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之刃》|异度之刃2七冰

欧阳杼,水瓶男,资深推理人,推理小说爱好者,翻译爱好者。

译作有《绿色危机》、《木偶的秘密》等。

对阅读过许多推理小说读者而言,不可避免地会遇上叙述性诡计

但是在向亲朋好友推荐的时候,这一类书却是一个字也不能多说的类型――因为一说就要泄底。

严格说来,提到某本书是叙述性诡计的做法,本身就是对小说的泄底。

叙述性诡计是作者利用小说结构或文字技巧,刻意误导读者的思路,让读者形成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待到结局的时候才揭示真相,造成强烈的逆转效果。

但是,叙述性诡计文字技巧却可以用短短一两句话来揭破,甚至提到某本书是叙述性诡计的做法,也能让尚未阅读的读者引发警惕之心,让作者的苦心构思瞬间土崩瓦解。

我们亲身体验的生活,包含的信息量肯定是最大的。

如果是别人的转述,信息量就会大大减少。

首先别人不会把他知道的所有信息告诉你,其次别人在把信息告诉你的时候,信息又会损失一部分,到了你理解信息的时候,信息还会损失一部分,甚至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等到你实地考察之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与你之前得到的信息推测出来的结果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

这里想阐明的是这点: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缺失,这种缺失必然存在,可能是主观上的损失,也可能是客观上的损失。

接下来说第二点:多角度观察。

现代社会通讯发达,同一件事情,往往可以多渠道、多角度来了解。

问题在于,从不同角度得来的信息有的相差无几,而有的大相径庭。

如果把你想了解的信息比做一间暗室,那每一条渠道都是一盏灯,每点亮一盏灯,都能看清一部分空间。

如果把所有能够点亮的灯都点亮,我们就会发现,有的空间被很多盏灯的光线照射着,但房间里仍然存在光线照不到的死角。

这是在此想说明的第二点:即使你拥有足够多的渠道来获取信息,你所得到的信息,仍然不是全部信息

相比图像来说,文字信息量更小,而且文字在传递过程中,与图像和视频相比,带有更多的主观因素,这一点是叙述性诡计赖以生存的土壤。

读者在理解文字的时候,所接触到的信息和作者相比是不对等的。

相比黄金时代强调公平性的做法,叙述性诡计无疑是对推理小说公平性的彻底颠覆。

但是林斯谚的这篇《冰之刃》不同,侦探林若平开宗明义,坦白说出自己运用了叙述性诡计,大大方方地挑战读者,并且坦率告诉读者小说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性诡计,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能自行解答。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林斯谚读者下了怎样的挑战书:“故事中有六个中文字遭到同音异字替换”、“置换的现象只出现于小说中以数字为题的章节”。

林斯谚出了一道略显古怪的谜题。

长期以来,叙述l生诡计常常在性别年龄上做文章,让后来人书写此类诡计变得越发困难,所以看到林斯谚的《冰之刃》,不由得耳目一新。

尤为可喜的是,为了完成这个诡计林斯谚使用了作中作的形式,小说开篇写的是林若平和建凌的对谈,然后林若平提到自己完成了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叙述性诡计

然后进入作品中,却是影月用流虹为笔名,在写一篇名字同样为“冰之刃”的小说,在这篇小说中,林若平本来预定去高校社团做演讲,却采用了别开生面的方式,在会场发放小说手稿,挑战参会的观众,这部手稿的名字,也叫“冰之刃”!   就是说,“冰之刃”这三个字代表了嵌套的三篇小说

为了表述方便,在此用冰1、冰2、冰3来表示,相互关系为:冰3∈冰2E冰1。

林若平在冰1中说,冰2和冰3的数字章节当中有六个中文字遭到同音异字替换,但是林若平的助手张景乐在演讲会场上针对冰3做了如下表述:冰3的数字章节当中有三个文字遭到同音异字替换

这就是说,在冰2中不属于冰3的数字章节当中还有三个同音异字遭到替换

林斯谚把这种替换方式构造成函数,为了让函数严格实现,他还小心翼翼地在小说中避开了有冲突的字眼。

不得不说,林斯谚在这次叙述性诡计上的设置极有新意。

但仔细回味,林斯谚实在是善于利用新技术来构造新诡计的高手。

同音异字替换看似简单,但写作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无意当中使用了不该出现的字眼。

如果换成几十年前的作家,就算能想到这种诡计,恐怕限于精力也很难在稿纸上一个一个检查Bug,短篇或许可以勉力完成,但要检查长篇恐怕力不从心。

相对来说,现在广泛使用电脑进行写作的作家无疑拥有更大的优势,看小说的过程当中,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林斯谚在写小说的时候’想必是用word的查找功能,将函数涉及到的每个字都认真查验过吧!   而这个短篇也可以让我们看到,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日渐增多,只要作家能够耐心去体验一下新的事物,就可以从中发现不少新奇的诡计

东野圭吾的《恶意》、森博嗣的《全部成为F》都属此类作品,但与上述两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虽然《冰之刃》的主体是颇具可实现性、与传统作品别无二致的凶杀案,但林斯谚却实实在在地想把这个短篇写成实验性质的作品

和安乐椅侦探不同,林若平和朋友一开始的闲聊就奠定了本篇的基调:这只是一场把不公平的诡计包裹为公平竞赛的对谈,林斯谚想给读者展示的,是函数的规则和算法。

当然,读者也完全可以把这篇《冰之刃》看成是林斯谚给Word的致敬之作,只有用word写作,类似的诡计才有了在几万字、几十万字的小说中实现的可能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