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城市竞争力与城市基础建设的关系

【摘要】城市基础建设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为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为更好探寻两者之间关系,本文选用6个指标作为城市基础设施衡量指标,选用4个指标衡量城市竞争力状况,针对两组指标采用典型相关的分析方法,对城市竞争力城市基础建设两者之间关系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地相关关系,并且典型相关系数为正。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 城市竞争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引言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载体,然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竞争力作为目前学术界的热门议题,成为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新课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是指: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工程性基础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者之和,它们是城市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各类设备的总称;而城市竞争力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该指标通常会受到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政策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出发,进一步研究城市基础建设城市竞争力之间关系

二、方法介绍   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多元统计方法,该方法借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的降维思想,对两组变量分别提取主成分,并且要求两组变量主成分之间相关程度达到最大,而同一组内提取到的各个主成分互不相关,使用从两组变量分别提取的主成分的相关性来描述两组变量整体的线性相关关系[1]。

设随机向量■,■,则x,y的协方差矩阵为:   为了研究两组变量X,Y之间相关关系,我们考虑它的线性组合:   典型相关的基本原理是:为了从总体上把握两组指标之间相关关系,分别在两组变量中提取有代表性的两个综合变量U1和V1(分别为两个变量组中各变量的线性组合),利用这两个综合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来反映两组指标之间的整体相关性,??质就是在两组随机变量中选取若干个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 用这些指标相关关系来表示原来的两组变量相关关系

三、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为更加全面的分析城市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间关系,我们选取以下指标进行研究:   针对城市竞争力,我们选用的衡量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居民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四个指标;针对城市基础建设指标,我们从以下六个指标加以评价:对外设施情况、对内设施情况、百人电话数、科技设施状况、文化设施指数和卫生设施指数。

本文从全国各个城市中选择30个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深圳、青岛、武汉等城市,数据资料均来源于2007~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2007~2017年《中国城市经济年鉴》。

四、实证分析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处理后的结果导入SPSS软件,并进行一下分析:   (一)首先进行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针对城市竞争力指标:居民人均收入与劳动生产率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我们发现:对外基础设施与科技设施指数以及百人电话数之间存在较强相关

两组指标之间同样存在多组较强的相关关系,如:劳动生产率和对内设施状况两者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1。

(二)计算典型相关系数   由运行结果可知,样本第一组典型方程U1和V1之间典型相关系数为0.96,并且典型方程特征根贡献率大约为97%,可代表变量之间关系

(三)输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竞争力变量的标准化系数,并依据系数写出典型方程   (四)计算各变量典型载荷和交叉载荷[2]   结果表明,对外设施状况、对内设施状况、百人电话数和技术设施状况均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典型相关方程存在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6,该结果表明,以上四个指标均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余两个指标影响为正数但相对较小,该结果符合现实状况。

同理,劳动生产率和居民人均收入与城市竞争力变量组的典型相关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表明这两个指标在反映城市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五、结论   由以上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城市竞争力也将好于其它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重大影响。

同时,由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中对外基础建设、对内基础建设、百人电话数和科技设施指数四个指标的影响较为显著;在城市竞争力指标中,劳动生产率和居民人均收入指标更为显著。

结合当前国内国际背景,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速、稳定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中国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渐趋于饱和。

中国应当逐渐加大对外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可以及时和充分抓住世界各国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在短期内拉动中国施工机械及劳务的输出,带动相关商品和建材出口,消化国内过剩产能。

从中长期看可以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为中国逐渐升级的制造业积累更多的资金,争取更多的缓冲时间,开辟后续发展的市场空间[3]。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正加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4]。

城市也应当积极结合国际国内状况,充分发挥城市自身优势,探索适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方式,进一步推进城市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何满喜.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2014(01).   [3]金中夏.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探讨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战略[J].国际经济评论,2012(06).   [4]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设[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1).   作者简介:赵宇晗(199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经济统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