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流配送与成本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流通实践证明,配送是一种较好的物流方式, 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 配送得到了很大的 发展。

从总体上看,国内物流 企业 提供的服务多限于简单的仓储、运输环节,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管理体制也过于粗放,与国外同行业高度信息化的管理及精密排序作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控制成本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环节是我国物流的一大软肋。

物流配送物流企业中重要的活动,合适的配送模式对于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和产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物流 配送 配送中心 成本 配送效率    一、目前我国物流配送的现状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整个物流业目前的赢利能力并不理想,城市配送业务也不例外。

国际上一般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比重越低越先进。

根据 中国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来看,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水平比重为10%左右,日本为12%;中等发达国家,如韩国为16%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比重指标大约在20%~30%。

其中相差的10%~20%的成本等于浪费,从宏观上讲,这就意味着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物流竞争力比国外低10%~20%。

据对美国物流业的统计与分析,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年平均资产回报率为8.3%(IRR),仓储为7.1%,综合服务为14.8%。

在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为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认为,我国车辆的运输成本是欧洲或美国的3倍,全国运输汽车的空驶率约37%,其中汽车物流企业车辆空驶率达39%,存在着回程空驶、资源浪费、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这不仅说明我国物流管理模式的落后,效率低下,其直接后果是损害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因为微薄的赢利能力必然导致配送企业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改善,难以满足物流活动发展的需要;导致城市配送业管理水平难以提升,管理人才的引进不能顺利实现;导致城市配送市场的恶性竞争;难以保证客户服务水平,打击客户对我国配送企业的信心;以及影响到我国物流业对国外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等。

在这种情况下,配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配送情况    美国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节省成本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 二是引进电脑管理 网络 , 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 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 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

美国连锁店配送中心有多种, 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

首先是批发型。

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 计算 机管理。

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 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

其次是零售型。

美国沃尔玛商品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

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 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 确保各店稳定经营。

第三是仓储型。

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

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 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商品配送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在日本,物流配送具有以下特点:分销渠道发达;频繁、小批量进货。

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 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 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控制成本,发展连锁便利店;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

共同化、混载化的商品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运送的聚合的商品物流, 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运货车辆的装载率,节省了成本;合作型物流配送

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

并且, 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 工业 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政府规划在 现代 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 台湾 没有完全照搬美国和日本的发展经验, 而是融合这些国家物流现代化的经验, 根据自己的需求, 尽量完善自己的物流薄弱环节。

台湾物流企业认为“自动化”不一定适应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产业发展, 引进技术必须考虑企业的财力规模、土地成本、建筑成本、设备成本等条件。

三、怎样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物流成本对产品的销售具有乘法效应,即当物流成本降低10 %时,降低10%的销售价格可能会使销量增加10倍。

低廉的物流成本对商家来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最有力武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