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对平原博物院美术资源的利用

摘 要:平原博物院地处中原腹地河南新乡,承担有服务社会的功能与义务。馆藏美术资源丰富,数量繁多,种类全面,是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课外美术资源。本文着重阐述了平原博物院美术资源教学价值,并利用馆藏美术资源进行了《美术鉴赏教学课程设计。

关键词:美术鉴赏 课程 平原博物院 美术资源 利用

1.平原博物院美术资源教学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整理出一套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利用平原博物院美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对发挥地方各种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借鉴作用。如何切实的对地方美术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一直备受高校美术教师的关注,但要使它容入高校美术鉴赏课堂,还需要进行提炼、加工、整理,才能使之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美术鉴赏课程的内容。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入到高校美术教学中去,必定会对提高学生美术技能和鉴赏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本土文化传承等方面,确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途径与选择,对解决当前美术教学中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平原博物院中的美术资源丰富,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种类全面。可利用馆藏美术资源其中包括:馆藏文物书画、青铜器、陶瓷、场馆空间等。通过多次观摩、鉴赏与走访,认为平原博物院馆藏资源对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面具有以下价值:

(1)对美术史知识的学习。在网络和新媒体的冲击下,美术史知识是学生们不太感兴趣的,很多学生都会认为较为枯燥。因为传统教学中“师本位”和“书本位”的教学美术史的学习方法相对单一,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即便是教师下载很多相关图片和资料播放给学生们看,也不及让学生面对真实鲜活的馆藏艺术品更生动。辅助性的现场教学学生们会自然联想到艺术品的相关美术史知识,比如,这件艺术品的作者是谁,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创作的材料和过程是怎样的等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有着潜移默化的理解。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在玩耍中理解知识,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对美术鉴赏能力的学习。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就是培养在面对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所产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情感活动。这种活动不单单是靠欣赏几张照片,读几页书籍可以培养出来的。馆藏美术资源包含及创作出的良好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更培养了更高的审美情趣。其完整过程包括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感知、想象、情感体验与理解。

2.课程简介与学情分析。

美术鉴赏》是一门研究人类在艺术实践中所存在的一般的艺术现象与本质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该课程是为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类鉴赏课程,且属于一门公修课。该学科其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普通非美术专业学生从对艺术的向往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学习,部分学生可能会有一些落差。如何保持趣味性,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平原博物院馆藏资源利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拓展能力。

3.利用馆藏美术资源的原则。

在对平原博物院美术资源的开发实践中,根据自己的得失、经验与教训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博物馆美术资源丰富,教学设计需要依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立足于大教育和整体学科的高度上,将馆藏资源按照其特点和功能,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整体考虑课程资源配备,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完成一套整体的教学构思,以期能够把资源利用教学效果最佳化。

(2)可操作性原则 实现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可操作性的原则基础上。例如,在校本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更多的要考虑到学校的环境与多媒体条件;馆内课程要全面考虑交通、安全、时间掌控等问题,充分做好预案、备案,做到有的放矢。

(3) 科学性原则 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学习内容的类型、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认真分析学习内容中知识点与绘画技能、技法间的联系。深入对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杜绝主观意断、盲目随意,保证资源利用与教材衔接的科学性。

(4)直观性原则 美术技能、技法形成来源于长期的动手绘画实践,而缺乏意境、意念的动手绘画训练则如没有绘画的灵魂、灵感与灵性;那么,绘画的灵魂、灵感与灵性无一不是学生的观察、观摩建立起来的形象思维相关联。目有所应、心领神会方能融会贯通、如来神笔、升华技法。

4.利用平原博物院美术资源的《美术鉴赏课程设计。

课程共32个学时,每周2个课时,共计16周。由于教学内容分为中国美术鉴赏和外国美术鉴赏两大部分,其中前8周的教学内容为中国美术鉴赏部分,是可对馆藏资源进行利用的部分,所以以下课程设计只涵盖前八章的内容。教学场地可以根据课程安排,选择校本课程和开设馆内课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校本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将可利用美术资源以照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给学生,以及结合“书本位”的学习方法,把馆内资源和教材内容无缝衔接起来。

根据学生们出行、学习程度方面以及资源分布的情况,设置的馆内课程分布在第二周、第四周和第八周:在设置第一周教学场地时考虑,要先提前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内容以及课程规划,并且要先教授学生一定的鉴赏方法,为第二周馆内课程做出准备,所以第一周的课程在校内进行;在第二周的教学场地设置时,学生对史前美术已经学习,在馆内参观讲解馆藏美术资源后,恰好和前面已有知识结合起来,完成第一章知识的复习环节。且平原博物院中青铜器是一大特色,馆藏了丰富的青铜器精品,与第二周青铜器美术鉴赏内容恰好衔接,所以第二周的课程安排在馆内进行;在对第四周的教学场地设置时考虑对第三周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对第四周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平原博物院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像神态各异,可为学生这部分的学习提供一个直观的的鉴赏条件。所以第四周的课程安排在馆内进行;在对第八周的教学场地设置时考虑到本次课内容是《美术鉴赏课程中国美术作品鉴赏部分的最后章节,而且平原博物院中明清时期的書画文物极具珍贵,并具有很高的学习鉴赏价值,所以第八周课程安排在馆内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更能回顾已经学完的中国美术作品鉴赏部分的所有内容。

教学方法的设置上,校本课程中运用了讲授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其中案例式教学法融入了馆内资源的照片以及录像。馆内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在校本课程之上又加入了辅助式教学法,利用平原博物院馆藏美术资源,辅助学生们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实践。以下表格是对这八周教学内容做出的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郭潇.浅谈德国博物馆美术教育给予我国的启示[J].美与时代2014(6)116—117.

[2] 赵岩.基于博物馆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D][硕士学位论文].2013(5)6—12.

[3] 王微.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延伸——博物馆美术教育的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1.2013(4)。

[4] 李君.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12(5)。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