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摘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使农业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对其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综合分析十分重要。

本文根据山东省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实证方法对2013年山东省17个城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评与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   1.选取评价指标和确定权重   依据农业现代化的评判标准,本文采用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是指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包括6项二级指标和18项三级指标

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确定各指标权重。

具体可得如表1所示指标体系。

2.建立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设置及指标层次分析,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定法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

其基本模型如下:

其中,Z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水平,n为一级指标的总数量,fk为第k个一级指标的权重,mk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二级指标的数量,Wki为第k个一级指标中第i个二级指标的权重,Rki为其相应的数值。

二、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实证评价与分析   本文选择比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处理公式为:;对于负向指标,处理公式为:根据构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2013年实现值数据进行测算,得到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评价结果,见表2。

1.山东省农业现代化总体发展水平的分析   由表可知,山东省大部分城市农业现代化处于刚刚起步和初步发展的初级阶段,少数几个城市已达到基本实现阶段。

总体而言,整个山东省农业已显现出现代化的生产特征,有较高的现代物质投入,农业科技水平有明显提升,农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农业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同样实现了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增强,但是农业系统内部各部分的协调性有待提高。

而且相对于更高层次的发展来说,这样的指标水平仍然有所欠缺,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必须努力加强农业现代化各方面的建设。

2.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根据各个城市农业现代化评价的不同结果,可得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是刚刚达到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阶段的威海、烟台、青岛、潍坊、济南这5个城市,它们属于农业现代化领先型城市

这些城市一般都具有优良的区位优势,多为大城市及其周边区域以及滨海区,通常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科技水平较为突出,发达的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比较强。

其次是淄博、东营、枣庄、济宁、聊城这5个农业现代化发展型地区,它们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初步发展阶段。

这些城市大多位于山东省中部或西部,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经济不是那么的发达,它们在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方面处于中档地位,主要是这些地区的经济、技术方面相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落后一点。

最后是德州、莱芜、泰安、滨州、日照、菏泽、临沂这7个农业现代化相对落后型地区,它们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这些城市由于地域的原因,传统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资金、技术、科技等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致使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现代化建设缓慢。

三、山东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综合产出能力。

虽然山东省整体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巨大,有些城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的有效灌溉面积。

加快农村电网建设,统筹城乡电网发展

提升农业机械综合实力,利用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现代化

2.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提升科技支撑作用。

山东省有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科研和教学单位,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可以由这些单位带头,组织力量重点进行适合山东省的特色农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3.提高资源的有效和合理利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目前,山东省农业生产经营中往往忽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过量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加剧了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的污染。

因此各级政府要实行严格的农业资源开发监管制度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长久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匡远配,罗荷花.“两型农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7):69—77.   [2]黄祖辉,林坚,张冬平.农业现代化:理论、进程与途径[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黄祖辉,林本喜.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20—27.   [4]蒋和平.建设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思路和实践[J].农业经济问题,2012(7):13—1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