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构建新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本文先简单介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接着介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最后对其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6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会议上发言:“《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这是党中央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确定的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性目标和核心任务”,可见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如何定义人才培养模式,讨论很多,但都没有统一定论,大多从自己认为的侧重点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总结出要准确定义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界定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办学模式站在整个学校角度,明确了办学的指导思想、办学主体、层次、方向等问题;②教学模式明确怎么开展教学工作问题;③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在办学模指导下,明确的是有关某个专业“培养怎样的人才和怎么培养人才”等问题,科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便是其中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保障机制。

并从以下三个维度把握高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位置:“高”:纵向培养技术型人才,不宜越位。

“职”:横向为特定职业群培养技术型人才,不可错位。

高职教育”:在方向上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能缺位。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额学科,应注重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而在实际教育中,大多数人都只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忽略实务,与人才市场需求背道而行,在无形当中加大了用人单位再培训的成本。

(一)培养目标无法满足会计人才需求。

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定位于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定位于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二者的培养目标比较雷同。

高职学院会计专业学生定位不明确,导致高职会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偏难。

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忽略了具体的应用,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高,最终无法达到用人单位标准,出现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人才的局面。

(二)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

近年来,虽然实习实训课程有所增加,但其内容仍然“换汤不换药,仅仅是从形式上作了一个改变――把原来作业本上的作业改为在账册、凭证上进行账务处理,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模拟企业财务环境。

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必然不能胜任具体的会计实践工作。

(三)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具体是指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守的职业行为准则以及规范。

现阶段的会计专业教育中,学校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不足,欠缺对因违反职业道德而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仍然相对薄弱。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培养目标明确。

创新的培养模式要定位明确,专业定位要合理突出。

培养目标设定在职业技术岗位能力,强调职业道德的培养,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统一起来,结合实际需求深入改革教学体系。

①知识标准要求会计学生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财会业务各方面的专门技术知识;②能力标准要考虑来自市场、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强调能力为本的观念,将培养核心放在动手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入探究学生学习方法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三大能力,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创新,强调会计专业所要求的实际操作技能;③高标准深入培养会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

(二)构建“四环节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渐进式”教学就是指会计学习与实践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形成立体式的教学体系。

我们把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分为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学习、单项同步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四个层次,充分体现了“渐进式”的特点。

第一阶段: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电算化会计)   第二阶段:单项同步训练(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成本会计技能训练、税务会计技能训练、电算化会计技能训练)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ERP训练以及综合实训)   第四阶段:企业顶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实训)   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的阶段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在这些实训工作中,尽量采用高度仿真的原始单据,让学生接近实际;尽量采用轮岗制,让学生在接近实际岗位的真实状况;其次,多方位实现学生的顶岗实训,一方面运用学生自己和家长的资源联系实训单位,然后是运用学校和教师的资源,为学生联系实训单位,让学生真正地顶岗实训;第三,充分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比如与大企业、大型中介机构等联合办学,同时,由他们接收学生实习和工作。

采取这样的多方联动机制,实践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否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是纸上谈兵。

(三)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不缺少理论教学的教师,但是缺少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践指导教师。

因此我们需要构建“内培外引”机制,改革会计专业实践教师队伍高职教育特色,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其是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一支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教师队伍。

具体做法:①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培养,把教师送到企业或者中介机构,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提升其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让其成为真正的“双师素质”教师;②聘请企业或中介机构中,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但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通过一定的教学工作培训,合格后来学校任教,从而构建一支内外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只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才能真正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

(四)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理论―实践―能力”一体化考核模式

实现了四方面的转变:由专业能力向综合素质考核转变;由理论知识考核向理论加实践考核转变;由单一的试卷考核向试卷、技能操作、任务完成、项目设计考核转变;由总结性考核向过程性考核转变。

使学生读活书、活读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展示学生的创造性。

四、结语   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专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具备高超的职业技能,而高职会计专业正是肩负着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

我们应该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可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综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系新余市2015年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江希和.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总结.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33).   [2] 张培英,马海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