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形势下对高校图书馆卫生安全防范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 消毒 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图书馆作为重点建设目标,其硬件及软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加之图书馆作为信息获取的主要途径,图书馆读者人数、图书的流通量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然而,相应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日常卫生安全,这与每一个在校人员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为保证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从图书馆馆内工作人员读者等方面加强图书馆的日常消毒工作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目前,随着甲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我国甲流患者不断地增加,并呈现扩散的趋势,这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鉴于sars疫情的防治经验,我们相关部分及时出台了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并提出重点防止在大中小学校内的蔓延。

高校相对人口的密集决定了其防空的重要性,然而,图书馆高校中作为人员密集地之一,使其成为防控的重中之重。

图书馆进行不定期的图书、场地的杀菌消毒,不仅是当今甲流形势下的一项迫切任务,更应作为高校图书馆日常重点工作之一。

一、图书馆现状及预防、消毒的必要性   1、阅览者人数增多、图书流通频率升高   作为办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含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在当今教学过程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高校扩招后高校人数的增加,教学模式逐渐转向自学型,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进一步成为广大师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

因而图书馆阅览人数、图书的流通量相应的大幅度增加。

而且在一些高校中,由于图书馆规模设施的不完善,已呈现图书藏量不足,图书陈旧,场所相对狭小等问题。

2、图书馆自身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1)场所易受到污染   图书馆作为藏书、供阅览的场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员进进出出,这样必然会对图书馆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特别是容易造成灰尘污染。

依附在图书资料上的灰尘不仅对图书产生破坏,更容易成为细菌生长的滋生地。

加之空气得不得及时的流通,阅览室内空气中细菌的数量会持续增加,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必然会威胁到进人图书馆中的每一个人。

(2)图书不易保持清洁   近几年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扩建,其软、硬条件都有了很多的提高,但相当数量的图书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特别是还存在大量旧式书籍,这些书籍通常为铅印,含有大量的毒素铅,倘若读者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引起铅中毒。

而摄入过多的铅会造成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危害。

另外,图书在借出后,对借阅者的健康情况并不了解,归还后会存在着带菌的隐患。

若不及时消毒就上架,有可能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形成二次污染。

图书污染后再次外借更不利于读者健康

因此,有必要对归还的图书、期刊定期消毒

(3)虫害污染时有发生   图书馆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特别是些旧式图书馆,普遍未配置专门的通风、抽湿、等设备。

因此阅览者人数增加很容易使室内温度升高,湿度变大。

另外,加上缺少阳光,有些书籍常年不动,就给寄生虫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室内害虫不仅对图书造成破坏,他们的排泄物更容易成为一些传染病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媒介,直接危害着每一位读者工作人员

3、馆内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当今高校图书馆普遍把重点放在现代化建设和各类型载体的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者的各方面需求,包括丰富了读者的服务项目,提供了清新舒适的读书环境等。

但却忽略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

造成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缺乏各方面安全意识的现象,如不注意室内卫生,在馆内吃东西;不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情况等现象。

4、图书馆内现代化程度低   一些高校图书馆建馆时间比较早,设计相对落后,现代化的设施更是相当落后。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房屋布局不合理造成的通风不畅,采光条件差等问题;另一方面,各种消毒设施不足或陈旧。

在相当部分的图书馆中,现代化消毒设施配备条件很差。

例如一些图书馆仅配有简单的换风设施,但有效的紫外线杀菌设施等消毒工具配备不足。

二、图书馆卫生安全防护措施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图书馆的安全不仅关系到馆内工作人员健康,更关系到每位读者的利益。

做好宣传教育,让每位读者认识到图书馆安全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图书馆应采取黑板报、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开展图书馆爱书卫生知识讲座等。

通过宣传教育让读者自身认识到卫生安全的必要性以及图书馆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在确保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同时促使读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图书馆内具体消毒措施   (1)及时通风,保持馆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图书馆内应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一般在22—23℃、湿度一般以55—56%以内的保管环境,这既满足了阅读的需要,也能有效的防止图书发霉等。

图书馆内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可吸入颗粒、病毒微生物等。

特别是在甲流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保持通风良好显得尤为重要。

通风通常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通风

这种方式适用于内部布局合理的图书馆,即课采用开窗门使馆内空气顺畅流通,以有效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及病源微生物。

另一种是机械通风

高校大部分的图书馆建馆时间比较早,通风条件差,因此需要利用专用的换气设备进行通风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中央空调设备进行换气。

(2)重点加强对图书资料的消毒   图书馆图书报刊是纸质物品中仅次于货币的最广泛被人触摸的东西,特别是些受欢迎的书刊在读者间传播广泛。

图书经过众多读者的借阅,易形成图书带菌,这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成为病菌的传播的媒介。

因此,有必要对归还的图书实施消毒

图书消毒可采用三种方式:①穿透性消毒法。

用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溴甲烷和甲醛等物质熏蒸消毒;②微波消毒法。

微波消毒是在波长为01001mm的电磁波的高频交变电场中,物质分子作高速运动引起互相磨擦,使温度迅速升高而起到消毒作用;③臭氧消毒法。

臭氧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的气体消毒剂,对常见的致病菌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3)定期对图书馆内公共使用区域全面消毒   图书馆场所无纸屑、书架无积尘等一些表面的现象并不代表图书馆健康良好的环境。

图书馆在向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应为读者工作人员创造同样健康的环境。

具体措施:①可用来苏水对阅览桌、书架、书立、门把手进行适量喷洒,对计算机键盘、公用的笔也要进行适当的消毒;②在图书馆闭馆后,可开启紫外线消毒灯,对阅览室、书库、走廊等处的空气进行消毒

③在闭馆前用012%过氧乙酸喷雾,1000mg/L含氯消毒剂抹擦书柜、书架,消毒后关闭门窗保留,次日提早再打开门窗通风

选择这个时间既保证了消毒效果,避免化学气味刺激影响读者学习。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