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APP:一位北京车主的选择

张先生和王先生的选择,正是拼车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拼车软件竞争的背后,正是资本力量的角逐。

毕业论文网   北京车主张先生默默地将手机里的拼车APP,微微拼车、天天用车和51用车都卸载了。

原因是,“给车主补贴少了,也不好接单。

” 他打算以后用滴滴顺风车。

张先生的这个决定,距腾讯6月1日推出滴滴顺风车业务仅一周多时间。

滴滴顺风车补助多,接单快,可随时提现,1个工作日内就能到账。

”张先生说。

一位北京车主王先生只保留了两个拼车软件,以滴滴顺风车为主,嘀嗒拼车为辅。

因为类似于51用车嘀嗒拼车提现一般需要5~7个工作日,甚至更多。

王先生认为,滴滴打车更像是一个产品组合系统,有顺风车、快车、出租车、专车和代驾。

自己开顺风车的钱,可以用来代驾或顺风车的车费,非常方便。

经过新一轮的补贴大战,有竞争力的拼车软件逐渐浮出水面。

拼车出行,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车主接受,即便现在拼车软件对于车主和用户的补贴越来越少。

但与出租车相比,仍有较大的价格优势。

张先生和王先生的选择,正是拼车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拼车软件竞争的背后,正是资本力量的角逐。

最早期进入拼车市场的并非嘀嗒打车,也非滴滴顺风车,而是“爱拼车”。

只不过这家走在拼车行业的小公司,在腾讯、Uber等大资本进入拼车市场后,成为了牺牲品。

“爱拼车”停运背后   杨洋是爱拼车的副总裁,也是联合创始人。

他与另外两个联合创始人朱峰和陈旭东均来自阿里巴巴,朱峰是爱拼车公司CEO。

2013年8月,三人注册成立了杭州多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最初,三人本想做一个全生活品类的平台,后来才改为专注于出行,因为出行在“衣食住行”是最大的高频刚需。

为了验证做拼车的可行性,三人曾在杭州钱江大桥上做测试。

“最后发现75%的私家车只有一个驾驶员,我们就觉得这个事儿能做。

杨洋称。

彼时,恰逢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移动支付也已普及,这成了爱拼车进入拼车领域的绝佳时机。

2013年11月,爱拼车APP上线,主要服务于广大群众的出行。

实际上,爱拼车第一个版本是1.0黄页模式,仅为车主和乘客提供了发布拼车需求的入口,但接单率仅有11%,比较低,主要是因为线路匹配度不够,爽约等。

后来爱拼车做了大胆调整,从需求方出发,开发出了2.0版本,即标准线路模式。

改变了双向发布线路的匹配模式,由乘客单向发布线路,司机根据线路选择是否接单。

“我们明确了客户和用户的区别,用车的人定义为公司的用户,付车费的乘客定义为公司的客户,满足客户需求优先。

杨洋称。

同时,爱拼车在杭州开始了地推。

公司联合创始人也下到一线,这是典型的创业型小公司的普遍做法。

“为了更快获取车主,我们在杭州6个汽车年检站驻扎了13个员工进行推广,每天5瓶水,两套衣服,2个充电宝,500张车主传单,那一个夏天,我们都晒的很黑很黑。

杨洋称。

此外,爱拼还签约了杭州200多家洗车店,车通过免费洗车获取车主

几次推广下来,爱拼车一共获得了2200名注册司机。

杨洋表示,为了获取乘客,爱拼车每个推广人员每天早上去公交站发300张传单,然后去汽车年检站抓取15辆车,晚上再去公交再发300张传单。

“结合苹果、安卓线上下载商店的免费推广技巧,我们的产品开始有流量了,也顺利拿到了A轮投资。

”   有了钱,爱拼车加快了3.0版本的开发,制定了服务和计费的标准,将油费、车辆耗损等纳入计费体系,并做了行业内很领先的线路匹配,爱拼车在没有大量用户数和补贴的情况下拼车成功率达到40%以上,成为行业内拼车成功率最高的平台。

成为拼车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后,各种寻求合作的资本纷至沓来。

虽然,爱拼车的三个联合创始人考虑过未来会有竞争,但他们认为出租车行业体量大,滴滴一时间难以覆盖更大的拼车市场。

杨洋在2015年4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年内就会有一大波拼车公司倒闭,“能最终活下来的公司,也许只有一两家”。

