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计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可持续发展会计成为目前世界各国会计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持续发展会计在我国才刚开始起步。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入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定义,分析了现行会计体系与可持续发展的不适应性;探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会计体系的构建以及理论。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会计   (本文为2009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09074)。

一、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会计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持续发展观暗含三个子系统,即生态持续观、经济持续观、社会持续观,各子系统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持续发展会计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生态持续观要求会计核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内容,由此产生了环境会计;经济持续观要求会计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并尽量减少成本和费用,这是现行会计体系的主要工作;社会持续观要求会计核算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有关内容,由此产生了社会责任会计

持续发展会计是由环境会计企业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组合而成的多元化信息系统。

它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借鉴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有关环境社会责任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反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二、可持续发展观与现行会计体系不相适应      (一)现行会计目标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   现行会计体系是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会计目标。

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则以产品为中心决定取舍,无使用价值或无价值的物质均作为废料,废弃于环境之中,靠其自然消散、稀释和分解,服从于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假定”。

(二)现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规则与可持续发展的不适应   现行会计体系目前主要采用货币单位确认那些用价格计量以及用价格交换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忽视了本应作为会计对象基本要素之一的环境和生态资源

根据现行会计体系产生的会计公式,不计算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不仅导致了虚夸的税收,也忽略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社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三)现行绩效评价体系与可持续发展不适应   现行会计体系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绩效,进行环境保护投资的企业低估了其绩效,而没有进行环境保护投资和考虑生态环境企业高估了其绩效。

由于没有考虑产业使用自然资源的情况,没有考虑产业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致使有些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下计算出来的产值很高、经营状况良好,错误地认为该产业发展前景好,鼓励其发展,结果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三、可持续发展视角会计理论结构体系      (一)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会计的目标处于可持续发展会计系统的最高层次。

利润最大化不再是经济治理的唯一目标,还应包括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使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调整投资方向,加快科技开发,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产生新的环境消费观念。

这些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的价值,会计应借助全面的资源环境社会核算体系,以可持续发展为衡量标准,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总体情况。

(二)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假设

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是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持续发展会计主体应突破企业主体的范围,延伸到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如何核算、反映企业活动给环境社会所带来的不利和有利影响是可持续发展会计的重要任务。

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

这些假设构成了企业持续发展会计的时间观。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核算企业持续性经营为前提,持续经营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必不可少的假设;针对会计分期假设,可持续发展会计可根据治理上的需要,将会计期间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反映和监督当期会计持续经济活动。

环境和人力资源有价假设

环境资源划分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自然资源随着人造资本的产生而减少,不论自然资本还是人造资本并非都可以替换的,即使可以替换也要付出相当代价。

持续发展会计承认环境和人力资本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是有用的经济资源,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原始资本。

环境和人力资源有价假设是可持续发展会计的基本假设

持续发展假设

持续发展的含义和所包含的内在要求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建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构造可持续发展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根本制约条件,可持续发展假设的存在使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环境社会责任的履行,将对环境的影响纳入到企业会计核算中。

可以说,可持续发展假设是可持续发展会计得以建立的基本前提。

(三)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对象   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对象相对于传统会计而言要宽广的多。

按照与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将可持续发展会计核算内容划分:为实际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社会事项和实际不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社会事项。

实际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社会事项,是指那些已包含在现行会计核算体系中的环境社会事项。

实际不构成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环境社会事项,这是企业持续发展会计研究和开发的重点,有助于反映企业经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四)可持续发展会计确认与计量   自然资源按其自然属性可分为永恒资源、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对不同性质资源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体现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面。

永恒资源社会资源企业使用时不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而应按照其所替代的其他两种资源所隐含的价值,即其“机会成本”,计入企业的潜在收益和社会收益中,同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可再生资源,应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其价值不仅包括企业在购入时所花费的货币资金,还应包括再生同等数量的同一资源所花费的费用;不可再生资源应确认为资产,但在确认时应考虑到社会其他个体不能使用这一资源带来的稀缺成本,对稀缺成本应使用高折现率,增加企业使用这类资源的成本和引起的社会责任。

对于人力资源可采用人力资源相关方法处理。

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间的公平,在确认收益和利润时不能使用历史成本原则,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价值,因此,在会计计量中应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由于各类自然资源可再生性、价值增值性等方面的差异,在确认其公允价值时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

如市场价值法、人力资本法、防护费用法、重置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

(五)可持续发展会计的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已经实际核算环境和人力资源事项,可按照现有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核算

在账户设置方面,可在现有会计科目下设二级科目来反映环境社会责任方面的事项。

企业购入的排污设备,可在“固定资产―环保设备”中核算;与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可在“或有负债一环境”中反映;环境治理费用可在“治理费用一环境治理费用”中核算;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会计处理,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有关方法进行,并在表附注中说明;对于没有实际核算的事项,要增加一些科目,如环境成本、环境受益、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等。

(六)可持续发展会计的业绩评价体系   为了形成全面的指标体系反映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除了日常的核算指标外,还应加入一些新的衡量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以及反映发展权公平状态的指标、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等。

参考文献:   [1]胡星辉.可持续发展经济会计视角研究.当代经济2005.2   [2]王莉华.论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商业研究.2003.16   (责任编辑:贾黛)。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