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肤语】 遵生八笺

前 言       《养生肤语》为明代学者陈继儒研究养生之心得体会,共四十七条。

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大都言之有物。

作者之养生观点,主要体现在“履和适顺”四字,符合《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

虽亦论养神,亦论裕气,亦论宝精,亦论淡食,亦论服药,亦论丹法,然皆围绕此一主题而展开。

其尤为可贵者,明确提出了吐纳导引治病必须辨证施术,病有寒热虚实,治分补散凉温,合乎法度,才能获益。

议论精辟,不可多得。

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

明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

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朝廷屡下诏书征用,皆以疾病为由推辞,其高风逸致,可以想见。

平生颇得养生之效,寿至八十有二。

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两家,可入逸品;兼擅绘画,名重一时。

由于交游广泛,文笔洗炼,每取遗闻轶事编写成书,远近争相传抄阅读。

著述极其宏富,传世者约有三十余种。

(一)      天地以气生人,故人一日一时,未尝能离乎气。

鱼之在水,两鳃翕动,无有停时;人在宇宙间,两鼻翕张,亦无有停时。

所以统辖造化之气,人赖之以生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为此也。

人生奔驰劳顿,气因之骤矣。

骤则出多入少,外者不入,内者愈虚,所以死期将至。

惟至人观天道,执天行,抱神以静气,气归脐,寿齐天地矣。

故知人生天地间,虽可见者形,所以能长久者气。

(二)      郭康伯遇神人,授一保身卫生之术,云但有四句偈,须是在处受持。

偈云: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

郭信用其言,知自护爱,康健倍常,年几百岁,皆由善摄元气所致。

(三)      天气常清,天色常明,更无一物挠乱,所以长久。

今人所见云气,倏忽变现起灭者,皆近地之界,百里而上无有也。

譬如人身有七情六欲之干,有三毒六害之扰,岂能长久!诚能至清至明如天地,岂得不如天地之不毁乎?《青天歌》云:青天忽起浮云障,云起纵横遮万象。

养生者辨之。

(四)      触事而感生,善应而劳生,此皆致老之理也。

《庄子》称鲁有单豹者,岩居而水饮,不与民同利,行年七十而犹有婴儿之色。

余以为此即养生之理也。

人之生也,以有上栋下宇之求,饮食渴饮之资,故不得不与民角利,日夜忧劳其心,无有顷暇,故老及之也。

今岩居水饮,则于世无求,不与民同利,则于物无竞,无求无竞,虽欲不寿得乎?古人谓之却老,却之者,去其可老之道也。

(五)      人有喜谈道者,余止之曰:道不易谈也。

不能绝色,不必谈道;不能绝世,不必谈道

何也?道所以全吾真也,而不绝色,则为渗漏之躯,真何能全?道所以完吾性也,而不绝世,则为合尘之徒,性何能完?或者引“休妻不是道”,及引“大隐在市廛”为证,此则禅家最上一乘之妙。

若以此为解,徒使退堕耳。

(六)      《卫生歌》云:水还去火不成灰,人能去火方延命。

谅哉斯言!夫人之忿怒羡艳,悲壮激切,鼓动奔驰,跳跃翔舞,讴歌叫啸之类,凡激于人我而发者,夫孰非火之所为哉!木与木相钻而火生,人与人相形而欲生,其理一也。

人能勘破此理,每事抑损,惩其忿而窒其欲,则五气自平,六脉自和,延生必矣。

(七)      魂魄合而成形,贤愚在德,肥瘦在母,寿夭在父。

血盛则肌肥,精足则神壮,神和则德全。

此闻之汪弄丸云。

以此见天之赋命,生由父之精,而死亦由父之精也。

但养和全德,此则由乎己者,不可不知所事。

(八)      权德舆文云:舟有溺,骑有坠,寝有魇,饮有醉,食有噎,行有蹶,有甚则皆可以致毙,无非危机。

呜呼!岂独在于高官尊爵已哉!正在饮食衽席、舆马燕寝之间。

人之所易而弗之防,故自阽于危耳。

(九)      学道之士,须识吾之一身从太虚中而来,既从太虚中而来,则此身初亦无有,岂应执著之以为己物。

故此身之灵明,至人必使不著于有,不著于无,一如太虚之无物以扰之,然后本体之心方得清静合虚,灵觉常圆,而一切繁华,一切系累,不能夺矣。

繁华系累不能夺,则俗心日退,真心日进,退得一分俗心,自能进得一分真心,《孟子》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者是也。

