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微乳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 在两步高压乳匀技术下,利用中药丹参酮ⅡA原料药等来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并回顾性分析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性质的稳定性。

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的平均粒径在186.4mm左右,平均Zeta电位在42.01mV左右,并将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进行高速离心和长期试验之后,其性质仍旧保持均一稳定。

结论 微乳技术在我国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采用先进工艺所研制的丹参酮ⅡA等各种中药微乳制剂性质也非常稳定,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微乳;中药制剂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20—02   微乳主要是指由水、油、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等根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自发形成的具有透明、低黏度、热力学稳定及各向同性的一种油水混合体系。

由于微乳所具有的以上特性,使其在临床以及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 在本次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中,所选择的仪器材料包括有:①仪器。

探头超声仪、分析天平、高压微射流均质机、高速分散匀质机、电热恒温水浴锅、高效液相色谱仪、台式高速离心机、透射电镜以及激光纳米度和电位分析仪等等。

②材料。

所需材料包括有丹参酮ⅡA原料药、丹参酮ⅡA对照品、注射用大豆磷脂及甘油、辛葵酸三甘油酯、双蒸水、油酸、磷钨酸、乙腈、帕洛沙姆188等。

1.2 方法 主要采用两步高压乳匀技术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首先,将丹参酮ⅡA原料药溶入注射用辛葵酸三甘油酯当中,作为油相;再将适量的注射用甘油及油酸、大豆磷脂—帕洛沙姆188混合物依次溶入注射用水中,作为水相。

其次,将油相与水相分别用水溶加热至70℃,再将油相加入到水相当中,采用高速分散匀质机制备粗乳,粗乳制备好之后将其冷却至20℃,并调节pH值到6.5,再采用高压微射流均质机对粗乳再次进行乳化。

再次,将制备成的丹参酮ⅡA微乳采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并在避光状态下将其分装于安瓿瓶中,进行充氮、熔封、灭菌。

2 结 果   2.1 丹参酮ⅡA微乳的质量分析 ①丹参酮ⅡA微乳的形态学分析。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丹参酮ⅡA微乳的形态,首先,将适量的丹参酮ⅡA微乳滴于蜡板上的铜网上,使其自然晾干;其次,于蜡板铜网上滴数滴调制好的2%磷钨酸染色20—30min;再次,将其采用双蒸水冲洗,吸干,并于透射电镜下观察。

通过观察可见,本次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乳滴大小十分均匀,且乳滴开关均为球形,表示了丹参酮ⅡA微乳的形态学性质良好。

丹参酮ⅡA微乳粒径及Zeta电位分析。

以试验所用仪器取出丹参酮ⅡA微乳1ml,并将其放入100ml的双蒸水中,充分摇匀之后,采用激光散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测定仪来检测丹参酮ⅡA微乳的平均粒径以及平均Zeta电位绝对值。

通过严格、仔细的测定,显示本次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平均粒径在186.4mm左右,平均Zeta电位在42.01mV左右。

丹参酮ⅡA微乳的含药量分析。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来测定丹参酮ⅡA微乳的含药量

测定条件选择为:色谱条件:C18(4.6*100mm,3.5μm);体积流量:1.0ml/min;流动相:乙腈—水(80:20);柱温:25℃;进样体积:20μL;检测波长:270nm,高效液相色谱图如图1所示(图1中,A代表对照片;B代表供试品;C代表空白对照;1代表丹参酮ⅡA)。

应用专用仪器,取出丹参酮ⅡA微乳1ml,将其置入容积为50ml的量瓶当中,先用乙腈进行定容、振摇,在微乳制剂呈透明液体状态时,表明破乳成功。

在破乳之后,将其采用0.45μm微孔滤膜进行过滤,并作为供试品溶液待用。

之后应用精密仪器,称取适量的丹参酮ⅡA对照品,同样加乙腈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待用。

再将供试品与对照品溶液分别取20μl,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专用仪器进行分析,并计算其中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的含药量

通过分析发现,丹参酮ⅡA微乳在4℃/25℃的条件下,分别放置0个月、3个月、6个月的含药量为:1.55/1.55、1.48/1.39、1.34/1.27;由此可见,本次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在长期放置下,其含药量还是比较稳定的。

2.2 丹参酮ⅡA微乳的稳定性分析 采丹参酮ⅡA微乳1ml,在台式高速离心机下以8000r/min的速度进行转速离心10min,之后再观察经转速离心后的丹参酮ⅡA是否有分层、浑浊、沉淀的现象。

而本次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在高速离心之后并其状态依旧保持均一透明,并无浑浊、分层等异常现状出现。

3 讨 论   将微乳应用于中药制剂中时,其所制备的中药微乳制剂性质的稳定性是否良好,与所选择的辅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些实践资料中提出,在制备中药微乳制剂时,若只单独选择帕洛沙姆188来制备乳剂,就容易出现微乳分层,或是乳滴发生合并的现象,这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其使用效果。

基于这种现象,在本次研究中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制剂时,于选择帕洛沙姆188的同时,还应用注射用大豆磷酯,辛葵酸三甘油酯等,此些辅料不仅能提高体系的昙点,还能提高在水中的溶解度。

这种方法所制备丹参酮ⅡA微乳,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能够在体内快速水解,且代谢过程快、氧化迅速,进而更利用对疾病的治疗[1—2]。

综上所述,微乳在我国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采用先进工艺所研制的丹参酮ⅡA等各种中药微乳制剂性质也非常稳定,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素珍.微乳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成分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2.   [2] 胡雄彬,等.微乳在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口服给药中的应用[J].中南药学,2011,9(3):206—208.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