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同步检测㈠(初中二年级语文)

中考文言文复习同步检测㈠成绩:

三峡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⒈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朝代)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3分)。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7分)。

良多趣味。良(   )     ⑵林寒涧肃。  肃(   )。

⑶属引凄异。属(   )     ⑷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⑸至于夏水襄陵。(     ) ⑹回清倒影(    )。

⒊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3分)。

A或: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B林:青林翠竹  林寒涧肃

C绝:哀转久绝  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⒋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寡人无疾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C.哀转久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D.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⒌对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冬之时(的)         吾欲之南海(往,到)。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从)。

C.其间千二百里(其中)      其真无马邪(这里)。

D.故渔歌曰(所以)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⒍翻译下面文言语句。(10分)。

⑴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⑵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

⒎⑴填空:文中用“”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

⑵文中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分)。

⑶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远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           ,           ’”的三峡秋日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2分)。

⑷写三峡悬崖高耸特点的句子是:;写秋天三峡景色的句子是:(2分)。

⒏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3分)。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⒐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4分)。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⒑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3分)。

⒒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3分)。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5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5分)。

答:

中考文言文复习同步检测㈠。

答案:⒈郦道远 北魏。

2.⑴确实,实在⑵寂静⑶连缀,连续⑷奔驰的快马;快⑸涨上山陵⑹回旋的清波。

⒊B 4.C 5.C 6.略。

7. 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2分,每处1分) 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⑷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8. ①水势迅急凶猛 ②景色秀丽奇绝 ③萧瑟凄凉。

9. ①三峡七百里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③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1.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

12.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  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13.(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