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皇故里武风劲:羲皇故里

很荣幸,应天水市人民政府之邀,我参加了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等承办的中国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旅游节暨伏羲武术大会。

到了天水,我就想,此地明明是一块秦岭谷地,怎么叫“天水”呢?看了《天水市志》,始知它因“天河注水”而得名。

这块充满浪漫、神奇、圣洁的土地,让我喜欢上了。

中华起始      我有个习惯,走到哪儿,喜欢收集当地的史志,作为我写作的参考。

目前,我的书柜里,收藏着几十种地方志,我看《天水市志》算是最好的方志之一。

它全面、客观、精炼,颇受教益。

新闻界老前辈范长江曾对天水地区考察后,提出了“陇上江南”的印象。

现实的印象,更是如此。

但他所指仅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貌,可天水还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

谈到其历史,可追溯到八千年以前。

市属的秦安大地湾的文化遗存,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早期。

若此,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提升了三千年。

人称“三十年看深圳,三千年看北京,五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天水”。

其间有考古,有神话,有传说。

考古是科学的,神话是美丽的,传说是珍奇的。

无风不起浪,我信其有。

传说,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因一次特大的洪水泛滥,世人遭殃毁灭,只有伏羲、女娲逃到了高山之巅,存活了下来。

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他们相婚,正如西方传说中的“亚当与夏娃”,始有当今伟大的中华民族。

何为“三皇”“五帝”,历史上有多种传说。

不论哪种传说都有伏羲氏,且为“三皇”之首。

伏羲,亦称“毖羲”、“包牺”、“庖牺”、“伏戏”、“皇羲”、“羲皇”、“太昊”。

世人公认的信史,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称其为“伏牺”,是我华夏文明的人文始祖

据考古学家王献唐等考证,“伏羲,乃甘肃省的天水陇南一带人氏”。

亦说“伏羲即太吴(太嗥、太皓),古代东夷族首领。

风姓。

东迁,居于陈(今河南淮阳)”。

曾传以“龙为官名”。

“龙,实为我国古代之图腾也。

”后衍生为华夏儿女都是“龙的传人”,当今已成为全球华人的共识,并以自己是“龙的传人”为荣。

伏羲绝顶聪慧,有很多发明创造。

他仰观天,俯察地,见天地万物的变化,始作“八卦”,后称“先天八卦”。

用乾(三)、坤(三)、坎(三)、离(三)、艮(三)、震(三)、巽(三)、兑(三)等八种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风、沼泽等世间万象,成为中国古文化的基础,也成为中国武术的肇始。

诸如从阴阳八卦直接衍生出的就有太极拳及八卦掌。

又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人类“结绳纪事”的历史。

他倡导穴居造室,人们始有栖身之所;且始制男女娶嫁,长幼有序,“人伦兴焉”。

教民“结网”,授予“渔猎畜牧”谋生本领;教民“庖牺熟食”,以提高人们生存、延续的质量。

盛传其为“医药鼻祖”之一,解除万民疾患。

他还发明了弦拨乐器――瑟,作有《驾辨》、《立基》等神曲,愉悦身心,增添情趣。

据明代《内家拳法》和《兵仗记》载,“自庖羲始造干戈,蚩尤继作五兵,而后兵之器逐门多”等等。

――伏羲氏的伟大贡献,标志着中华古文明的起始,故后人称其为“中华人文始祖”。

我由衷地赞日:   “神话传说,美哉珍稀;伏羲女娲,劫后夫妻。

人文始祖天水生息;三皇之首,先民所期。

先天八卦,万象天地;洪荒法始,众有所依。

文字发端,方便纪事;地穴造室,风雨有栖。

结绳为网,渔猎传技;教民熟食,强身壮体。

始制嫁娶,人伦有序;授以干戈,自卫勿欺。

乐瑟天籁,愉悦情趣;医药悬壶,苍生有济。

伏羲伏羲,中华起始!”   据史书载,就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始有“三皇”“五帝”之根,继有“始皇”“唐宗”之源。

人称这儿是“羲皇故里”,也是“三皇五帝,始皇唐宗的故里”。

另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正妃嫘祖生有二子,“一日玄嚣”,“二日昌意”。

“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阳,高阳有圣德”。

“黄帝崩”,“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据《风俗通》载,我“昌氏子孙,属轩辕黄帝二子昌意之后”。

