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真声、假声、混声

张武科。

摘要:力求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普通人能看懂声乐专业中经常提到的专业用词,了解三种声音的概念、状态、他们之间的关联,以及在歌唱当中三种声音的具体体现,希望对大家的有所帮助,更加深刻的理解真声假声混声的声乐理论。

关键词:真声;假声;混声;歌唱运用

中图分类号:J6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8—0077—02。

一、引言。

音乐的旋律经由人声演绎之后,就变成了声乐,人是演唱声乐的特殊乐器。只要是身体健全的人,都具备这样的乐器,虽然各自构造差不多,但是“零件”却千差万别,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不尽相同,对于身体各个部位的控制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动听悦耳的、高亢嘹亮的,低沉沙哑的等等。但是所有的声音发出都是一样的原理,都是由声带震动所引起的,再加上气息的支持,口腔、胸腔等各个腔体的运用,于是便产生了我们所说声乐当中的真声假声混声。下文就笔者对于这三种声音的理解,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真声假声

1.真声其实就是我们平常说话的声音,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和个性,就像我们听到某人个说话,不用见他本人就知道他是谁。真声一般都不会太低,也不会太高,保持在一个正常的震动范围,音色明亮而饱满,声音刚劲有力,明亮结实,使用中、低声区方便自如。

2.假声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小嗓子,正常人一般很少用到,类似于说悄悄的话的感觉,是声带的边缘震动,音色暗淡,没有明显的声音特点,每个人发出来的感觉都差不多,声音发虚,没有力度,发声时声带振动相对放松,张力不强;假声里泛音成分少,因而中低声区的声音不够结实。如果高音用纯假声,就会音色单调,失去“个性”、无表现力。

每个人都具有真声假声,绝大多数人不经过训练是不具备混声的。每个人的真声假声一般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换声点,真声到了一定的高度上不去就自然会变成假声。自然的假声是虚的,暗淡的,没有任何色彩,发暗的,声音也传不出去,自然的真声是比较直白的大嗓门,有音色,但不够柔和,声音大而散,不够集中,也传不远,这样自然的纯真声和纯假声都是没有气息支持和共鸣腔体参与的结果,这样的声音大部分是不能用于歌唱的。用于唱歌的声音,最好都是混声,当然很多人,尤其是刚刚学唱歌的人,会用混声的不是很多,那么怎样的混声才是理想的呢?

三、混声

混声指的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两种共鸣的混合运用。单有头腔共鸣声音明亮有余而不够深厚,单有胸腔共鸣则显得低沉而不明亮,只有把两种共鸣腔混合着灵活应用时,声音才会均匀、明亮、甜美和通畅。只有胸声,则高音唱不上去,音色偏暗,音准偏低,而过多地运用头声,则会使声音转飘,也使喉头脱离开正确的轨道,声音就会偏高,失去力度,音色没有感染力。不论那一种偏向,都会使声音出现极不良的效果。

其实说白了,混声就是真声假声相结合的声音,从低音到高音都是真假声混合的状态,是一个声音真假来回渐变的过程。

个人认为最好的混声是从最低音到最高音都是混声的状态,是真声假声按照一定的比例,经过训练后,自主调节的混声状态,共鸣腔体互相配合,气息、位置统一的混声,整个身体各个器官高度协调,高度配合,把状态训练到非常自然的混声

低声区的混声真声多,参入少量假声,需要我们以真声为基础,有气息支撑,加入更多的胸腔共鸣,少许的口腔共鸣,挂着头腔共鸣的位置才会产生很好的混声效果。中声区混声假声接近各一半,需要我们也以真声为基础,有气息支撑,加入更多的口腔共鸣,少许的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高声区的混声真声少,假声多,高音区的混合声需要我们以假声为基础,加入少许真声,有气息支撑,更多的头腔共鸣,少许的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三个共鸣腔体有机的结合,灵活运用,协调一致,三个声区就像调音师手中调音台的低频,中频,高频一样,缺一不可,需要互相补充,不能出现失衡的情况,否则就会出现低音发闷,没有色彩,中音不够结实和明亮,高音太亮,不够柔和,没有根基的感觉。

当然具体真假声的比例问题,男女有别,因人而异。整个声区自下而上均为真假声混合。声音统一连贯,无明显换声区或换声点。这种声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难分”,“真声不炸,假声不虚,混在一起”。混声就是以真声假声为基础,两者有机的结合,就是在真声的位置上唱假声,在假声的位置上唱真声,加以一定气息和共鸣的支持。

