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宅妻,虚拟的幸福不是全部:徒宅亡妻

宅,已经脱离了它原有的沉闷气息,逐渐流行起来,变成了一种很有小资情调的休闲方式。

我不否认,它是一种颇经济实惠的时尚,省去了逛街受罪的苦、也没有了“不知去哪鬼混”的担忧。

但是,当自家媳妇修炼成骨灰级宅女,苦恼也随之而来。

妻宅夫恨   口述:钟诚浩      小曼是妈妈先看中然后托人介绍给我的,妈妈的推荐理由如下:“小曼多文静啊,没事从来不出门。

我最看不惯现在的年轻女孩骨头没有二两重的样子,一会儿就不知疯到哪去了,看着就闹心。

”我也觉得找老婆就得要这样的,简单从容,宜国宜家,日子肯定能过好。

可是,婚后的日子并不如我想像的那么行云流水般轻松愉快,不,确切讲,是只轻松,不愉快。

小曼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用时髦的话说,就是一典型的宅女。

她是sohu一族,每周只消周一上午当面沟通客户诉求和选题,其余工作可以在家通过网络完成。

小曼不但工作在网上、兴趣也在网上,“男主外女主内”这句话在我家贯彻到了极致。

凡是需要出门的事,别管是买菜、逛超市、交水电费、去银行全部由我上下班“顺路”完成,让她出趟门难着呢。

让她陪我去商场买件春装,小曼鼠标一点,来到淘宝网,麻利地拍下一件风衣;想跟她出去散散步,她说晚上冷,灰尘大,不如在家走走;周末想出去玩玩,小曼把我拉到电脑前,鼓捣了一小会儿,我家的楼突然呈现在我面前,连楼门前的绿化带都一清二楚。

我吓了一跳,小曼笑嘻嘻地说:“想去哪玩?紫禁城?古罗马竞技场?随你挑。

现在旅游都进入E时代了,谁还喝风接尘地亲自辛苦。

”我不服气地问:“网上阳光照耀吗?有月色浪漫吗?”小曼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

过两天我下班回来,小曼拿出两个瓶子,按了一下开关,“喏,这是阳光瓶,收集阳光的,这是月光瓶,收集月光的,你要的浪漫全有。

”别说,那日光月光模仿得惟妙惟肖。

我晕了,这网上还真是什么都有的卖。

可我总觉得,就是缺少那么一种鲜活灵动的气息,说她又不起作用。

以前听说哪个哥们被媳妇拉着出去逛街当拎包,我就幸灾乐祸地偷笑,现在再听到这些话,却有些酸溜溜的羡慕,“宅”省钱省事,可把生活乐趣也给省掉了。

另外,我俩结婚日子不短了,要孩子的事提上了日程,我戒烟戒酒锻炼身体,可孩子妈宅得昏天黑地,脸是一种没有血色的青白,见风就倒,我一个人健壮有什么用处?   家有宅妻,真是不胜其烦。

宅之过?婚之过?   口述:徐雅曼      说我宅,我承认,这是性格,也是一种生活习惯。

早些年,我朝九晚五地上过班,不爽。

同事之间,明明明争暗斗,表面却亲亲热热;外面的世界闹哄哄的、尔虞我诈,充满汽车尾气和人肉味道,让人感觉不舒服。

我喜欢现在这种自在,方圆一家之内,足够承载我的生活,乐得当自己的皇帝。

诚浩总说这样的生活太无味,可他忘记了,当初认识我的时候,就是我的安静平和吸引了他。

那时诚浩刚失恋,前女友跟他谈了3年又偷偷跟别人好了,他还跟我说过:“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歌里头唱‘平平淡淡才是真’了,太活泛就是祸根,婚姻就得跟你这样的人才能厮守出真谛来。

现在婚结了,平平淡淡在握,还没厮守出真谛来,又开始动活泛的脑筋。

事实上,我一直这么宅,从没变过,变的是他。

从爱“宅”到恨“宅”都是他一个人在指鹿为马,难道我得为他的出尔反尔推翻自己喜欢的生活吗?   专家点评:“宅”从一种生活已经演变为一种文化。

生活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市侩的时代,“宅”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许多人将“宅”当成了一个避风的港湾,大有将“宅之道”贯彻到底的意思。