由此溯源,捌有幸,根亦在天水也。

伟哉羲皇      祭祀人文始祖伏羲,始自春秋时期(前770~476年)。

自秦汉至明清,祭祀不断,相沿成习,形成了内涵丰富、厚重、独特的祭祀文化。

1988年,天水市恢复了公祭伏羲大典,连续举办了20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

伏羲既是华夏的,也是世界的。

据我所知,在我国宝岛台湾,台北、宜兰等地都建有伏羲庙,有些宫殿、道观也供奉伏羲圣像。

十年前,我到台湾探亲,在台北也去祭拜过伏羲圣像。

这儿香火繁盛,信徒众多,蒋经国、蒋纬国、陈立夫及一些军政界名流,都曾参拜伏羲圣像。

日本清水市也建有伏羲庙,庙内悬有“大哉羲皇”的匾额,每年朝觐,且委托天水有关部门代他们在中国为伏羲立碑,并前来谒拜。

1999年以来,日本代表团就先后八次来天水谒拜伏羲圣祖。

他们认为,“伏羲氏始创八卦,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海华人敬始祖,一瓣心香祭伏羲”。

天水有两座伏羲古庙,一在麦积区卦台山上,一在市区内的西关。

前者更古老些。

6月21日和22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传说中的“龙的生日”),分别举行“2010(庚寅)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祭祀规模相当,前者更具民间性。

我有幸参加了22日在伏羲广场举行的大典。

上午9时50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宣布大典开始。

场上中华儿女恭然肃立,表达对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之情,感怀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的创造精神。

顿时,鼓乐齐鸣。

击鼓34通,象征34个省市区13亿各族同胞共祭始祖;又鸣钟9响,以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数,表达中华儿女对伏羲功业的颂扬。

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主持,恭读祭文。

随后,在古乐声中,优秀儿女们载歌载舞的上场,以“乐舞颂祖,夹板怀祖,天鼓慰祖”三个乐章,颂扬伏羲人文始祖的伟大功德。

参加公祭大典人员多达一万余名。

有中央及省市区领导和各界代表,还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伊朗华侨华人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同胞代表。

他们依次进入伏羲古庙。

庙内庄严肃穆,古柏森森,圣乐天籁,沐心焚香,青烟缭绕。

人们虔诚地敬献花篮,瞻仰伏羲圣像。

有传统的“三拜九叩”,也有现代的“三鞠躬”,还有“超凡”的――我发现两位穿着时尚的男女,在圣像面前,男的翘首仰望,一鞠躬;女的仰视圣像,一会儿后,就走出了殿堂。

我问,男的庄重地说,“表达不同,虔诚如一”;女的说,“不在形式,心诚就行”。

“虔诚如一”,“心诚就行”。

所见略同,我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泱泱武风      我作为武术文化潜心的学习者,到了天水武术自然成为我关注的焦点之一。

捧读《天水市志》始知,天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重镇,曾称“上邦、成纪、秦州”。

据《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陇西“迫近戎狄(亦作戎翟,一古民族。

常入侵扰边,‘荒忽无常,时至时去’),修习战备,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说明远在汉代前,这儿“习武强身,保家卫国之风已形成”。

我参观麦积山石窟,从壁画中也得到了印证。

画上有“游猎骑射、力士举石、戈盾相击、对打较技”等活动,这就表明早在北魏时期(386~534年),这儿武术就相当成熟了。

由此可见,武术在这儿繁衍生息,年代久远,虽历经风雨。

仍连绵不断地发展着。

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培育出了西汉名将李广(?~前119年),人称“飞将军”。

在抵御匈奴的战争中,作战七十余次,箭无虚发,屡建奇功,令敌人闻风丧胆。

有诗为证:“但使龙城(天水又一称谓)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为历代文臣武将所敬仰。

这里,也是三国时期大将军姜维(202~264)的故乡。

他以文韬武略、有胆有识、枪法无敌而闻名于世。

这里真是英雄辈出,有西汉救主有功的纪信将军(见《史记・汉高祖本纪》),西汉大将、营平侯赵充国(前137~前52)。

汉将军李陵(?~前74),三国立义将军庞德(?~219),“陇上壮士”、自称凉王的陈安(?~323)。

还有以“两棍”扫平各路诸侯,平定天下建立唐王朝的高祖李渊(566~635)、太宗李世民(626~649),等等。

冷兵器时代已成历史,但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修炼人们意志品格,以及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自娱娱人的功能依然存在。

