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山高

两位朋友都是业余登山组织的攀登者,看我平时喜欢泡在健身房,非拉我入伙,美其名曰:感受大自然的力量。我这人爱凑热闹,心向往之,行必将至。于是,相约连信号都没有的野山脚下。

远看,青黛色的山峦弧线美得诱人,可真到了与石头旮旯肉搏时,喘不上气的滋味会给你猛敲黑板式的提醒:喂,爬山可不是好玩儿的。就好像刚毕业那年,有人敲我的后脑壳,“职场绝不是好玩儿的”,但那时少有人细思极恐,只要肯攀登,困难自会踩脚下,这是奋斗者的共性人格。

人往高处走的奋斗,可不是肉搏,它该和智斗是同义语。可能是登上山顶有些忘乎所以,忘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常识,伤了脚踝。据说80%的山难者都是在冲顶后下山途中遭险的。

史玉柱与3个同伴登珠峰时,为了省800元向导費而走迷了路,差点儿下不了山。难道他忘了钱有趋利避害的基本功能?犯糊涂,在心理学上称“心疾”。行至半山,风大路窄,易患心疾。

攀援中,有人因加速度而乏后劲,有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而轻率掉头,有人不知选择队友比选择老婆还重要,有人把智商踩在脚下而匮乏专业力量,有人把口罩戴在眼睛上,失却了“留得青山赢未来”的眼界……敢问路在何方?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年王铁人讲,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反思诸多职场小白的成长问题,或可编一部“登山管理课”教程。

黑格尔那句“存在就是合理”的名言被“呵呵”了,是翻译错误。它原话的意思是“存在是有原因的”。“不能反躬,天理灭矣”,《礼记》中的这句话是讲遇事不能反躬自省,是不符合天理的。

为何近年来有那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就业?调查者认为他们中的大多数缺少反思自身问题的智慧。辉煌时总是正数累加,而藏于身的痛点是一个迟早要露头的负数,当你“慢性尴尬症急性发作”时,正数再大,乘以负数还是负数,此时你会感到曾经的嗨爽不过是少半瓶啤酒使劲晃出的泡沫。

王石又一次挑战珠峰,在海拔近8000米的营地宿营时,夕阳火红。同伴招呼他出来看难现的美景,动员他20分钟也不为所动。反思过教训的他说:“任何与登顶无关的消耗体力的事,我一概不做。”撰著过《从优秀到卓越》的柯林斯有过25年的登山经验,但他每次行动前,仍会聘请一名专职教练,学习新的攀登技术。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职场人何尝不怀有这样的心识。“后疫情时代”虽然仍是未知大于有知,但“人比山高”的豪气,自会激发重构能力的变量。

相关热词搜索: 山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