公平地讲,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宅”不“宅”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来讲,“御宅”永远是左道,浅尝即可,过度痴迷势必会对生活造成困扰。

首先,“宅”会导致社交能力的退化。

小曼所说“前些年”上班时的困惑是年轻人从学校走入社会时普遍遇到的心理问题,不是这个社会有多坏,而是社会注定比象牙塔更现实。

各种美好和丑恶隐藏其中,学会甄别、忍耐和去伪存真就是适应。

如果用“宅”来回避,势必会与社会脱节、与他人沟通障碍、心理单纯固执,对适应家庭生活也不会有好处。

其次,“宅人”也许可以从广袤的电子世界中找到足够的生活用品,但明媚阳光、新鲜空气、攀登和奔腾的畅快是无法得到的,阳光瓶、月光瓶也不过是虚拟、模拟,有着以数量级论的差别。

而原本这些小小的“情趣”才是长年累月平淡生活的“亮点”,让婚姻生活平淡而不乏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宅”容易随意或长时间沉溺某事,别说出门锻炼身体,就是多走两步都觉得麻烦。

时间一久,男人手无缚鸡之力,女人弱不禁风,更有研究说过如“宅”心理长期得不到释放,易得抑郁症,而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原本就是美满婚姻的基础。

所以不要说“他原先中意现在又变”,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更何况哪怕为了自己也要合理控制“宅”度,让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为幸福“宅”而有度   口述:徐雅曼      以前诚浩总是诋毁我钟爱的“宅”生活,让我下意识地产生了一种对抗情绪,他说什么我都不爱听。

但专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述了过度“宅”的危害,的确切中要害,这回我听进去了。

自己的事自己最清楚,我的身体状况的确堪忧。

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恶心困倦、头晕目眩、周身不适,婆婆以为我怀孕了,喜滋滋地带我去医院检查,结果孩子没查出来,倒查出一堆病:颈椎第四五节增生,生理曲度变直,腰椎退变老化,视疲劳严重,肺活量低、脾胃都虚,抵抗力低下。

医生说我这种状况还不太适合怀孕,建议我调养一段再考虑怀孕的事。

我真有点怕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我还是知道的,诚浩又总是对我有诸多不满,要是身体感情两大支柱垮掉我可怎么办?有心找人说说烦恼却想不起一个可以交心的名字,网友倒是有一堆,但谁会给你倒一杯水、握住你冰凉的手呢?   我意识到,自己中意的生活其实是有硬伤的,但SOHU一族我是做定了,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让自己适当走出去

我规定自己也改成8小时工作制,诚浩回来之前“下班”,12点之前睡觉,超出8小时要算“加班”,按时间长短付给诚浩“加班费”以弥补他的寂寞。

刚开始特别不习惯,总想往电脑前凑,我就让诚浩带我出去,哪怕是在小区的秋千前跟娃娃们抢一会儿呢,也比顶着僵硬的脖子干活健康,“情趣”不也有了嘛。

我给自己办了一张“豪华”的瑜伽练习,虽与一向节俭的生活方式有别,可我知道自己惰性有多大,肯定懒得去,这回哪怕看在心疼钱的份上也不会让这张卡“睡眠”掉,也或许还能从瑜伽班里捞出个闺蜜来呢。

周末的时候,逛逛千百年没逛过的公园,掺和掺和新近兴起的自驾游,把网上看到众多的生活理论用于实践,倒也有趣。

从静到静中有动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改变,当然没有纸上写的这么容易,但成效却令我兴奋不已。

长年累月面对电脑形成的辐射斑渐渐消失了,面色红润亮泽,颈椎病许久没犯。

兴许是身体好了,脑子也比以往活络了许多,工作效率见涨。

我似乎比以前会说话了,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不再有碗说碗有碟话碟,会打岔会开玩笑,夫妻关系亲密有加。

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小天使扑着翅膀飞进我家,家,将会更加稳定而幸福。

(责编/诗坤)。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