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育中如何加强学生品德的培养

[摘 要]品德教育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任务中居首位。在高校学生培养方案中,虽然大都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但是对于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品德的人才仍显不足。大学四年的教育中,专业课教育占据很大的比例,如何将学生品德培养贯穿到专业课教育中,是个非常有意义且极其重要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高校品德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专业课教育中发现的品德问题,总结与概括品德培养的方法。该工作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学生品德教育方面可借鉴的方法,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品德教育专业课教育教育ki.zgsc.2018.04.271。

1 引 言。

高等学校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创新意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专门技术人才。因此,在大学教育中,除了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外,品德教育培养是重中之重的任务,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培养的主要目标。

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一直被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已经贯穿到幼儿园[1—2]、中小学[3—5]和大学[6—7]教育之中,学校普遍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然而,这些教育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有些纸上谈兵,学到的知识很难贯穿到实际行动中。另外,不同年龄段遇到的问题各异,培养的侧重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大学生虽然受到高等的文化教育,但是价值取向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一切向钱看”,另外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比如作业抄袭、假简历和假证书等。因此,教育的时效性并没有因此有较大的改观。

学生作为社会的先进积极分子,脱离了题海式的学习方式,跳出了家长老师紧密监督的包围圈,跨入了成年人的行列,正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好时候,也是应该强化德育教育的正当时期。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為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校学生品德教育中,除了专门开设思想品德课外,专业课教师不只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是学生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者。因此,了解和掌握新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是必需的;而要做好大学生的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工作,则更需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注重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解决新问题。

因此,文章围绕专业课教师教学过程经常遇到的德育问题,总结与概括品德培养的方法。该工作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学生品德教育方面可借鉴的方法,为学生品德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2 高校品德教育基本情况。

当代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应该说是好的,但由于社会上不良现象、不良思想的影响,使一部分大学生知行背离,在思考人生价值时产生了不少困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错误的人生观,如受到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等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设置专门课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生培养方案中,往往都设有思想品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例如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课程。除此之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设置以哲学、教育、史学、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科技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风貌和气质,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精神追求,展现出富于民族特色的理论特质和人文价值。坚持用这种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增强其民族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2)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的人文景点、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式,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完善,将加强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工作逐步引向深入,让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教师,自己如果忽视品德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大学生毕竟刚脱离家长和老师的实时监督,大学生活虽然有辅导员协助,但是力量还远远不够。专业教师虽然往往是以教学为重,但是如果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置之不理,也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所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一个途径。

(4)构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平台。大学生虽然朝气蓬勃、充满理想、喜欢交往、积极上进,但是,在心理素质方面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例如,大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为适应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在处理人际关系上遇到心理问题,在恋爱等方面遇到挫折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主要是认识和适应的问题,但实质上是大学生价值观的另类表现形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无人诱导,学生无法自我调适或调适不当,因而极易导致心理异常或心理障碍等问题。因此,高校普遍构建一个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平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而稳定的价值观念体系,预防和矫正各种心理问题,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心理教育能力,实现自我完善的内部动力。

总之,高校从多方面对学生思想道德进行教育,本文提出的品德教育方法主要与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相关。高校中的专业课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品德教育,即只注重教书,而忽略育人。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根据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类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教育的方法。

3 品德培养的方法。

高校专业课教师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可以从以下两大方面兼顾大学生品德培养,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贡献更多的力量。

首先,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穿插品德教育方面的教育。为了确保专业知识教育的时间,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或者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听觉疲劳的时间,穿插品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不建议照本宣科式讲解,而是根据发生在指导的学生身边的事讲起,这样才能具体、生动、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具体讲述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态度不认真,有的字迹潦草,有的作业脏乱,有的存在明显抄袭现象,专业课教师就可以围绕该问题对学生提出警告,对于问题严重的可以跟学生的平时成绩挂钩,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要认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②对于有实践课或课内实验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这类需要学生使用设备进行学习的课堂,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等道理。例如,在公共机房,不少学生用过电脑,不记得关机,即便在老师的提醒下,还是当作耳旁风。针对这类问题,专业课教师需要特别强调上这类课的注意事项,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可以指派学生代表监督和协助。③进入高校学生专业课交流的方式,除了课堂面对面交流外,还多了通过电子邮件、短信、聊天工具等交流方式,这时,许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例如,不少学生给老师发邮件时,没有称呼,没有落款等;跟老师网络聊天时,没有称呼,没有致谢,有时甚至还用质问的口气跟老师讲话。对于这类问题,需要不止一次地提醒学生,这不光是对老师的尊敬,还要学会感恩。总而言之,针对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进行品德教育,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与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多进行交流,获取更多学生的信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辅导员是专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高校中,每个学院或系的每一级学生一般都配有一个专职的辅导员。从大学生入校,最开始频繁接触的老师就是辅导员,并且辅导员的陪同一直贯穿大学四年,渗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辅导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等。从而,辅导员是最了解学生的老师,了解学生的背景、个人素质、思想品德等。因此,专业课教师应该多与辅导员交流,才能更多地获取一些除了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之外的信息,才能更好地跟辅导员一起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的表现,基本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在班级活动中积极向上的人,在学习上往往也是积极的态度。辅导员主要是管理学生课外的生活,专业课教师主要是负责学生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学习,因此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将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有效途径。

4 结 论。

综上所述,品德教育虽然在我国放在所有教育的首位,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但是每个阶段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品德教育进行研究,调研了高校已有的品德教育途径,结合根据专业课教师在教学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几类品德教育方面的问题,提出具体品德教育的方法。为专业课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提供新思路,为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提供了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张文芳.幼儿园实施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9):63—65.

[3]周健.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1):92.

[4]邵景进,刘浩强.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5]郝晓敏.中学生品德培养应以诚信教育为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06(7):48—49.

[6]范松仁.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现状及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65—67.

[7]张卫良.大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文化回归[J].现代大学教育,2015(1):95—99.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