但没想到的是,爱拼车也在倒闭之列。

2015年2月滴滴与快的合并,Uber在杭州砸出更巨额的补贴,“我们开始觉得天变了。

杨洋称。

紧接着,滴滴又开启了滴滴顺风车的车主招募计划,并砸下巨额补贴

滴滴给予新注册用户50元补贴,完成首单后再送100元,如果推荐其他人还可以再获得20元。

于是,爱拼车加紧了融资,但之前每天上门的投资人都变的不再热情。

“他们知道这个行业已经是资本掌控格局了。

杨洋称。

5月26日,爱拼车发布公告称,将在6月5日0时关闭服务器,停止所有服务支持。

杨洋看来,爱拼车最终选择放弃,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没有人会在两个百亿美金巨头打仗的时候再去投资一家小公司了”。

拼车迅速跌落,也与其战略失误密切相关。

战略失误 行业集中度加剧   2014年11月,爱拼车上线了P2P租车业务“多诺租车”,将垂直于机场租车,主要为商旅人士提供接送机服务。

彼时,爱拼车对外宣布,多诺租车已获得数百万美元的Pre—A投资。

拼车组建团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五个城市机场开展业务。

项目大概持续了5个月时间,一共租出去了10多次车,却花掉几百万人民币,业务也没有进入快速增长。

杨洋表示,当时手上的钱足够,出于长远的战略考虑才决定孵化“多诺租车”,这同样也是一个分享经济的代表业务。

但却在拼车市场刚有起色时分了心。

杨洋也坦言,“我们以前也走过弯路,浪费过时间和人力。

”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在接受《中国连锁》采访时表示,爱拼车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战略的错误,主要业务刚刚稳定,就进军一个新的垂直细分领域,最后既没有攻下新市场,还尽失自己半壁江山。

其实,在爱拼车分心P2P租车之前,更多的竞争对手却早已涌现。

2014年3月,惠普出身的宋中杰带领4位创业伙伴在共同创建了嘀嗒拼车

4月,嘀嗒拼车上线,在北京、上海、广州开展大规模推广,抢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同年3月,快的、滴滴相继推出一号快车、滴滴快车,市场竞争态势越发严峻。

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资本开始进驻拼车领域。

2014年11月,嘀嗒拼车对外宣布已获得IDG的1000万美元A轮。

2014年12月15日上线的51用车于今年4月宣布获得百度领投的C轮投资,红杉资本及其它机构联合投资。

此前,51用车曾获得小米董事长雷军的天使投资,随后公司先后获得创新工场领投的A轮投资以及红杉资本领投的B轮投资。

2015年4月,天天用车获C轮融资,由百度领投、红杉资本跟投。

天天用车曾在2014年9月5日完成A轮融资,同年12月12日完成千万美元的B轮融资。

后来,滴滴快的、Uber、易道纷纷拿出了巨额补贴

资本集中度越来越高,小的拼车软件几乎没有了生存空间。

在李宇恒看来,拼车软件之间的战争,是一场持久的烧钱战。

“谁占据了粮仓,谁就赢得了战争。

只要有市场参与者用补贴客户、补贴司机的策略开发客户、抢占市场,就会迫使其他竞争对手采取同样的手段,否则就会被挤出市场。

”李宇恒表示,“这导致一时间补贴客户蔚然成风。

随着不断有背靠大公司好乘凉的新竞争者入场,市场上原有参与者为保住市场份额,只能不断地砸钱来留住消费者脚步。

”   小资本在大资本面前,同样是无能为力。

尤其像爱拼车这种小企业,一旦遇到大资本的竞争,很难生存下去。

尤其是大资本还有后发优势,没有创新者试错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李宇恒认为,小公司的创新虽没有被资本扼杀,但不是被资本复制,就是成为了资本的一部分。

“以BAT主导的众多并购案就是很好的例子,BAT像是一只盘旋在市场上空的蝙蝠,死盯着地上的猎物,迅速抓起养肥了的那只,把它收入麾下。

” 李宇恒称。

在和君咨询唐尧看来,在大资本的推动下,优胜劣汰,可节约重复的资源投入。

行业内其他的创新项目,要么退出市场,要么通过差异化另辟蹊径,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保持在细分市场的份额,例如占据商务差旅用车市场。

而北京车主王先生和张先生选择滴滴顺风车,也正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