天水人民崇尚武术的传统,令人刮目相看。

以市武术协会主席李森林为代表的武术界人士,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域特点,挖掘出了“伏羲武术”这个既新又古的概念。

又围绕市政府提出的“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打造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提高‘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争创4A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市武协的《伏羲武术展现工程》,从而得到省市党委政府的认可与扶持。

这个工程,他们分三个阶段贯彻落实。

既结合伏羲文化,探讨伏羲武术的渊源和文化内涵,找出其理论依据,又注重“校园武术”的发展及“武术下乡”,并举办各类大型武术活动,并毅然地走出省市,参与全国及海外武术赛事。

同时,深入挖掘并传承民间丰厚的传统拳械,并弘扬和破解众多“西棍”的“三十六演练”和“七十二绝技”。

眼下在天水民间传承的拳种有26个,具有“理论系统、套路完整、技法全面、影响深远”的拳种流派不下十种。

主要有以孙彦彪等为代表的四门拳派,以飞将军李广后裔李雄武、李森林父子为代表的李家拳派,以清代常巴巴所创的八门拳派,以马彦彪为代表的军营派,以“东门王爷”王狗子为代表的东门派,以高随随、高治安等为代表的高家派,以咸振刚、童天祥等为代表的北山回民派,以及安家山、孙蔡家、砂石坡及武山县的各类棍与鞭,在省内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另有拳谱300多部,各类拳械套路580多种,对打(练)、实战组合及特色绝活也不少,以及有心人收藏的武术古兵器就多达400余件。

这些拳械流派,在“伏羲武术”总体概念的指引下,各得其所。

且蓬勃地发展着。

这儿先后培育出了全国和世界武术大赛冠军的李淑红,全运会和国际比赛摔跤冠军、国际运动健将徐玄冲,以及在全国农民武术大赛、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两获金牌的潘绍祖,等等。

正因天水的城乡武术发展健康,且较普遍,因而市属的两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

西棍”雄风      国人常称“南拳北腿,东枪西棍”。

这儿的“西棍”,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当地人称这儿是“西棍之源”。

2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龙城广场。

中国天水伏羲武术大会在此隆重举行。

这是一次包括城乡民间、学校、机关团体等广大武术工作者及爱好者,相邻以至海外武术嘉宾和专家的盛会。

武术演示丰富多彩。

在金鼓齐鸣中,龙狮点睛,接着舞狮开场。

几个高难动作,引起了全场数千名观众雷动般的掌声。

整场演示,除穿插少儿基本功演练,诸如10岁姚丁涛演练的童子功“脑后背腿”,老年大学集体展示的太极拳、木兰扇,以及从河南登封请来的嘉宾,登台展示“少林雄风”外,简直成了“西棍”的“大会餐”。

92岁的农民高长进,和66岁的退休干部杨存喜演练的大楗枷棍,令人大开眼界。

他们动作舒展凌厉,大气雄伟,进可提劈撩扫,退可翻盖架隔,惊心动魄,技击性很强。

这个棍,是由民间打场的�枷演变而来,曾是爱国将领吉鸿昌武术教官张战海所传,成为“西棍”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获原国家体委授予“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现年78岁的农民陆兆乾演示的双节棍,令人叫绝。

他上场就是一阵自我排打,用双节棍从上到下,由头肩臂背腰及腿,把各个重要关键部位都拍打遍了,说是可以“通筋活血,周身舒畅,突显其精气神”,接着演示劈抡缠扫,翻滚跌打。

