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能源效率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能源效率问题所做的研究,他们从全要素效率角度对能源效率进行评价,研究方法不同,结论也有所差异,但研究基本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

能源效率提高政策建议方面,我国应该建立健全能源政策,合理的配置能源,重视可再生资源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毕业论文网 /2/view—12173219.htm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可再生资源;提升技术水平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消费规模日益增长,供求矛盾凸显。

外延粗放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恶化,我国的环境及资源压力不断增加。

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4》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占全世界的能源消费总量的22.4%,是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需求与节能减排的压力,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国明确提出2015年的能源消耗强度比2010年分别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

从国内地域分布来看,三大区域间能源效率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且国内省区市能源利用效率也参差不齐。

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提高能源效率、改变消费结构与推进低碳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提高能源效率,首先要对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现状进行科学测度,全社会的产出决定了全要素能源效率是由多种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揭示影响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能源政策。

二、文献综述   能源效率是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研究终端使用部门不同时期的能源强度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能源效率的变化。

各种能源强度测度方法得到了发展,并不断地改进测度方法,将经济体系的整体能源强度准确分解为部门内实际能源强度变化效应与结构变化效应。

能源效率指标最先是由Patterson提出,由于仅考虑了能源投入与产出的简单关系,被成为单要素能源效率指标

Patterson最早提出了物理热力学、经济热力学、热力学和纯经济四种能源效率测度指标;史丹提出了经济能源效率指标和物理能源效率指标

王庆一(2001)则将能源效率分为经济能源效率和物理能源效率两类。

要素能源效率指标早期曾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上述指标忽略了能源与资本、劳动等其它投入要素的关联性,导致产生测度误差。

要素能源效率方法的应用弥补了这一缺陷。

基于规模报酬不变(CRS)的DEA模型,Charnes等学者最早提出了数据包络分析法,该模型是将“两投入产出”模式推广至“多投入多产出”模式,之后,Banker等提出了基于可变规模报酬(VRS)的DEA模型,此模型可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有效的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的情况。

典型的非参数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更适合于在多要素生产函数理论框架下计算某种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

Hu and Wang(2006)利用DEA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在19952002年间的多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做了比较研究,这一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李国璋和霍宗杰等应用此模型研究了中国各区域之间的能源效率

杨红亮采用单要素指标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史丹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更能反映中国各地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

魏一鸣和廖华(2010)将能源要素利用效率能源要素配置效率能源实物效率能源经济效率也成为测度能源效率指标

基于国家和工业行业层面的能源效率研究,刘晓欣(2011)等学者发现我国能源效率具有倒U型曲线特征。

王喜平和姜晔(2013)发现我国整体能源效率水平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利用无效率情况,但是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断提高

史丹利用相关因素分析法对中国19782000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改进非常显著,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

Hu和Kao提出了能源可节约率指标,并测算了AEPC经济体17个国家19912000年间的能源可节约率和人均可节约量,结果显示,中国的能源可节约率最高,约50%的能源可通过效率改进节约使用。

邹艳芬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说明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集群特征。

师博将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纳入了知识存量的指标,并认为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资源配置扭曲。

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建议:Ernst Worrelletal(2003)指出,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提高,因为增加能源效率投资能够推动整个国家经济生产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傅晓霞和吴利学(2010)提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需要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陈治理等(2012)指出,我国处于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需要投入更多的经费,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加大对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经费支持力度,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余秀华(2011)指出,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除了增大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及人才的培养力度,还需要合理的配置资源,因地制宜地施行区域性的能源政策,使资源的利用实现最优化的配置。

刘志雄(2014)运用DEA方法我国1978年2013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提高,但是与国际相比较,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较低。

李莞婕等(2014)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部六省能源效率,发现各省能源效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认为主要得益于技术的提升,建议加快能源利用技术进步。

三、结论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从全要素效率角度进行的能源效率评价是将指标从单投入扩展成多投入,加入不同投入要素间的配合效应考量,更好地涵盖了效率的内涵,可以更全面的分析能源效率

单纯的DEA方法只能测算相对效率,不能够对效率变化进行分解;而Malmquist指数方法效率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将DEA方法与Malmquist指数结合,在测算相对效率的基础上,用Malmquist指数方法研究能源效率的问题。

能源效率提高政策建议方面,我国应该建立健全能源政策,合理的配置能源,重视可再生资源发展,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能源研发投入,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大力发展科技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基金项目:   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际贸易对济南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序号:14DJI0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