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贾府的“大而全”之弊】

旧时的大家族便是个小社会,此无疑义。

一旦成为一个社会,家族便追求大而全

万事不求人,方显出这个家族的富有和气派,而成本考虑则是退而求其次的小问题。

比如说元妃省亲贾府为了完成这“一号政治任务”,采取了许多临时性救急措施,包括集合了一班道士和尚来做法事。

这“政治任务”完成了,临时聚集的和尚道士理应遣送,贾政也有意把他们“发到各庙去分住”,管事的风姐便劝说王夫人:“这些小和尚道士万不可打发到别处去,一时娘娘出来就要承应。

倘或散了,若再用时,可是又费事。

依我的主意,不如将他们竞送到咱们家庙里铁槛寺去,月间不过派一个人拿几两银子去买柴米就完了。

风姐是打着承应娘娘这类“政治正确”的幌子将这班临时性宗教机构保留的,而实质上是谋私:贾芹之母周氏,平时巴结凤姐,此时凤姐想把这个管理和尚道士、尼姑的差事派给贾芹。

似公济私的行为其名目总是冠冕堂皇,可是像元妃省亲这类大事,多少年也碰不到一回,这个道理贾府上下并非不明白。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幌子下,谁也不能明确地表示反对。

一则有被上纲上线为“不忠于娘娘和皇上”的可能;二则会得罪凤姐这样的实权派。

不单单是和尚道士这个临时班子被保留下来,而且整个大观园其他的临时性措施都作为成例固定下来了。

比如说贾蔷去姑苏买的戏班子,盛事完毕后,十二官也留在了贾府,引起了许多风波,还有要维护大观园的日常运行,又要聘请一干绿化、环卫等等工人。

这些加起来,都不是小数目,对财政发生困难的贾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贾府大而全”的后果是效率低下和资金浪费。

如作法的道士和尚、唱戏的伶人,在元春省亲的时候,完全可以临时租用外面的专业团体,付给高报酬,事后这些道士和尚、戏子拿了钱该干吗就干吗去,贾府何必背这样沉重的包袱?这类包袱越来越重,最后想甩掉就难上加难。

这种“大而全”、“家族办社会”的弊端,贾府中未尝没人知道。

但还是要花钱维持这类无用的虚架子,一是公侯之门要面子的表现,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在这个大家族中,责任权利不清晰,几乎没人有追求利润最大化、最大限度压低成本的自觉,因为大家族的节省成本和个人的小利益没有必然的联系,那么管事的宁愿选择浪费公家钱财,而为自己谋利。

凤姐都这样,其他管点事的人可想而知。

在这样没有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的家族里,机构的设置非常随意,往往因人设事。

一个临时性机构设立后,就会养活一大帮人,如果要撤销这些无用的临时性机构,必然会损害某些人的利益,那么就会招来重重阻力,弄不好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少有当家的敢下决心去捅这个马蜂窝。

因此,机构越来越臃肿,机构之间扯皮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效率也越来越低。

最终这个庞大的“企业”便不可逆转地亏损下去,直到难以为继。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