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同伴教学是现代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种主流教学方式。分析同伴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中职学生的主要学习特点,提出开展同伴教学的若干方法和策略,进而阐述中职英语开展同伴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关键词:同伴教学 中职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a)—0000—00。

同伴教学是由同伴学生提供教学,由学生指导学生,,并以一对一为基础的教学。由于同伴教学是一对一的教学,因此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个别需求得到满足,并能发展技能与完善自我概念。同伴教学者提供个人教学,并协助老师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强化了自身的知识巩固,而且也帮助了同伴学习。因此,近几年,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迅速发展,有些教育工作者甚至将之称为当代的教育变革,预言它将会影响未来的教学方式。

1 同伴教学理论发展概要。

1.1 早期的同伴教学

自从教育出现以来,就存在各种形式的同伴教学。但学者们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人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传教士兰卡斯特(Joseph Lancaster)先后在他们各自创办的贫儿学校中采用的“导生制”(Monitorial System)教学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学。“导生制”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先对年龄较长或能力较强的学生施教,然后再由他们转教其余学生。由于这种教学方法使得一名教师可以负责上千名儿童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教育经费缺少的问题,因此,“导生制”除了在英国盛行外,还流传到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早期进行的同伴教学主要是因为缺少教师和教育经费,但仍有学者运用一些理论来支持这种教学实践。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各国对教育的重视,班级教学成了主要的教学形式,同伴教学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2 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同伴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不能照顾到个别差异,大规模的班级教学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为了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20世纪初期,教育工作者们开始运用同伴教学作为班级教学的辅助形式,此时,同伴教学又被称为同伴辅导。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同一班级内,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二是跨年级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一般是大几岁的学生辅导小几岁的学生;三是两个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互相帮助,双方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在这个时期,同伴教学作为班级教学的辅助形式被广泛运用,主要是用来弥补班级教学不能照顾到个别差异的缺陷。同伴教学一般由教师根据常规教学教学效果来安排,并无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通常在班级学习以外的时间进行,主要针对学习慢的学生,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进步,教学者一般是班级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也不使用特定的教材。

1.3 作为主流教学形式的同伴教学

随着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注意到同伴教学教学者的积极影响,他们开始制定系统的同伴教学计划,编制专门适合同伴教学的教材,并对教学者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在20世纪70、80年代,整个教育界开始由强调儿童智力发展转向强调儿童的身心发展,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同伴教学教学者与学习者的情感、认知、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同伴教学中,教学者和学习者是一种互惠关系,即同伴教学对教与学的双方都有帮助,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学习进步方面,同伴教学的效果优于常规的班级教学

2 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

2.1 英语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中职学校学生多数是经过了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以及其他高中层层选拔后剩下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小学到初中学习期间, 由于各种原因, 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继而导致英语基础越来越差。进入中职学校后, 尽管学习的环境和要求与小学、初中大不一样, 但英语基础薄弱的现象依旧难以改观。

2.2 英语学习心理影响因素。

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的主要影响是其非智力因素, 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意志和性格等。国外一项研究表明, 影响英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是: 智力占 20%, 才能占 33%, 而动机、态度、兴趣和意志等则占 47%。中职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 求知欲不强, 意志薄弱, 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进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发展不均衡, 或会说不会听, 或能阅读不会写作, 有的学生重理轻文, 对英语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 导致学业不理想。有的学生喜欢学英语, 但缺乏正确有效的方法。感觉无论怎样用功, 英语学习成绩也上不去, 缺乏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一旦成绩下滑就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2.3 自我控制能力差。

人类语言活动以交流思想、意义和感情为主,离开这个目的语言活动就变成了“零意义交际”活动。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个人的容忍程度不同,容忍度非常低的学生会拒绝参加无实质性的假交流活动。这种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尤其严重,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说那些对他们来说既不有趣,又没有意义的话。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话题和他们真正想说的话却没有语言可以表达。处在这种状况下的学生,常常会感到痛苦与压力,如果自控能力弱一点,他们立刻就会转移注意力,到别处去寻找到那些能够吸引他们的事情。譬如说做小动作、讲话或者干脆睡觉。这样的学生立即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鄙视,久而久之,他们对学习英语失去信心和热情,甚至最后彻底放弃。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上英语课时故意与老师作对。

