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夸父”含义,,,品名篇妙思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探究“夸父”名字含义与文章结构关系。

2. 初步品鉴神话的特点,体会夸父的伟大精神与文章的精妙构思。

3. 在读懂白话文的基础上读古文《夸父逐日》,培养阅读古文的。

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正音,引导探究。

1.“父”的读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一篇神话故事。你们按老师的要求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好,请读课题——(出示)。

生:(齐)《夸父(fǔ)追日》。

师:对!“父”字在这里读三声。《新华字典》说:“父”有一个意思同“甫”,是“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也作‘父’”。夸父是中国神话里的伟大英雄,请大家三呼他的名字。

(生读)。

【评析:字音有区别字义的作用。“父”有上、去二音,各表其义。“夸父”的“父”人们多读去声。教师先让学生“三呼”其名,为正音,更为。

明义。】。

2.“夸父”的含义。

师:同学们,读书贵在质疑。我们想一想:夸父没有爹妈,他的名字是人民起的。名字一般都有意义,那么,“夸父”是什么意思呢?

【评析:文学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人民为何给他起名“夸父”?问得好,既引领学生结合社会生活感悟名篇,学习阅读方法,也由此拉开了探究名篇的大幕。】。

师:我们看一个微课。(播放《夸父》微课。出示微课文字。)。

“夸”字在甲骨文写作“■”,上部“大”像一个成年人张开两臂、叉开双腿立于天地之间,形体巨大;下部“于”是巨人呼出的气息,金文“■”加波纹符号表示气息强大。后来,楷书写成“夸”,“于”写成了“亏”。

“夸”有个义项是“大”,比如神话“愚公移山”的结尾说:天神派夸蛾氏的两个儿子把愚公门前的两座大山背走了。夸蛾氏的“夸”表示什么?对了,就是“大”。夸蛾氏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力神,也是一位巨人。所以“夸父”的“夸”也表示形体巨大

“父”是美称,也是尊称,“夸父”的意思就是“令人尊敬的形体巨大的男子”。

师:看了微课,“夸父”的意思是——。

生:令人尊敬的形体巨大的男子。

师:那么,夸父有多大呢?人民為什么尊敬他呢?我们在课文中探究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词语,了解内容。

1.检查预习,理解词义。

师:老师继续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伏下身子 向前一抛。

虞渊 瀚海 黄河 渭河

(生读第一行,并做“伏”“抛”的动作。)。

师:很好,你们理解了这两个词语。请大家读第二行的词语。

(生读)。

师:这行词语指的是什么?

生:地名、河名。

师:虞渊和瀚海都是传说中的地方。(出示:他一直追到虞渊,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谁读这句?

(一生读)。

师:你认为古代的虞渊可能在哪个方向?

生:虞渊在西方,因为太阳在西面落下。

师:对!(出示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谁来读?

(一生读)。

师:瀚海在哪个方向?

生:在北方。

师:对,从文章中我们知道了虞渊和瀚海的方位。现在了解黄河和渭河。(出示地图)看,这条弯弯曲曲的线是黄河,这条线是渭河渭河是一条大河,长约818千米,流入黄河;黄河就更长了,长约5464千米。这可真是两条大河啊。全班再把这六个词语读一遍。

(生读)。

【评析:让学生从方位想象虞渊、瀚海之远,从地图上了解黄河、渭河之长,为他们理解课文的“侧面衬托”手法打好了基础。】。

2.乱句组段,了解结构。

师:理解了字词,我们再来探究课文内容。我先出题考考大家:请按照课文内容,给下列句子排序。(出示)。

( )夸父想去瀚海喝水,还没到就倒下了,他抛出手杖后长。

眠了。

( )夸父喜欢光明,就去追赶太阳。

( )他口渴得很,喝干了黄。

河、渭河的水也没能止住口渴。

( )第二天,夸父变成了大。

山,手杖变成了桃树林,激励人们奋勇前行。

( )夸父追到了太阳,想把它抓住。

(生完成)。

【评析:检查预习的过程也是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的过程,是对预习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品味“夸父”,交流体会。

1.品味“夸”字,体会神奇。

师:你们预习得很好!请翻开课文读第1自然段,说说夸父为何要“追日”。

生:他想把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对,这是“追日”的目的。请继续读课文,从哪些句子中看出夸父是位巨人?请用横线画出来,也可以跟同学交流。

(生读后交流)。

生:第2自然段夸父“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说明夸父是位巨人。他跑得太快了,我们眨眨眼他“就跑了两千里”。

师:“像风似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对!谁知道两千里有多远?

生:就是很长很远。

师:有多长呢?

(生摇头)。

师:老师查了资料,一个大人用最快的速度走,也要走整整一个月,可是夸父却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啊!请大家再读读这几句,共同感受夸父巨大

(生读)。

生:第2自然段还写到“还没等太阳落下去,夸父就追到了”,“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普通人根本追不上太阳,夸父能追上,也说明了他是位巨人。而且他的手臂巨大,能把太阳抓住,正常人根本做不到啊!

师:你很会阅读,联系实际理解文本,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生:第3自然段也写了夸父是位巨人

师:是怎么写的?

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黄河和渭河是两条巨大的河,夸父能喝干黄河和渭河的水说明他是位巨人

师:读到这里,老师有疑问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夸父身高多少米、体重多少吨呢?这样写不是很具体吗?

