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能大幅度提高小学生的知识储量和质量。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多动脑筋,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灵活运用,学生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本文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教授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以达到提高阅读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培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可以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生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阅读兴趣

提高小学生阅读兴趣、使学习从“被动型”变成“主动型”,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小学生必须培养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有语文阅读的动力,而有了动力才能真正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兴趣培养常常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和方式。

1.故事激趣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结合丰富多彩且忠实于史实的事件、名人佚事的成语故事,便于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如:掩耳盗铃、滥竽充数、草船借箭、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等。大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2.电教激趣法。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3.设问激趣法。

在课堂上,可以尝试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比如,对于困难生,可以先提一些比较简单的在课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并给其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有自信心,同时还启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根据其回答问题的程度循序渐进的进行引导。

二、阅读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系统地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教无定法”,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

1、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試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 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2、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文中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3、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会采用自由朗读、默读、分角色读、齐读、指名读等阅读方法,这样能收到一定的效果。(2)教会学生“品”。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品味课文。品味语言,抓住文章中的优美词句段落身临其境地去阅读,去想象,去感悟,去欣赏。品味情感,让学生走进课文,进入角色,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析”。一篇文章常常在表现手法、层次结构、思想内容上有独特之处,同时许多文章在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处。所以教师在必要的示范分析后,训练学生自觉地学会分析综合的方法。鼓励学生“评”。我们在阅读、品味、分析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评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鼓励学生批判地继承,敢于评价敢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只要言之有理。

三、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本上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阅读时要摘录要点,可以是段落,也可以是优美的句子,好的词语等。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3)课内课外相结合。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最终的目标都是积累。小学语文文中有很多课文是选自或节选自某作品集,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有事还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该作者的整个作品。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同时完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阅读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