2.4 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当。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有的学生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积极、大胆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运用多种方法记单词,积极与同学进行口语会话,自觉进行听力训练,独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而英语基础比较扎实。有的学生没有掌握英语学习的要点不懂得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实践才能实现。他们仅仅满足于听懂教师讲解的内容,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上,无法形成语言技能,结果基础不扎实,越学越感到困难。有的学生甚至因此而放弃英语学习

3 同伴教学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同伴领读,开展语音教学

学生的语言能力先天就有差异,有的学生大脑语言区比较发达,相反,有的则较弱。所以,让语言区比较发达的学生在晨读课和课前3分钟领读是有积极意义的同伴教学方法。首先,同伴领读能强化学生读的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其次,语音语调不好的学生和大家一起跟读时也可以减少怕被其他同学讥笑的顾虑,逐步培养自己大声朗读的自信心。第三,课前准备的3分钟领读可以让学生复习回顾所学知识,为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做好准备。最后,领读可以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从课外活动中回过神,迅速有序地进入课堂状态。

3.2 作业管理,开展互助学习辅导。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批改,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起到指导、鼓励和鞭策的作用。但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课时较满,教师不可能督促每一位学生交作业以及对作业进行订正,即使尽能力这样做了也未必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英语作业管理小组长的设立能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学习作业课堂表现,将其分为几个部分,基本按照学习自觉、比较自觉、不自觉来区分,安排英语小组长督促其小组的学生及时地完成作业并且有效指导作业。教师只需对几个小组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指导即可。另外,一定要对小组长的监督和检查公开化,以树立教师班级中公正的形象,也帮助小组长在组员中树立公正的形象。同时,实行小组长的轮换竞选制,促使学生们有动力、有竞争,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3.3 组织结对,开展互帮互学。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智力主观认识等多方面的差异,学生英语学业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可避免。但过度的分化不利于班级的整体水平前进,也违背了英语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更要注重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为了缩小优等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可以安排优等生学困生结对学习。同时,为了能在课上和课下都起到应有的效果,在座位安排上也可尽量让优等生学困生结对而坐。结对可以弥补家庭教育以及一个英语教师无法亲自指导所有学生的不足。

3.4 利用优生资源,开展课后同伴辅导。

扶“贫”济“困”单靠任课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班集体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提高。教师可要求班里的优等生学困生组成“帮扶小组”,每个优等生带2个学困生,负责检查督促他们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提高英语成绩。学困生遇到问题时,可随时向优等生请教,既方便又实用。优等生也从中受到鼓舞,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同时鼓励学困生之间开展学习竞赛。期中或期末对那些学习进步快、摘掉学困生帽子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总之,同伴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如通过共同解决某一问题,共同研讨和分析,同伴的观察思考都会促进深入学习,经教师讲授指导,促使学生应用、重组和提出问题,从而消除学生学习消极情绪。同时,在小组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相互影响 ,相互引导,促进信息共享,有利于积极情绪发展,把单调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探索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克服学生依赖教师讲授的被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自信心得到加强。而且,同伴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增加集体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从根本上说,教会学生同伴学习,应成为教学过程的本身,蕴含于教学内容之中,也是教学中生成教育价值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共同设疑质疑、组织参与、激励评价,使人人都成为问题的探究者。也只有以这样的视点善待学习,才能真正创造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营造和谐的相互学习氛围,生成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Brendan Dabkowski.The History of Peer Tutoring[EB/OL].肖文娟.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5] 张桂清.谈英语学习中“学困生”的形成因素及对策[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5).

[6] 张广军.英语学困生与优秀生学习策略的差异[J],基础英语教育,2006(5).

[7] 吴玉国,教会学生同伴学习[J],学科教育,2001(8).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