心自太虚,则身还太虚,所谓仙、所谓佛,何俟多谈!      (十)      周莱峰以养生术请,钱午江曰:不过履和适顺而已。

履和则不伤和,适顺则不违顺。

天地之气,至和大顺尽之,人身小天地也,岂不可仿天地之长年乎?莱峰刻石临清公署,制小牙牌勒四字,置衿袖终其身。

先辈之重箴言如此。

(十一)      阴阳本不相对待。

造化之生物也,阳入于阴,阴留阳而不得飞则生,阳出于阴,阳不顾阴而不能留则死。

是生死俱系于阳,固与阴不相关也。

仙家谓一分阳气不尽不死,一分阴气不尽不仙。

然则阴阳岂可对待言哉!虽然,阳之所在,不独生死系之,即诸物之灵蠢亦系之。

阳气在上,故耳目聪明,于物最灵;鸟兽阳气与阴气混淆,故蠢;草木气在根,故尤蠢。

以此为言,则人之阳气,安可不宝?耳聋目�,阳将散矣。

是以君子先时兢兢,惟阳是守,有以也夫。

(十二)      人生食用,最宜加谨。

以吾身中之气,由之而升降聚散耳。

何者?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辛食则气散,多咸食则气坠,多甘食则气积,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

修真之士,所以调燮五脏,流通精神,全赖酌量五味,约省酒食,使不过则可也。

(十三)      人始死,耳目口鼻手足形体具足,而父母兄弟妻子莫之爱者,谓其神之去也。

然则人之所爱在神,不在形矣。

而今人所养,顾在形不在神,何耶?今人作文神去,作事神去,好声神去,好色神去,凡动静运用纷纭,神无不去,人莫之惜,顾神绝乃独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注一念,出一神,如分火焉。

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乃其绝而悲之深焉,是何见之晚也!古仙云:神一出,便收回,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并暮暮,自然翁妪返童孩。

噫!其诚通天地之生机也夫。

(十四)      高南州云:阴阳交合造化之妙,无可伦比。

因述一术士言,八月十五日夜半子时,俟月色正中,以方诸取月华水盈缸,俟来年五月五日午时,以阳燧置缸上,须臾日照水中,缸中水奔腾翻涌而起,顷之水尽涸矣。

观其药候以为服食,此丹家炼神水法也。

服食虽未易卒得,然因此可以窥造化交合之妙。

(十五)      却病之术,有行功一法。

虚病宜存想收敛,固秘心志,内守之工夫以补之;实病宜按摩导引,吸努掐摄,外发之工夫以散之;凡热病宜吐故纳新,口出鼻入以凉之;冷病宜存气闭息,用意生火以温之。

此四法可为治病捷径,胜服草木金石之药远矣。

此得之老方士言。

(十六)      道书云:有妻子者,则为妻子所累,有富贵者,则为富贵所累,道不可行也。

审如是,必弃妻孥,捐富贵,而后可乎?夫妻孥不病道,病在于累妻孥;富贵不绝道,绝在于累富贵

盖妻孥富贵,在境而累,不累在心。

舜尝二女裸矣,亦尝受尧禅矣,不为许由之逃,务光之辞,而竟无伤于道。

此其道之微旨,可想已。

(十七)      王宏宇论修真有难易曰:吾辈破漏之躯,与童真修炼自别。

缘童真原是乾体,不破不漏,非破乾而成离者比,欲修纯乾,止用得一段纯阳工夫耳。

若吾辈必补离成乾,然后更著工夫,所以难也。

此论甚合玄理。

(十八)      《续仙传》有卖药翁尝呼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此言最警悟,人之不为土馒头寡矣。

人日非而已,不悟何欤?但药有数种,苦不能辨。

有灵药可以益寿延年,有至药可以起死回生,有神药可以回阳换骨。

若夫金石草木,但可治病,虽有迟速,末后一著土馒头如故。

(十九)      许道人云:人心贵澄静。

若能半夜打坐不倒身,端坐凝寂,则性命入吾囊橐;若夜夜不倒身,则性命在我掌握,长生可冀矣。

何者?魂强魄弱故也。

又问如何用工。

曰: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二语尽矣。

(二十)      陆元鹤谈养生之旨曰:不过藏神于渊,令不外游,久之自然神化,毋多谈。

予唯其语。

夫神之为物,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恒留于身,其中炯然,则精气归真,神化自现。

古仙云: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

若能神气住,便是得仙人。

所谓神气住者,非神也耶?世率称仙真为神仙,以其所炼在神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