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性质分析] 分析汉字性质

性质

也就是汉属哪种类型问题。

早0世纪30年代国些学者就开始关体系演变和类型问题直到50年代汉性质引起了人们进步。

至今这问题仍是我国学研究领域热。

对新闻工作者说了汉性质也有助我们进步提高己专业能力。

因汉作世界上古老体系复杂性是它重要特。

我们分析不选择单角分析而是从两角进行分析以获得更加深刻和广泛认识。

方面我们先看看汉究竟跟什么样语言单位对应。

考察种性质

首先要看这种表达语言何种要素据把人类分表词、词素、音节、音素等。

我们谈论汉性质不能把汉跟西方拼音等。

西方(如英)都是词写形式。

比如r是。

而现代汉语词写形式多数不是汉如“紧张”“紧”不是词写形式。

跟西方相当是“蜘蛛”、“共产主义”这类汉组。

所以我们考察汉表达语言何种要素候还应着眼汉而不是。

布龙菲尔德认汉是表词即汉基上都是用表达语言词。

他所以这样认是因古代汉语词是以单音节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期。

因他这样观是适应古代汉语

然而随着古代汉语发展他定义就已不再适合了。

现代汉语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主而现代汉并不记录复音词而只表示它音节。

这样看表词这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

语素是种语言里音义结合体结合汉体系古今发展情况我们不难发现汉跟汉语里词及其构成成分关系密切属语素

首先古代汉语单音节词占多数复音词是少数尤其是先秦两汉。

汉语复音词有两类。

类是合成复音词这种词是由原是单音节词两成分组合而成如“恭敬”、“异”、“坏”等;这种词有是由两义语素组合而成有是叠音词有是偏义复词总都是复合式或重叠式;还有种合成词是附加式如“欣然”等合成词每部分都有义(词缀表示某种附加义)因而都是语素

二类是单纯复音词包括古代外词、方言词和绵词。

般说这类词单音节不表示义不算语素

记录汉语单音节词显然是汉表示语素――成词语素记录合成词也是汉表达语素――不成词语素

上述两种情况下(绝多数汉都是这样)汉无疑是语素

所以把写古代汉语汉称语素是很恰当。

再看看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单音节词占少数复音词占多数。

复音词也有两类。

类是合成词如“美丽”、“老爸”、“红通通”等这些词分属“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合成词成分都有义因而都是语素

另类是单纯复音词如“澎湃”、“苏维埃”、“狒狒”等它们可分绵词、音译词、叠音词三类;单纯复音词单音节不表示义。

记录单音词汉表达成词语素记录合成词汉表达不成词语素

这两种情况下汉都是语素

记录单纯复音词虽然汉表示没有义音节但是由上述理由这种汉也被理成语素

总而言。

记录古今汉语汉都可以称语素

二方面我们从汉记录语言方式看。

汉属表这是传统看法。

主张汉属表人认有形、音、义三方面是通形体表达语言音或义。

这就形成了世界两类型表音和表。

表音通语音接表示义。

而表通表示义(词又或语素义)而与语音发生接关系。

汉不是像音节或音素那样直接表示语音表音汉许多象形、会、指事都是直接表示义而形声形也是直接表示义所以说汉是表。

反对汉属表说人认汉具有相当多表音成分不能把汉说成表。

并且还有学者作了相关数据统计以说明表音形声所占比例。

我们认部分汉是表是客观事实但汉部分表音也是客观事实形声声和使用假借都是表音虽然是不彻底表音

这两方面汉语共存而不是定要取代另我们讨论性质程没有必要了只看到某方面而完全忽略了确实存另方面。

因单纯说汉是表音或是表都是不恰当。

从现代汉角看这问题就比较简单些了。

如上所说汉表音性现代是很成问题样汉表性现代样也是有问题。

图画性很强甲骨和金可以说汉具有直接表功能。

但到了篆图画性已打折扣。

象形、指事、会都化了。

隶变更是给汉表性以沉重打击。

现代汉象形象形是普遍特。

部分会、指事也是如因现代汉很难说是表汉形体已不能表示出它所代表义了。

我们认给种定性要看其主要特征。

表处表音比较少阶段是以表主要特征那么称其表理所当然。

表音成分(假借和形声)增多到定量可称音。

如因形体演变或语言演变使得形部分不能见形知义地表或见形知音地表音

这候就是纯粹表了。

因这义不能“表义”音也不能“表音”了整形体只起记录语素或词语义记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从汉记录语言方式看汉性质应当分别从以下三阶段定。

阶段。

甲骨金阶段。

这候汉画图性强、表性强形声少。

特是以表义主所以这汉属表音

这也有少量表音成分如少量形声和假借。

但即使是假借仍然会用到其义。

例如“其他”用“其”但“箕”也应是用“其”只不甲骨般不会出现这义罢了。

二阶段篆阶段。

这期汉表性已减弱而含有表音成分形声增加已占到汉总数90%。

特是以已削弱了表性表音基础以部分表音形声主体。

所以这汉属表音

三阶段隶、楷阶段。

这候汉表性丧失殆尽而含有表音成分形声随着汉语语音演变而逐渐降低了其“表音率”其先天不足表音不准弱越越明显到了近代终变成了象形象形形声形声局面。

部分汉形体既不能表也不能表音只是作记录语素义或词义写接近比较纯粹表。

当然由音向纯粹表变是长期程特别是形声表音率”是逐渐降低程。

代越往表音成分会越低其表特征就会越越明显但不会完全消失。

另外我们这三不阶段判断汉性质都是以当绝部分汉情况而言并不能排除少数不情况产生。

直到现仍有部分声是能起到表音作用。

(009年西京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汉语素逆序词分析”阶段性成)。

参考献。

、布龙菲尔德著袁骅译《语言论》商印馆987年版。

、裘锡圭《学概要》商印馆988年版。

3、赵元任《语言问题》商印馆980年版。

、徐志奇《汉语学概要》西南师学出版社00年版。

编校张红玲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