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初步编制 慢性乙型肝炎可以结婚吗

【摘 要】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HBV)。

方法:对134名患者进行测量,考察QOL—HBV量表条目的鉴别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信度

结果:量表的30个条目均具有鉴别度。

因子分析提取的8个因子可以归纳为为社会适应、心理、生理3个维度

验证因子分析χ�2/DF为1.310,GFI为0.972,AGFI为0.967;量表和3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353、0.863、0.868、0.835。

QOL—HBV量表的各维度与SF—36量表对应的维度除精神健康、活力维度外均具有相关性(P16岁,无恶性肿瘤、糖尿病病史,有阅读能力;(5)排除精神障碍。

1.2 量表条目的形成   将NWS量表的26个条目做了适当的调整,保留其中的18个条目,从另外30个条目池中(参考WHOQOL量表、SCL—90量表条目,由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和肝科医生确立的备选条目)选择12个条目,形成一个具有30个条目量表

保留的条目是和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密切有关的条目,包括社会、心理和躯体方面的内容,增加的12个条目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患病后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功能的改变,因为情绪反应是生存质量测量中最敏感的部分,认知功能的改变是生存质量测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5];(2)患病后的社会功能状态的改变,因为乙型肝炎毕竟是一个传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患病后可能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缺失现象;(3)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现的躯体问题;(4)临床医学、心理学、统计学和社会医学四个方面的专家一致认同的条目

最后量表的30个条目,也分属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与WHO1946年提出的新的健康观(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维度界定健康)相吻合。

每个条目的回答选项分为经常、较常、偶尔和没有四个等级,分别记1—4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状况越好。

1.3 统计方法 进行验证因子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 结果      2.1 QOL—HBV量表的项目分析   对30个项目的CR值(Critical Ratio)进行t检验[6],t值范围为2.628~10.237,P值均小于0.01,表明量表的30个条目均具有鉴别度,因此认为该量表的30个条目都应该保留。

30个条目与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除条目5(0.314)外均在0.416~0.685之间,P值均小于0.05。

2.2 QOL—HBV量表效度分析   2.2.1 QOL—HBV量表的结构效度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方差极大旋转法),可以将量表的30个条目归为8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社会适应因子、生理因子1、生理因子2、生理因子3、生理因子4、心理因子1、心理因子2、心理因子3。

(KMO值为0.883,解释的总方差为69.15%),见表1。

进一步分析量表的结构可以看出,量表的8个因子可以归成3个维度,分别是社会适应维度、心理维度和生理维度

社会适应维度(SF)能比较全面反映被测对象的社会融合、社会接触和亲密关系;生理维度(PF)反映的是患病后的生理状态、活动受限等;心理维度(MF)能反映被测对象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功能,如对疾病的恐惧、忧虑等。

利用AMOS5.0对上述的结果进行验证因子分析,得到一个二阶七因子模型(见图1),该模型的χ2/DF为1.310,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72,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967。

该模型将生存质量看成是由社会适应因子、心理因子和生理因子三个部分组成的,即和最初关于生存质量组成的构想是一致的,而且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也一致。

2.2.2 QOL—HBV量表效标效度   以SF—36量表为标准,分析QOL—HBV量表与SF—36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2。

表2显示除SF—36的VT、MH维度与QOL—HBV量表的各维度均不相关或弱相关,其余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2.2.3 门诊与住院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维度得分比较 表3显示门诊患者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住院患者

表4显示QOL—HBV量表维度得分与总量表得分均呈正相关(r=0.798~0.896),各分量表得分间亦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略低于与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

2.4 QOL—HBV量表信度分析   QOL—HBV量表、SF、MF、PF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35、0.863、0.868、0.835。

3 讨论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查询,截止2006年8月7日,共获得涉及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的期刊论文35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其中有24篇期刊论文及3篇硕士学位论文涉及用SF—36量表,其余的用世界卫生组织WHOQOL—BREF量表及一些SCL—90等心理健康问卷;而SF—36量表是一份普适性量表,尽管其信度效度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前期的研究已经证明其在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测量中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编制一份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对于提高我国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NWS量表是经过标准化后符合我国国情的普适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2,7—9],本文基于NWS量表来研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具有快捷、便于比较等优点。

而且这种方法对于其他疾病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研制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本研究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8个公因子,解释总方差的69.15%,而且能够归为3个维度,与量表的构建设想一致,且经过验证因子分析,得到的二阶七因子模型,χ�2/DF为1.310,GFI为0.972,AGFI为0.967,提示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10]。

在效标效度的考核中,由于没有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测量的“金标准”,鉴于现有的研究大多采用SF—36量表来测量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所以以之为效标来考察QOL—HBV的标准效度,通过分析,QOL—HBV量表的各维度与SF—36量表对应的维度大多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大多大于0.4,提示QOL—HBV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11]。

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低于各维度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说明量表维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独立性。

量表信度考核中,量表及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80,且能判别出门诊患者和住院患者之间的差别。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符合量表编制的要求。

SF—36量表的VT、MH维度与QOL—HBV量表的各维度均不相关或低相关,这两个维度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不尽相同:李雯雯等[12]的研究发现MH维度不能反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别,易露茜等[13]的研究发现患者在治疗前后MH、VT两维度差别没有显著性。

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VT、MH没有达到应有的信度效度标准,这也表明QOL—HBV恰好能够弥补SF—36量表的不足。

本研究的不足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人群之间可能存在差异,本次的调查对象仅仅选择福建的三个地方,且样本量比较小,有必要在不同地方扩大样本量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和再验证;在选择对象时由于考虑调查的方便性和避免过多的影响因素,仅仅选择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但患者治疗与否、治疗的次数以及病程的迁延都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有必要在今后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验证量表的适用性;由于是选择首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无法进行重测信度的评价,因为在短时间内重新测量,调查对象有“记忆效应”,而时间过长,则治疗本身会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影响,因此还有必要通过其他的研究来评价重测信度量表是从NWS量表的基础上编制的,尽管加上一些疾病的特异性条目,但不等于量表具有对乙肝患者的特异性,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同时量表的结构如记分方式、认知功能的条目等都需要通过再验证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紫榕.病毒性肝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   2 黄子杰,林碧. Well—being生存质量量表实证效度的考核.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 1997,1(1):19—21.   3 郑能雄,林云钦,郑高.1994~2003年福州市乙型肝炎发病趋势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5, 21(4): 311—314.   4 张晨光.乙型肝炎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医学理论与实践,1997,18(8):339.   5 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   6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4—27.   7 黄子杰,曾武.生存质量量表在白血病患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 8(2): 118—119.   8 李跃平,黄子杰.用因子分析技术评价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存质量.中国公共卫生,2000,16(8):729—730.   9 李跃平,黄子杰,李雄琨,等.NWS生存质量量表与SF—36量表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3,19(3):379—381.   10 王保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在地下空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下空间,2000,20(1):14—22.   11 方积乾.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9—250.   12 李雯雯,李强,王晶波,等.乙肝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9):885—888.   13 易露茜,杨旭,王小万.治疗前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472—475.      责任编辑:石川   2006—08—20收稿,2007—02—26修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