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免费逛展学金融风险防范知识】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国近百年的金融创新是怎样演变的?古人是怎样防范金融风险的?昨日,“防范打击非法集资营造安全金融环境”文物特展在千灯湖畔举行启动仪式。10月30日前,市民可到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免费观展,在鉴赏珍稀文物之余,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展出40余件文物市民普及金融知识

此次文物特展由广东金融高新区、佛山市南海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区处非办)联合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共同举办,此前已在国庆期间提前试展,接待市民达31000人次,反响非常热烈。

本次文物特展配合宣传防范非法集资知识,一共展出了40余件珍贵文物,并且大部分为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金融博物馆此前未曾展出过的藏品,包括新疆省银行1949年陆拾亿圆、中国人民银行1951年壹仟圆牧马纸币、中国银行共和纪念兑换券壹圆双狮正反设计稿、宣统二年广西银行伍圆银票(乌龙票)、中法事业银行股票500法郎等,皆属珍稀文物

文物是怎样讲述金融知识的?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金融博物馆馆长丁方忠以展出的“明代通行宝钞壹百文”文物作为例子,“这张明代的宝钞,印有‘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百五拾两’的字样,市民在观赏这件文物时,就可以了解到古人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具体是怎样做的。”。

“此次展览展出了从元代、明代、清代、民国到新中国等5个时期的古钞、债券、合同、股票、金银器物等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文物从未面世,非常难得。”丁方忠表示,文物自己是会“说话”的,展览可以让市民在感悟历史中,学习到金融知识

摆出宣传展板讲述百年金融历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风险隐患也在积聚。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涉众型金融和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持续爆发,对地方维稳及金融营商环境带来了挑战。

据区处非办介绍,目前,南海区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重回低位,传统持牌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杠杆率均控制在监管要求的范围内,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事件。但部分金融风险隐患在逐渐暴露,违法违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受到外地全国性非法集资案件和P2P问题平台“爆雷”的波及影响,部分群众蒙受损失。

此次文物特展还通过宣传展板,向参展观众讲述中国近百年的金融创新历史,回顾古今中外的重大集资事件、金融事件以及佛山市防范非法集资总体工作情况。展览借助文物实物及历史趣味故事,提高了民众对金融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民众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

文物特展以史为鉴,对非法集资金融风险进行知识普及,并配合古代合同、纸钞钱币、金银锭等珍贵文物,为市民群众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展览。”南海区副区长、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南海区处非领导小组副组长乔吉飞表示,希望市民群众在品鉴历史文物、了解金融发展历史的同时,拓展防范非法集资金融理财知识。他还提醒,广大市民切忌贪图利益落入非法集资陷阱,更不要抱侥幸心理追逐短期暴利,务必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强化保障个人财产安全意识。

推进。

“六进”宣传加强防范非法集资

昨日文物特展启动仪式上,区处非办还发布了南海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非法集资宣传动画。为了让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意识和辨识常识深入人心,区处非办专门设计制作了一部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宣传动画,将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主要特征、辨识要点以及应对措施等浓缩在动画里。后续,该动画将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进行广泛宣传

一直以来,南海区十分重视并着力做好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宣传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定期开展专项宣传普法活动,旨在通过广泛、持续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风险意识和辨识能力,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10月14日,南海区2018年防范非法集资暨平安创建宣传活动首场活动在桂城平东社区举行,邀请专业律师为市民普及防范非法集资的要点。律师详细讲解了目前非法集资的三大主要模式,分别是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获得高额回报为名,吸收存款;以投资外汇期货股权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投资理财项目为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接下来,区处非办还将继续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宣传活动,加强对学生、老年人、农民等风险防范意识差、承受能力弱的群体宣传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在此基础上以接地气、全方位的形式扎实推进宣传教育普法工作,提升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对社会大众进行金融与法治启蒙教育、对企业进行安全合规融资知识普及的效果。

文/珠江时报记者许徐以通讯员陆泳桦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

SourcePh" >。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