此棍既防身御敌,又强身健体,还颇具观赏性。

65岁的退休干部,武术迷周涛演示了双手裢枷棍,此棍亦属“西棍”中的软器械。

演练起来,甚是好看,大开大合,呼呼生风,裢环碰响,气氛高涨,粗犷勇猛,舒展大方,劈打扫挂,刺格挡舞,娴熟精巧,收放自如,赢得了在座的阵阵掌声。

青年高东平演示的高家山壳子棍(也叫高家棍、模子棍),也备受欢迎。

此棍尤重搏击,招法紧密,技法严谨,攻防相顾,势如破竹。

他曾在陕西“西棍论坛”比赛中,勇夺双项金奖。

随后,只见老农潘绍祖身着素装,腰扎红丝带,面色红润,双手紧握二节棍,精神抖擞地登场。

他这双节棍不同于一般,较长,且两棍长短不一,更增加了演练的难度和观赏性。

只见这位“伏羲武术大师”提撩打扫,虎虎生威,轮子、转身、背缠、花打四门、乱劈柴,迅疾敏捷,令人防不胜防。

哪儿像90岁高龄的老人!   此前,我还看过潘老手握36斤重的“关刀”(亦日“春秋大刀”、“伏羲乾坤刀”)挥舞演练

演练时,推拖撩抹劈扎戳挑,是那样的得心应手。

正如其谱日:“万马军中挑颜良,五关斩将神鬼愁。

”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潘老极受乡亲们的尊敬,但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因他热爱武术,坚持习练不辍,而被打成了“反革命”,还蹲了三年大狱,直至1978年始平反昭雪。

提起天水西棍,其内涵可丰富了,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它包括棍、条子鞭杆

棍粗、条细、鞭柔,亦分:“六尺为条,五尺为棍。

四尺、三尺长短鞭”。

从一梢棍(单头棍)、二(双)节棍、三节棍、三 合条子棍、四门棍、四平棍、五排棍(走棍)、五手排子棍、七星条子棍、八仙醉棍、八山条子棍、八虎棍、八步窝子棍、八门金锁棍、十二神枪棍、十二排子棍,到二十八宿硬棍、乱劈柴棍及闹昆棍;还有猴棍、行者棍、燕青棍、轩辕棍、姜维棍、母子棍、进山棍、出山棍、入林棍、鹞子搜林棍、梅鹿棍、梅花棍、相子棍、天齐棍、达摩棍、白眉棍、白猿棍、昆阳棍(看田棍)、飞虎棍、翻海棍、盘龙棍、蛟龙棍、精武棍、乌江棍、镇江棍、排子棍、阴握手棍、小裢枷棍、少林排子棍、少林齐眉棍、黄龙排子棍、青龙排子棍、飞显条子棍、风雨条子棍、搬拦扭丝棍、逍遥步月宫棍、白蛇探江条子棍,以及杨家棍中的醉打山门、七星条子、送饭棍等数十种棍术。

天水鞭杆,也扬名国内外。

我看了麦积(山)区武协副秘书长、市二中晨练点武术教练、65岁的王秀珍演示的番锏鞭杆,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一换手,就前提背提,撩拦拉搬,大扎平扫,不格不架,不钩不挎,吞吐收放,拧转起伏,既含蓄,又迅猛,刚柔相济,技艺不凡。

由此看来,这儿真是藏龙卧虎之地。

市属甘谷县年近花甲的尚力学的黑虎鞭杆,也是远近闻名。

此鞭相传为唐初大将尉迟敬德(元585~658)所创。

它精悍短小,泼辣迅猛,把换灵活,变化多端,收如伏猫,放似猛虎,三盘全顾,应变如神。

只见尚先生演练时,手不离鞭,鞭不离身,走鞭换手,进退自如,刚柔相济,力贯鞭梢,几近化境。

他两次远赴香港,在香港国际武术节上屡获金奖。

鞭杆,还有双手鞭、二虎斗龙鞭、四门鞭、大金鞭、换手鞭、掉手鞭、倒拿鞭、蛟龙鞭、滚龙鞭、白虎鞭、缠海鞭、袖子鞭、五虎群羊鞭、桥梁救主鞭、姜维铁门扭丝鞭,等等。

会前,我在一凉棚中见到一位穿着朴素、头戴白帽的老大姐,我问她“高寿”?她伸出了9个指头!啊!她比我大4岁。

我说:“老姐姐!您是哪儿的?天气这么热,还来了?”“我是郊区的,是孙子开车送我来的。

我喜欢武术

”年近花甲的儿媳在一旁说:“我妈是个老武术迷!从小就练武!”“你会吗?”老人说:“她比我强,现在还是武术辅导站的教练!”在攀谈中,得知老人姓杨,回民,有两儿两女,都成家立业了。

她说:“托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福,他们都混得不错!大儿大女已光荣退休。

我是儿孙满堂。

”   真幸福!扶老携幼,在场的老少武术迷还真不少。

――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著名武术之乡。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