际采购商整体推介名牌出口商品;在广交会期间举办“名牌出口服装展示及流行趋势发布”活动,向国际服装采购商整体推介中国服装出口名牌;每年分别在北美和欧洲举办中国名牌出口商品展,深度开发欧美市场;印制发放出口名牌宣传画册,免费向境外商家发放;在法国举办“中国时装・商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出口品牌建设的宣传引导工作等,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也先后牵头建立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出台落实了配套扶持政策。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广大出口企业自主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国际营销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日渐提高,自主品牌出口额稳步上升,初步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的自主品牌

可以说,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WTO经济导刊》: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请您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傅自应:此次活动是商务部在我国年进出口总额突破一万亿美元的背景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精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次活动是对原“外经贸部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与以往相比,本次活动标准更科学,参与面更广、代表性更强,得到各地区、各行业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特别是评价体系和工作程序方面的重大改进,增强了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受到各方肯定。

名牌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培育出来的。

因此,发布名单不是本次活动的目的,确定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后,我们将重点从两个方面开展培育发展活动,一是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综合性的扶持政策,发动各地方、各行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自主出口建设活动,同时,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舆论宣传,为全国的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二是集中力量对列入名单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这些品牌进行支持,同时,以商务部的名单对这些品牌进行整体宣传和推广,争取尽快培育出一批中国自主的世界名牌

采取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出口名牌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实施。

《WTO经济导刊》:您刚才提到下一步要集中力量对列入名单的品牌进行重点培育,请问商务部近期会有什么举措?   傅自应:按照计划,今年我们在自主出口品牌建设方面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出台一套政策。

协调相关部门,出台一套综合性的扶持政策,从研发设计、政府采购、境外投资、出国参展、广告宣传、整体推广、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贸易便利、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保护、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对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同时,鼓励各地、各行业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有针对性地出台分类扶持政策,指导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

二是开展一次宣传。

与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合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宣传国家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的扶持政策和各地、各行业培育自主出口品牌的做法与经验,重点介绍名牌出口企业品牌国际化的成功道路,同时,利用政府网站、课程培训等途径,宣传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理论和实务。

三是用好一笔资金。

利用出口品牌发展资金,支持出口企业开展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广告宣传、建立境外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参加国际知名展会以及新产品开发设计等自主品牌建设活动,同时,支持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中介组织对本地区、本行业的自主出口品牌开展整体性的培育发展和宣传推广活动。

四是组织一批活动。

针对我国出口企业国际营销能力薄弱这一关键环节,以商务部名义组织一系列国际商务活动,整体推广展示自主出口名牌,包括扩大广交会品牌展区规模,在欧洲和美国分别举办名牌展,在重点市场举办重点商品的专项推广活动,以此来提高中国品牌国际知名度,加快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步伐。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