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前阵子追看电视剧《琅琊榜》,剧情动人演员养眼,但我总有些不耐烦,有时忍不住就要去拖进度条,常觉得剧中有不少多余的镜头

比如两个人见面,必先作揖,见到皇帝,还有各种跪拜大礼。

等事儿说完了,客人慢慢拜别、出门、上马车,后面还可能会有一段主人目送沉思的镜头

每逢梅长苏遇到故人,还会反复播放回忆的镜头,再接上大段的人物特写,辅以一首慢悠悠的曲子。

一部剧下来,这样的镜头设置会出现无数次。

下载论文网   反观正追的另一部美剧傲骨贤妻》。

女主角律师阿丽莎,创办自己的公司,在不同的法庭间穿梭,同时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还要为身为总统候选人的丈夫助选。

整部剧的节奏和她的时间表是一致的,编剧似乎巴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份用。

电话永远不会超过两分钟,即便是拍庭审,也不会超过八分钟。

通常在十分钟的情节里,阿丽莎至少要处理三件事情。

整部剧里告别和问好之类的寒暄几乎为零,配着一首歌酝酿一下情感这样的情节几乎没有,哪怕是女主角身经婚变情变家变,也不会多给她一首歌的时间来思量。

习惯了看美剧的我很享受这种高容量快节奏的观看体验,平时工作忙碌时间紧迫,如果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快感,何乐而不为呢?在美剧面前,即便是大热的《琅琊榜》,还是稍显拖沓了。

学哲学的友人C一语道破了两者的不同:“《琅琊榜》体现的是一种前现代时间观,而《傲骨贤妻》已经完全现代,属于工业文明的时间观了。

美剧傲骨贤妻》剧照。

是呀,在前现代,人们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在春天播下种子,徐徐念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迎来秋天的收获,并在冬天收敛气息,等待下一年的开始。

而在现代时间不是春花秋雨,它与自然失去了联系,它是《摩登时代》里的时钟,是以秒为节奏的工厂流水线,是效率,是金钱,就像《傲骨贤妻》里,资深律师每个小时的咨询费动不动就超过300美金。

友人C对此解释为,“你觉得《琅琊榜》太慢,是因为你太习惯现代的快节奏了,你得去体会古人的时间,才会去欣赏这部剧。

”其实,《琅琊榜》还算是情节起伏充满了戏剧张力的剧集,今年真的把“慢”推向极致的片子,应该是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吧。

影评人木卫二是这样评说这部电影的,“镜头运动和剪辑节奏,如此笃定,极其缓慢,情绪反应总要慢上半拍到一拍。

主人公聂隐娘,除了极少数的几处地方(悲恸还埋头),干脆连情绪反应都没有。

”这种观影体验在今天是极其罕见的,也难怪很多人在观影过程中睡着,还有人因为不耐烦中途退场。

但是,习惯的未必是真实的。

大自然的变化流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酵,都需要同一个条件――慢。

要等待,要守候,才能看到一颗种子如何变成一朵花,要经过点点滴滴的厮磨相处,才会让一个陌生人变成温暖的爱人。

木心《从前慢》里的字句充满了怀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实际上,即便在今日,要好好爱一个人、欣赏一片风景,同样也需要慢下来。

只有慢下来,才能让感情百转千肠地发酵,才能懂得“陌上花开缓缓归”背后欲语还休的深情。

其实,人们对“慢”的追求从未停止过。

当一种趋势在一个时代成为主流的时候,对它的纠偏就会成为稀缺品,甚至奢侈品。

在这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时代,“慢生活”成为了一种新的时髦。

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在时尚杂志里看到它,总是在豪华楼盘的广告语里看到它,仿佛对于我们这群被生活追逼忙着谋生的普通人来说,慢只是一种远在云端的想象。

习惯用金钱来衡量时间之后,我们会以为只有用钱才能买到时间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多一点耐心而已。

耐心看四季轮回,耐心欣赏青山翠谷鸟叫虫鸣,耐心听爱人絮絮叨叨说完心事,耐心等孩子牙牙学语。

就像一个守林人,即便此生种下的树一百年后才知道它好不好,但那又有什么关系,人类的生息繁衍爱恨情仇,靠的不都是这样慢腾腾的等待么?   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作者为哲学博士)。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