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课堂第一期_当前学校德育的三大认识误区及其超越

当前学校德育三认识误区及其超越。

●杜忠(华师学教育学院)。

当前学校德育存着“学校心论”“专门德育论”和“即效论”三认识误区,从根上制约了学校德育深入发展。

“心化”使学校教育优势式微;专门化学校德育,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并不定是“福音”;济主义导向德育实效追并不恰当。

面对济社会变迁,应树立新德育观,以“合力德育论”“生活德育论”和“长效德育论”超越学校德育认识误区,推动学校德育健康发展。

教育研究》,009年8期,约600。

学校德育“德”如何适应社会“道”。

●沈兆乾(上海学)。

社会道德现象三维结构分别实践验、实践理性和实践假说,这三者既有系,又有层次区别,各承担着社会稳定和发展作用。

因,学校道德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验。

,实践验基础上,通理性道德实践教育和优秀艺作品熏陶,促成学生情感化,进步形成高尚道德人格和信仰信念,以满足社会“道”。

教育科学研究》,009年9期,约5600。

社会学视角下德育冲突

●刘洁璇(南京师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德育冲突涉及多种社会动因以独断方式呈现道德知识,因否定其它知识话语空,会成诱发德育冲突导火线;被激活超越性会成推助学生挣脱体制性羁绊驱力;学生辈群体易形成属己非制性价值和规,这些价值和规有带有标新立异反主流色彩。

特定情境诱发下,师生静态、相对隐蔽、以识形态形式存矛盾会演化成动态、公开言行冲突;冲突并非总味着病态性关系或破坏性,德育冲突也制造了推动德育实践与主体道德发展契机。

教育探》,009年9期,约300。

生态学视野下学生诚信教育系统架构。

●何春(茂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从生态学视野构建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应依据生态学整体性原则,建立诚信教育与其他道德教育相结合横向协机制;依据持续性原则,建立诚信教育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纵向协机制;依据组织性原则,建立学生教育、我管理控机制;依据有序调控性原则,建立健全学生信用制和诚信管理机制;依据开放性原则,建立学校、庭、社会诚信教育动机制,终形成优化整体合力。

《广西社会科学》,009年7期,约5600

6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