生:那样写太直接了,读起来就没有意思了。

师:有道理。其实,从其他方面表现夸父巨大,是很高明的写法,这叫——。

生:侧面衬托。

师:你真棒!写他能追上太阳、想抓太阳,喝干两条大河,从侧面表现出夸父是位巨人。这样写不仅能形象地展现夸父巨大身躯,还能生动地表现他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去想象夸父到底巨大到什么程度,有多大能量——这比直接描写夸父身高百丈、体重千吨形象得多,耐人寻味得多。

生:哦!那后面写他想去喝大泽的水,是不是也是侧面衬托,衬托出他是位巨人

师:对!这也是侧面衬托。请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夸父形体巨大

【评析: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由“夸”字研读“追日”过程,惊叹夸父形体之巨,总结出“侧面衬托”的艺术手法。这简约清晰、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艺术匠心的体现。】。

师:谁还有发现?

生:第4自然段写“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也说明了夸父巨大。(众生:“颓然”读错了。)夸父倒下,周围会发出巨响,也说明了他形体巨大

师:讲得好!这个情节也说明了他是位巨人。不过,你读错了一个字,跟我读:颓然。

(生读)。

师:“然”字在这里表示“什么的样子”。关键理解“颓”字,它由“秃”和“页”组成。“页”的繁体字“頁”(板书)是象形字,上部一横是人的头皮,短撇是额头,中间“目”是——。

生:人的眼睛。

师:对!“頁”下部的撇和点是“儿”,也就是“人”的变形。“頁”字突出了人的头部,所以“页”指人的头。它跟光秃秃的“秃”字组合为“颓”字,表示光头的意思。咦,“颓然”在课文里是光头的意思吗?难道夸父“像大山光了头一样地倒下了”?

生:(笑)不是。

师:那么“颓然”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说到一个有趣的文字现象。最初,“颓然”的“颓”是“■”字,念tuí;右旁“贵”表音,左旁“阝”是“阜”的变形写法,表示大山,因此“■”字表示大山坍塌。可是,由于读音相同,页旁的“颓”字又用得多一些,古人经常把“■”字写成了“颓”,慢慢地就以“颓”为正字了。在古代,像这样由于读音相同或者相近,把这个字写成那个字的现象叫作“假借”。以后你们还要学到很多假借字。现在结合“■”字,想想“颓然”是什么意思。

生:大山坍塌的样子。

师:是的。谁能想象一下大山坍塌是什么情景?

生:会发出巨响;会像地震一样可怕。

师:是的。夸父大山坍塌一样倒下去了,也说明了他是个——。

生:像山一样的巨人

师:他倒下时做了件什么事?

生: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就。

长眠了。

【评析:古汉字因义构形,又据形表义,由此形成了“因形求义”、准确理解文本的传统阅读方法。“颓”字与大山坍塌有什么关系?教师设疑解谜,析“颓”字形义关系,讲假借文字现象,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传授了阅读好方法。】。

2.品味“父”义,领悟精神

师:读到这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夸父形体巨大,这些超现实的情节,正是神话的神奇之处。在故事的结尾,神奇的情节再次出现——谁发现了?

生:结尾说夸父死了,变成大山,手杖变成鲜果累累的桃林,这就很神奇。

师:你认为这个神奇的结尾跟“夸父”的名字有没有关系?我们知道“夸父”的意思是——。

生:令人尊敬的形体巨大的男子。

师:那么,夸父为什么令人尊敬呢?就因为他是巨人?就因为他追上了太阳?

生:是因为他把手杖变成了大片桃林,给后人遮阴和解渴,为人民做了好事。

师:是啊,夸父做了件大好事,这是什么精神

生:这是为民奉献的精神

生:他希望以后还有人和他一样追求光明,这是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觉得他有红烛精神,所以值得人民尊敬。

师:红烛精神就是为民着想、为民奉献的精神。同学们,文章开篇说夸父追日是为了长留光明在人间,结尾说夸父临终前把手杖变为桃林,给继续前行的人们遮阴、解渴。说明他始终——。

生:想着为民造福!

师:所以,人民尊称他为——。

生:(齐)夸父

师:全班齐读第5自然段

(生齐读)。

四、诵读古文,领会名篇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课文改编于古代典籍《山海经》中的一个片段,题目叫《夸父逐日》。我们已经理解了这个故事,读读这篇古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领会夸父精神和文章的巧妙构思,也能培养我们读古文的能力。(出示古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师:“逐”的意思是——。

生:追。

师:“邓林”的意思是——。

生:桃树林。

师:现在跟着老师逐字逐句读一遍。(生跟读)我们再完整地读一遍。

师:这个神话故事代代相传了几千年,虽然故事的某些情节不同了,但是它的精神却始终没变,这就是——。

生:夸父为民着想、为民造福的精神

师:对,这种精神已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传承。不过,这种精神是故事作者直接告诉我们的吗?

生:不是。是作者通过写夸父追日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的。

师:对!这就是本篇结构上的精妙构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学习。今天的作业:1.把《夸父追日》讲给家里人听,试试让家人也有收获;2.诵读古文《夸父逐日》。

附板书:

【总评】。

教学结束,使人醒悟:原来“夸父追日”并不仅是一则神话故事,而是有着精妙艺术的文学名篇。本课教学,也体现了精妙的艺术构思。本课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探究文本,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理解名篇的艺术手法,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深刻体会到夸父精神与神话特点,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令人玩味的是,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在说教中完成的,而是在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积极探索中自然而然地实现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正是执教者教学艺术匠心的展现。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