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胆管扩张症66例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张力峰,樊献军,谭黄业,韦小波。

【关键词】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手术治疗。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系肝外和(或)肝内胆管系统囊状、梭状或憩室状扩张。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此类患者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中,男25例,女41例,男女之比1:6。年龄2~56岁,平均34.5岁。Flanigan分型:Ⅰ型58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2例。临床表现:腹痛52例,发热14例,黄疸11例,腹部包块10例,体检发现5例;同时出现腹痛、黄疸、腹部包块22例。66例中产后发病3例,合并胆道结石18例,囊肿癌变4例,再手术4例。

1.2 手术方法 Ⅰ型58例中,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Y型吻合、矩形瓣成形术56例,2例妊娠期产后妇女因合并急性重症胆管炎者,在局麻下胆管囊肿切开、T管引流,3月后二期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内引流术。Ⅱ型囊肿4例中,3例行囊肿切除胆总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1例行囊肿切除、胆肠内引流术。Ⅲ型2例中,1例行经横结肠系膜囊肿空肠吻合,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消化道重建术。Ⅳ型2例行肝叶切除、肝管空肠Y型吻合。

2 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无出血、吻合口狭窄、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胆汁漏1例,急性胰腺炎1例,经引流、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轻度反流性胆管炎2例,但无黄疸,经输液、抗炎、解痉后能缓解。随访54例,时间为1~15年,无胆管炎及胆管狭窄表现。1例胆总管囊肿部分切除术后3年发现残留胆管囊肿癌变,未再次手术,4个月后死亡;2例手术时发现囊壁恶变,4年后死于肝脏转移,其余患者至今生存良好。

3 讨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远端胆管相对或绝对狭窄,容易产生胆汁淤积,同时多伴有胰胆管汇合异常,胰液反流进入胆道,导致黏膜损伤、炎症,容易并发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炎,且胆管囊肿癌变率高达2.5%~15%。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施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外科治疗,手术应严格遵循切除病灶、通畅引流的原则,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是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首选术式[1]。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