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命题中的创造性因素: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课堂教学要依据教材实施,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必然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借助例题中蕴含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本人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      开放式教学使教师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参与性高了,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由于教学的开放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创造性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若按例题提供的思路进行教学,学生的思维就容易被束缚,创造性能力也很难得到培养

据此,在教学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将手中的圆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除了与例题相同的推导方法外,还找出了几种与众不同的、富有创意的推导方法。

方法一:将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方法二:将圆剪拼成一个梯形,这个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相当于圆周长,高相当于圆的半径,由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这样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相应地创造性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营造探究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的数学体验中      传统的教学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往往是教师满堂灌。

这样的教学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教师的过份依赖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各种主动探究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如果只囿于例题教学思路,这样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如果用“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的问题取代例题上的那段图文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主动得多,创造性能力就能充分发挥。

有的学生可能会像例题上介绍的实验方法那样,把罐头盒的包装纸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打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由此分析得出圆柱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把罐头盒的包装纸沿着斜划剪开,则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推导圆柱面积的公式;也有的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把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纸贴在圆柱形罐头盒的侧面上,再用数方格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这样,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数学体验实现创新,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求新探索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联想,从中发现新结论。

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让学生通过联想,唤起他们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计算“56.28÷0.67=?”为例,教师如果只按照例题提供的两种思路教给学生如何计算,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定势。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与旧知识的比较,发现新旧知识的主要区别是“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再让学生进行大胆联想,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可以联想出解决问题的许多办法:有的联想到利用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原式变成5628÷67;也有的联想到将56.28÷0.67都化成较低单位的数,56.28变成5628个0.01,0.67变成67个0.01,原式也变成5628÷67;也有的联想到把56.28与0.67看成含有单位“米”的数,于是56.28米变成5628厘米,0.67米变成67厘米,原式变成5628÷67,最后联想到整数除法的法则,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教学,不局限例题思路,而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教学中不要囿于课本例题教学思路,要勇于创新,充分挖掘例题中的创造性因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作者联通: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小学)。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