四、三种声音在唱歌中的运用

1.真声:大部分通俗歌手(无论男女)都是用真声演唱的,以获得一种自然、亲切、贴近口语的风格。尤其是港台的一些歌手,比如林子祥、谭咏麟、徐小凤、赵传等老一辈的歌手基本用真声比较多,大家可以选择听一下《男儿当自强》、《讲不出再见》、《顺流逆流》、《我是一只小小鸟》等歌曲感受一下,这些歌曲的音域也适合整首歌曲都是真声去处理。还有后期的刘德华、郭富城、阿杜、伍佰、小虎队、郑智化的歌曲也是真声处理比较多,当然这也和作曲者根据演唱者的音域量身定制有关系。我们民间一些原生态的歌手也比较多的运用真声演唱,比如陕西的秦腔、陕北的信天游等歌曲也是真声运用较多。

真声是每个人基本的声音,是每个人声音的特点所在,在真声的基础上加入歌唱的气息,建立高位置的感觉,适当运用共鸣腔体,这样的真声就是我们需要的歌唱声音,而不单单是指的大白嗓,应该是在一定气息支持下,有一定演唱技巧的真声

2.真假聲的转换:很多通俗歌曲的音域超过正常人的自然真声音域,一首歌曲如果全部用真声,已经不能够完成了,经常是真声假声交替使用,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黄昏放牛》很多地方都是真假声转换完成的,在国外叫做约德尔唱法,在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也经常会用到类似的真假声转换技,如蒙古族的长调、藏腔、湖南的高山腔等。

随着演唱技巧的日夜成熟,现在通俗歌手假声转换也日趋成熟,比如:周杰伦的《烟花易冷》、林俊杰《她说》、王力宏《你不知道的事》等的歌曲副歌最后的高音一般都会用假声处理,这样会有一种音色上的对比,在通俗歌曲里面这样处理,听觉色彩有对比,现在的歌手运用这样的技巧越来越多了。

3.混声:现在美声、民族唱法、优秀的通俗唱法都是运用混声,我们每个人天然都具备真声假声,但是没有混声,想要得到混声,必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拥有。由于唱歌和我们平时说话是不一样的,音乐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大有小,音域跨度很大,所以自然的声音唱出来,从听觉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要求了。

混声演唱技巧在不同风格唱法中都可以得到运用。以前大家都认为民族唱法只要用明亮自然的真声、再加上独特的语言文字和韵味就夠了。认为通俗唱法是感情的表达,是在说话的基础上加点气息的感觉,要么声嘶力竭地喊上几句,用不着太多的声音技巧。其实这样的观点都是太过于片面,不管什么唱法,都需要科学性的发声技巧,然后再是唱法的个性化,这样才会有潜力,才能具有持久的艺术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现在大家都已经不满足用那种真声歌唱的时代了,没有音色变化和弹性的民族唱法越来越不受欢迎。通过一代一代歌唱家的艺术实践证明,民族唱法运用科学训练的混声,从色彩上来靠近我们语言特点,吐字清晰,音色明亮而且富有表现力,这样的声音更加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宋祖英、阎维文、雷佳、王丽达等就很好地采用了混声技巧来演唱中国民歌,所以,她们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如今很多流行歌手也已经开始用混声了,运用混声演唱,这样歌手可使用的音域更宽了,声音更统一,不会出现音色脱节的问题,比如刘欢、韩红、孙楠、谭晶谭维维等歌手,她们现在更多的是用混声演唱整首歌曲。不会用特别真的,也不会用特别假的声音去唱,除非是歌曲特殊处理的需要,他们才会去运用

掌握了混声技巧,可以演唱不同内容、不同风格和情绪变化大的歌曲,不受曲风和难度的局限,可以使得歌唱演唱更加得流畅、生动、感人又有丰富的内函、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美声、民族、通俗这三种唱法在发声原理和方法上基本一致,只是在声音运用歌曲的处理,表现风格、表现手段上不同而已,个人觉得这三种唱法最好都运用混声,再根据歌曲的需要,演唱者选择使用真声假声混声的多少而已,这样的表达才是最丰富,最有艺术生命力,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

参考文献:

[1]向松.歌唱发声中“真声”“假声”“混声”的科学原理及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6:52—52.

[2]陆小兵.真假混合声音在歌唱中的运用[J].音乐世界,1996.

[3]王福增.关于混声唱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