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书籍 [核心是变革影响力实现方式]

关于数字化、全媒体方面的探索,看了些资料,了解了些情况,有几点浅见。

借题发挥,想哪说哪,供读者参考。

1.他们在为报纸这个行业寻出路   变化越来越快,耐心越来越少。

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难免越来越挑剔。

比如说,读者对报纸越来越挑剔,订报纸都得哄着。

比如说,有些传媒人对业界各种“创新”越来越挑剔,自己懒得创新(或者说患了“创新疲劳症”),对同业的创新探索也不以为然。

这种“自闭”加“相轻”的习气,在报业似乎尤其明显。

报业“四处受敌”的今天,有些报社在数字化、全媒体方面积极探索,结果如何,很难说。

但是,这种探索方向是正确的,是符合趋势的,这种主动出击的精神也是应得到充分尊重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为报纸这个行业寻未来的出路。

报业数字化、全媒体方面的种种探索,肯定是以报为基础、为核心来展开的。

想不以报为基础都不可能,除非彻底停报干别的。

这一方面提醒我们,数字化、全媒体的种种探索与立足报业、以报为主不是对立的;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对数字化、全媒体的种种探索别求全责备,别老觉得探索者是“半吊子”。

2.报业探索数字化、全媒体为了什么   报业进行数字化、全媒体的种种探索,动因是自身的社会价值受到冲击,正在弱化。

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被社会需求的程度和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

数字化、全媒体的社会环境中,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改变着受众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交往方式和信息沟通方式。

对网络、手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对报纸的依赖度越来越低,这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报业要巩固自身的社会价值,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以新技术为基础的人的交往沟通方式的变化,就必须向新技术进军。

向新技术进军,核心是变革影响力的实现方式。

包括报纸在内,任何一家媒体影响力都不是天生的,尤其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

影响力是需要去实现的,数字化、全媒体的种种探索,其实就是报业在新环境中影响力实现方式的探索――满足人们参与、分享的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化、市场化的今天谈媒体影响力,已不单是“舆论影响力”了。

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的影响力也至关重要,而这恰恰是报业的弱项。

一个策略,就是利用新媒体在人们的参与、分享中实现舆论引导,并增强文化、娱乐消费方面的影响力(而不是把新媒体办成报纸的“翻版”)。

后面将要说到的广州日报报业集团2008年对大洋网全新改版,实施“区域化”转型,值得借鉴。

3.喜忧参半的“消费”   有需求就有消费

最近,看了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的《当前中国城乡家庭消费状况调查》(课题主持人李培林,田丰执笔,李培林审改)。

这项调查,对报业而言,有两喜:(1)在中国城乡家庭消费支出中,生存型消费(包括食品和衣着类)的比重约占到消费总支出的40.9%,发展型消费(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医疗保健、旅游等)的比重占到消费总支出的50%以上。

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已经大大超过了生存型消费支出的比例,中国消费结构已经完成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过渡。

(2)城乡家庭的文化、娱乐和旅游消费水平都较低,城市平均717.8元,占2.5%;农村平均180.3元,占1.0%,说明农村家庭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基本上才刚刚起步。

――消费结构转型,文化、娱乐消费空间巨大,自然对报业发展有利。

同时,也有两忧:(1)电脑普及;(2)手机普及。

这次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城乡家庭对于电脑、手机这种新兴耐用消费品,即便是低收入家庭,保有量也比原来预料的要高。

城市高收入家庭的电脑每百户拥有量是99.0台、农村是26.8台,但城市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量也有21.7台、农村也有3.1台;城市高收入家庭的手机每百户拥有量是259.5部、农村是235.5部,几乎人手一部;但城市低收入家庭每百户拥有量也有115.4部、农村也有75.3部。

这说明新兴耐用消费品受到各种消费层次家庭的普遍欢迎,具有很大的消费潜力,随着社会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希望成为消费的热点。

电脑、手机是报业最大的“对手”,现在是,将来更是。

在“电脑下乡”、推广3G、调整振兴电子信息产业等国家政策推动下,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怎么办?   广州日报社长助理、总工程师、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大洋网总裁梁泉在接受《中国传媒科技》采访时透露,之前的大洋网确切说是一个新闻网站,2008年改版转型后的大洋网,目标已经不是新闻网站了(尽管区域新闻仍是它的强项),而是努力打造一个“新闻+城市生活资讯+电子交易(商务)服务+互动”的区域综合性门户网站。

大洋网将以“立足广州,贴近生活”为宗旨,依托广州日报强大的影响力与采编实力,致力于成为广州本地最强势的新闻资讯门户、互动社区门户和生活服务门户,真正实现“大洋网,融入您的生活”的目标。

梁泉分析:“我们注意到,大洋网仅有新鲜、及时、权威的新闻对于网友来说还不够,网民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一定要抢占区域门户区域制高点。

只有在衣食住行方面在当地做得最好,才能满足本地网民的需要,大洋网也才能成为当地最有影响力的网站。

”因此,改版后的大洋网增加了“今日广州”、“求医问药”、“打折信息”、“影视快报”等一系列与本地网友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栏目。

”梁泉说:“新闻是实现广州区域门户的手段,但要成功进入广州市民心中,光有新闻是不够的,本地读者对房地产、招聘、旅游、打折、美食、汽车等信息,也是有需求的,而这些房地产、招聘、打折都有强大的区域特性。

通过改版,增强大洋网区域生活资讯门户的定位,与商业门户网站错位开来,从而实现大洋网作为本地区域门户的价值,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   4.服务员不是好当的   包括报业在内的传媒业是服务产业,要想生存发展就得服好务。

服好务,一靠货色过硬,二靠技能过硬。

现在的问题是,服务意识在传媒业尤其报业还比较淡漠。

影响就是服务。

报业很有必要学学卡内基,尽快补上“服务”这一课。

最近看了《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中信出版社)的部分章节,很受启发。

比如:   ――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么去获得。

――影响他人的唯一方法,就是处处为人设想,看他们需要什么。

――哈里・奥弗斯特里特在《影响人类行为》一书中写道: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不论在商场、家庭、学校或政治上。

对那些自认为“说客”的人,有句话可以算是最好的建言:首先要引起别人的渴望,凡能做得到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美国商业领袖、著名律师欧文・杨说:“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了解别人心里想些什么的人,永远不用担心未来。

”   ――“注意别人的观点,引起别人的渴望”这并不能解释为“操纵别人,使他去做对你有益而对他却有害”的事。

而应该是说:“双方都能因为此事而获利。

”   以上这些直白的“格言”,对报业尤有针对性,做到了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不管是新闻报道,还是产业经营。

数字化、全媒体探索,更是如此。

5.光走不看不稳当,光看不走更要命   “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   小平同志的话有必要重温。

报业发展的关节点上,有“胆子”才有“步子”,光走不看不稳当,光看不走更要命。

数字化、全媒体探索,就是报业转型的探索

前途攸关,自然应作为“一把手工程”。

探索涉及整体的业务流程再造,涉及人、财、物、技术的匹配,涉及投融资运营,涉及体制机制的转换,头绪多牵扯面广,需要“一把手挂帅”才能顺利推行。

探索需要投入,创新就有风险,“一把手”直接抓,既有利于减轻一线冲锋者的顾虑和压力,也有利于为探索掌舵导航。

一把手工程,得一把手抓。

这不是“中国特色”,这是“世界通则”。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