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摘要:城市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使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复杂化。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旅游规划与资源开发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以嘉峪关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嘉峪关市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优势及特色,对嘉峪关旅游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嘉峪关 遗产保护 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tourism makes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ity targeted complicated. This view of the current tourism planning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exposes to Jiayuguan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in some problems, the status quo for example,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Jiayuguan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Jiayuguan tourism economy problems , this is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Jiayuguan; heritage protection; tourist economy         1 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现代旅游,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

学者推断至2020年,全世界出境旅游人数和创汇额将分别达到16亿人次和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4.35%和6.7%,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现已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被党中央列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1]   嘉峪关市作为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城市,对于其感性呼吁已不能满足保护的要求,现在迫切需求社会理性的提高,以使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继承文化遗产之间取得和谐统一。

2 嘉峪关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2.1嘉峪关市经济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的城市定位为工业旅游城市,工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年,在全省各地区综合实力评价中,嘉峪关市综合指数为44.56,在甘肃省14个地州市中排名第2位,居河西五地市之首。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738元。

嘉峪关市还是全省为数不多的财政上解地区,是全省主要财税来源地区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第2位,达到3208元。

2.2嘉峪关市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嘉峪关是国家二类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其中嘉峪关关城、魏晋砖壁画墓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级的品牌,还有悬壁长城、万里长城第一墩、滑翔基地、“中华龙林”和长城文化旅游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为省内重要旅游地区的框架已经形成。

旅游人文景观有13处。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1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处;省级保护文物1处;自然景观6处。

目前,全市旅游服务从业人员7000余名,有三星级宾馆3家,涉外定点宾馆2家,普通宾馆34家,床位1万余张,年接待能力100万人次。

3 遗产保护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由于嘉峪关市长城文化旅游景区自然条件的严酷和文物本身的脆弱性,加之资金投入不足,景区珍贵的文化遗产开始出现自然和人为双重图损坏的现象,文物的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威胁,另外新开发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可进入性不强,严重影响着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1遗产保护现状   嘉峪关关城建成后,曾多次保护修缮与重修,才使这一人类文化遗产保存至今。

据史料记载,明代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对嘉峪关关城进行过敕修。

清代对嘉峪关关城的修建有五次,继续保持了明代建筑风格。

[2]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和   社会组织对嘉峪关进行了十余次不同规模的抢修。

1998年至2005年,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嘉峪关关城为依托,相继完成图了嘉峪关文物景区长城第一墩文物景区、悬臂   长城石关峡文物景区一期建设工程。

3.2主要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嘉峪关关城、柔远楼、敌楼、箭楼、游击将军府,外城有关帝庙、戏台、文昌阁等总计14座古木结构建筑,部分建筑的铆榫脱裂、散架、椽头、檩条、墙砖、檐瓦及部分木构件都存在自然损坏现象。

2、嘉峪关关城木结构原来的油漆和彩绘脱落、褪色现象日益加重。

图1 为悬壁长城修复前(左),新修复的熹峪关悬壁长城.改变了原来的工艺和材料(右)   3、长城第一墩紧邻讨赖河,由于时间的推移,讨赖河河水的冲刷和风力的侵蚀力度的长期作用,长城第一墩本体受到严重的威胁,必须进行墩台及河岸崖壁的加固维修工程。

在位于嘉峪关市北的黑山东侧,有一段被人称为“西部八达岭”的悬壁长城,可是经过用高不过1米.宽不过42厘米的黄土   之后,由于强烈的颜色对比,远望去似乎是在黑色石山立着高大的黄色城墙,呈现出一段非常怪异的现象,新修复的熹峪关悬壁长城.改变了原来的工艺和材料(图1)。

4 旅游经济的特色及其发展对策   2007年,嘉峪关市旅游发展又有新进展,编制实施了《嘉峪关市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将嘉峪关市长城文化旅游景区打造为多功能综合性景区,同时,长城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西安―上海、嘉峪关―兰州―北京航线顺利开通。

这将为进一步开发嘉峪关旅游资源创造更好的条件。

针对嘉峪关在展示旅游经济特色,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及暴露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进一步体现西部特色和丝绸之路文化特色,大胆创新。

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组织编制的丝绸之路旅游区总体规划,将对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提升及其沿线区域旅游发展发挥重要指导和促进作用,而且国家文物局已决定把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6省区和中亚5国联合于2010年将丝绸之路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申遗项目,提交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会议审议,这将会大力度推动嘉峪关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嘉峪市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旅游内、外部软硬件的进一步趋好,以后更要顺应现代旅游经济发展趋势,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做好综合旅游和特色旅游

发掘集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身的优势,逐步构建度假、戈壁探险、健身等多元化的特色旅游产品结构。

甚至还可以立足于突出嘉峪关特色,加强分类指导,努力发展各种各样的专题旅游,如工业(西部钢城)旅游、农业特色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健康保健旅游、美食旅游、戈壁大漠游等等,不断推陈出新。

第二,着力打造精品,以品质提升形象。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方面,走“高品位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和“精品出绝品,精品促普品”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进一步重视二级市场开拓,提高嘉峪关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市场营销,抢抓发展机遇,及时把各种潜在市场有效转化为现实的旅游市场,把嘉峪关市建设成为我国旅游的游客推荐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同时,提升嘉峪关旅游对俄罗斯、蒙古、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知名度,增加欧美、港澳台游客的到访份额,提升嘉峪关市作为入境旅游的地位。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竞争力。

目前嘉峪关市旅游业虽已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但结构尚不合理,旅游六大要素中“购”和“娱”的发展相对滞后,各要素内部的档次及类型结构也不尽合理。

因此整合各种旅游要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搞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的综合开发,使六大要素成为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实现旅游产业效益化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嘉峪关旅游综合竞争能力。

第四,开发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

嘉峪关关城遗产资源开发应该是走一条保护开发的途径。

世界遗产地保护旅游开发就是要“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开发,以合理开发来促进有效保护,促进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因此离开了可持续发展保护是片面的保护,离开了可持续发展开发是错误的开发

[3]   5 结束语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一方面是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是保护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二者都可以起到保持和提升区域旅游资源质量和旅游吸引力的重要作用,但目的还是要培养自己的旅游经济特色。

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遗产保护既丰富了旅游资源,又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嘉峪关市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大潜力,但同时旅游资源保护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只要我们认真的做好各项理论和实证研究,我认为未来的嘉峪关市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应是一座集学习、教育、旅游休闲等于一身的多功能综合性景区,成为嘉峪关市的一张名片。

参考文献:   [1]喻学才. 旅游文化研究20年.东南人学学报.2002.   [2]龚雪泉. 嘉峪关市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3]保继刚, 楚义芳编著. 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保继刚.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规划.建筑师.1998   [5]嘉峪关市统计局.嘉峪关 2007年前三季度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007—11—16]   [6] 李永乐,闵庆文,成升魁,王旭海.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7   [7]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2000(05)   [8]易小力.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展综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作者简介:杜森(1980-),男,兰州交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规划与设计。

工作单位:兰州交通大学数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西路88号兰州交通大学807#   邮政编码:730070。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