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热潮

发轫于去年年末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正在持续深入,其中被认为是国企改革核心课题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期间本届政府的工作报告上均被反复强调。

下载论文网   有资深私募人士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可能成为贯穿2014年全年的重要投资主题。

新一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向渐明,但是实践起来仍然有一些晦暗不明的死角等着我们去厘清。

需建立法治市场机制   混合所有制并非是新鲜事物,目前,90%的国有企业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净资产的70%已注入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已占到总户数的52%。

截止到2012年底,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非国有股权的比例已经超过53%。

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混合所有制,为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又再次强调混合所有制改革呢?有一些现象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对于大多数大型国企来说,其高管仍然扮演着由政府任命、亦商亦政的角色,形成了政企不分的格局。

在近期举办的某论坛中,有民营企业家反映称,进入国有企业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他表示,民营资本融入国企而没有话语权的话,最后只有被玩死的下场。

可见发展混合所有制远非让民间资本闯入那么简单。

时至今日,受既有的经验影响,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仍然让很多民营企业家顾虑重重。

一位地方国资委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家已经变得非常之“精明”。

他们深知国有企业的意图,那些资产、资金规模都很大,经营情况总体较好的国有企业不会轻易给民营企业分蛋糕,肯主动分给民营企业的只会是那些发展困难、国资整体质量较差的部分。

这尤以地方国企为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尚且都是沉重的负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民营企业又岂会轻易接受。

因此,近期有很多分析人士表示,新一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似有“雷声大、雨点小”之感。

诸多权威专家认为,首先要建立法治市场化的机制,才能使政策落到实处。

江苏省镇江市人民政府国资委副主任谭浩俊表示,真正的混合所有制,必须是体制和机制的根本性变化,让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明“混”实不混,只是挂个混合所有制的头衔。

革除遗留顽疾   回顾既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的国有企业尽管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一些企业中的国有股占比甚至低于51%,但是这些企业仍然给外界一种纯粹的国有形象。

不仅因为其“中”字头或是“国”字头的企业名字,更是因为其高高在上的姿态、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仍然按照传统的国企模式。

据某国企人士对记者介绍称,因为其所在的企业国企氛围浓厚,已经入职两年的他尚且不知自己的企业不是“纯之又纯”的国企

他表示,对内,其企业的工作作风带有浓厚的体制化色彩,表现为生产效率低、中高管关系户多、低层人员“混日子”得多。

对外,其企业争取合作项目时仍能时时得到政府部门的特殊关照。

同时,作为回报,一些政府部门也常会要求企业在某些活动中出资出力。

在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看来,行政化、低效化、全国“证券化率”适中可谓是既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留给这些企业的三大“顽症”。

他表示,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的色彩使得其在获得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当前我国面临经济转型期,转型的成败便取决于成产效率是否提高。

而目前,国有企业的优势垄断地位反而成为其经营活动效率低下的天然保护伞。

”   可见,建立市场化机制,只是混合所有制的其中一步。

要让混合所有制真正发挥效率,谭浩俊认为,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政府放权。

具体到国有企业,就是国资委要能够敢于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等发挥作用。

国资委只是代表政府通过所委派的董监事发表意见,而不是仍然由政府来任命经营层、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决策等。

关于国资委的角色转变,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曾经表示,未来国资委将围绕“管好资本”这四个字,落实出资人的职责,不干涉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

在安邦咨询看来,从“管企业”到“管资本”是比较大的改革,需要建立新的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这涉及到利益调整、人员安排、资本安排、权力转移等等,不仅难度更大,而且需要进行系统设计,改革操作将更加复杂,而且还要超越国资委的权力范围。

“这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机制的改变是很容易的,但是国企改变这种长期形成的高姿态和行为模式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PRC Macro Advisors公司顾问李晓琴如此表示。

释疑改革难题   关于下一步改革方向,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指出: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的形式。

涉及国民经济命脉和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保持国有绝对控股。

涉及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以保持国有相对控股。

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参股的形式,或者是可以全部退出。

此前,广东国资委于2月27日抛出1000亿国企资产,希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广东国资委副主任周兴挺同时表示,今后国有股权持股比例将不设下限,也就是说,民间投资亦可以控股国企

那么关于这些标准是怎么来界定以及什么样的国企可能要全部退出?对此,李晓琴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闸门打开之后,像家电等竞争性行业需要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是由产业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而垄断行业牵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不可能改变其自然属性,因此可以保持一个绝对的控股权。

另外,市场上关于混合所有制的结果也有诸多争论。

激进派如任志强就曾在亚布力论坛上炮轰混合所有制,“混合的结果,不是国有的侵吞民间资产,就是民间的侵吞国有资产,一定是这两种结果,不会有第三种结果。

”   国有资产民间资产如何实现平衡,既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流失,又要保障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利益,可谓是国资重组的最敏感问题。

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确实出现了许多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对此,谭浩俊表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但是,“只要扎紧制度的篱笆,加大国有资产在流转过程中的监管力度,一切按照市场化要求办事,这方面的问题还是能够有效解决的。

”   在谭浩俊看来,不建立混合所有制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

“因为企业的效率低下,就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就像现在一些已经出现严重亏损的央企如航运企业、船舶企业等一样。

如果早些建立混合所有制,就有可能不会出现今天这样的现象。

由于没有实行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决策过程中没有民主科学的机制,自然就会出现拍脑袋决策、为个人政绩决策的问题。

”   有关专家也指出,加强外部监督和信息披露也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的最终股东“全体人民”知情并监督,方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对于民间资本的顾虑,谭浩俊表示,主要还是因为政府不放权,没有真正想引进战略投资者,使民间资本投入的钱变成了财务投资,而不是战略投资,董事会、监事会等也都是在政府的掌控之下。

“说到底,还是要放权,而且是真放。

”   总之,谈到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必然无法离开当下的国情。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混合所有制只能作为一个过渡方案。

这是中国特色,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先混合”走一步再说,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加大,混合所有制必然也会有新的发展。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