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权力资源控制力,因而它直接配置资源权力决定制度的供给和运行效率,也是经济增长中生产要素合力形成的决定因素。权力经济学就是运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将权力作为生产性要素纳入经济学范式的研究体系。

关键词:权力权力经济学机制研究      一、权力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按照经济学的性质及其研究对象,可把权力定义为:权力就是权力主体资源控制力。在这里,资源可以是物,如生产资料、货币、资本、自然资源等;也可以是人,如人力资源可以是政治资源,也可以是经济资源或社会其他资源。这样,权力的大小就是指主体控制资源的数量多少或质量高低。由此可见,权力与所控制资源成正比关系,即所控资源越多,权力越大;反之,权力越小。而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争夺,集中反映的便是对资源控制的争夺。权力所控资源的函数,该函数可以表示为:   权力=f(所控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可以用物质形态即使用价值来表示,但更多的是以货币即价值形态来表示。质量就是指资源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所反应的是资源的稀缺程度。其实,资源质量换个角度来看,它又可以转化成一种数量关系来显示,即稀缺性越大的资源,其价值应是稀缺程度低的资源的多倍。在权力结构中,权力主体控制资源不仅要看其数量,而且往往更重要的是要取决于其质量。所以,控制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是度量权力大小最重要的因素。社会主体之间的权力争夺,主要是对重要资源的争夺。你所控制资源边界,也就是你的权力边界。我们用P表示权力,M表示资源数量,N表示资源质量,则:   P=N·∑M   一个权力主体可以控制某一种或某一类资源,也可以控制多种资源,这样,上述模型可分解为:   该模型表明,对于一个权力主体而言,存在一个“权力偏好”的问题。影响权力偏好的重要因素,一是权力主体的目标性质,如A追求政治权力,则A对于政治资源的偏好系数就会大于经济资源;二是某项资源权力主体带来的收益(包括现时收益和预期收益)。权力主体权力运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与收益比较的结果。成本和收益不仅指权力主体本身所发生的比较,而且包括权力客体,即权力行使对象(资源)在权力行使中所产生的成本收益。一般来讲,如果某种权力的实施对权力主体客体都产生预期净收益(即预期成本小于预期收益),那么权力的行使是顺畅的。相反,如果权力主体收益大于零,而权力客体收益小于零,权力的行使就会遇到反抗;而一旦某项权力客体带来净收益主体的净收益小于零,权力供给将非常困难。      二、权力与行为:经济人与权力人      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受其目标的约束,就一般意义而言,经济学把人的行为归结为“经济人”,即人总是在各种可能的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效用函数中,人们的效用水平取决于他消费的商品数量和质量,即U=U(X然而,实际的效用水平还取决于消费的物质环境(E表示)和社会环境(S表示),即U=U(S),而改变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便是权力。因此,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人们不仅要拥有财富,更重要的还必须拥有权力,因为权力可以极大地提高人们的消费环境,所以,追求权力最大化便成为行为人的重要目标,经济人与权力人共同构成了现实环境中人们行为的前提条件。      三、权力与市场:权力配置资源      市场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但人们对市场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的见解。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最终的价值取向上来给予判别,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即建立在“市场崇拜”基础上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和建立在“市场失灵”基础上的政府干预学说或称之为“有限市场理论”。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程度一直是经济学争论的焦点。这一问题之所以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长期以来将市场和政府作为相对应甚至相对立的资源配置机制。   从交易费用的来源和分担上,企业的出现是节约个人的交易费用,市场的出现是节约个人和企业的交易费用。现实中,资源配置是首先是在企业内由权力主体完成的,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都是权力主体决定的,从一轮配置便结束,经过市场检验,新的一轮资源配置又重新开始。从政治上的周期变更到经济上的产品生产,权力始终决定着资源配置的走向,制度不过是权力的一种表现或反映形式。   权力资源控制力,因而它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性要素权力要素的功能是通过形成一系列的制度来调节和配置资源,从宏观上,权力主体以计划、政策、法规等制度来配置资源的流向;在微观,个人权力集中配置其收入、劳动力的流向,而企业内的权力主体(如董事长、董事会、企业家)则配置各生产性要素,明确投资场所和投资力度。正是权力作为一个要素,参与了生产过程,使得权力结构之间的均衡与制衡关系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