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优化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不可避免地与环境发生联系。如何将企业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相关信息准确地反映给利益相关人,即企业环境会计成本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成本 会计计量 外部环境成本 内部环境成本    1 环境成本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成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来看。狭义的环境成本是指内部环境成本,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广义的环境成本不仅包括内部环境成本还包括外部环境成本。外部环境成本是指那些由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致但尚不能精确计量,并由于各种原因而转嫁给社会,未由本企业承担的不良后果。  1.1 内部环境成本  对企业来说,内部环境成本目前支出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重置成本,在被评价环境质量低于环境标准要求时,假如无法治理环境污染,则只能用其他方式来恢复受到损害的环境,以便使环境质量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要的费用就是恢复费用。  预防成本,当某种活动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时,人们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用采取上述措施所需费用来评价环境价值的方法就是防护费用法。 论文代写   市场价值影响成本环境质量的变化对相应的商品市场产出水平有影响,因此可以用产出水平的变化导致的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来衡量环境价值。如果环境质量变动影响到的商品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的条件下销售的,那么就可以直接利用该商品的市场价格。  人力资本损失成本环境质量脱离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有负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劳动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变化而给生产直接带来的损失或收益(可用前述市场价值法加以估算),而且还表现为医疗费开支的变化等,该方法就是专门评估反映在人身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1.2 外部环境成本  所谓外部环境成本又称为社会环境成本,指成本的发生与某一主体的环境影响有关,但却由发生成本或获得利益以外的主体承担的成本。这些外部环境成本企业经济活动造成的,并应由企业承担不良环境后果。但通常情况是,由于某种原因,这类支出尚不能确切计量,并未由企业承担,因此便转嫁给了社会,由社会整体来承担。由于存在政府对环境的治理和监督,所以外部环境成本还可以分为社会环境成本和政府的外部监督成本。  2 环境成本优化分析  2.1 企业污染程度对环境成本影响  随着企业污染程度的加大,企业的预防成本将会加大,而恢复成本,市场价值影响成本和人力资本损失成本将会随着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大大增加,且增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企业增大了排污量,就不需要在预防污染上投资过多成本了,然而企业环境将来的恢复成本却大大增加了,并且由于污染环境而使企业形象大大受损,企业的市场价值将降低,并且企业的人力资源由于环境污染而受到部分损害,使得企业的医疗保险等的支出增加。总体来讲,企业环境成本会由于污染的加大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在前期,由于污染程度较轻,企业的恢复成本,市场价值影响成本和人力资本损失成本并不会有较大的增加,但随着污染的加大,这种增加的速度便会大大加快。 论文代写   2.2 政府监管力度对环境成本影响  政府的监管力度能够有效减少社会环境成本,但却也会增加外部监督成本,对企业来说会减少企业的恢复成本、市场价值影响成本、人力资本损失,增加企业的预防成本,从短期来讲尚难以量化,但就长期来讲,却是大大减少环境成本的。  2.3 企业环境控制程度对环境成本影响  企业自身对环境控制的重视程度极大的影响环境成本。对内,由于企业自身的内部环境控制制度的愈发完善,企业对自身行为承担的责任加大,使得企业的预防成本逐渐增加,虽然其他三个成本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能抵消预防企业成本的增加,这是因为企业较之不重视环境时更多的把成本留摊于内部消化,而没有将其转移到社会。而由于企业重视环境控制,则社会环境成本会大大减少,并且,由于企业的自觉性增强,则政府可大大的缩减外部监督成本。而总成本是外部与内部环境成本之和,故必然存在均衡点使得总成本最低。  3 加强环境成本管理  3.1 企业内部环境成本控制应与外部监管结合  随着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程度的增加,外部环境成本在下降,内部环境成本在逐渐上升,当两者达到均衡时,环境成本才会最小。所以,搞好环境监管除了要进行外部监管,还应加强对企业内部环境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两者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作文 /zuowen/   企业应自觉遵纪守法,自觉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建立起内部环境成本管理体系,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树立其正面形象,为其自身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做铺垫,实现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政府作为调配社会资源的主要力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和责任,为企业,为社会,为人们服务的同时能够公正的监督企业的行为,为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而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  因此,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成本需要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作,内外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3.2 建立环境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就是要将环境成本计量会计化。既然如此,若要将环境成本的核算真正量化就必须按照会计的基本要素及原则等对环境成本进行规定,制定相关标准及制度,以此达到将环境会计成本准则化的目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环境控制,减少污染,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宏伟目标。  环境会计的目标是环境成本会计体系的核心,只有在确立了企业环境会计的目标之后,才能对其他要素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设定。按照会计的基本要素等,环境会计在目标的指导下设定基本前提,并由基本前提设定环境会计的总体性原则和信息质量要求。有了上述的基础便可以根据原则和要求对环境会计的各项要素进行规范,确定其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范围及内容等。 论文代写   4 环境成本会计计量的意义  4.1 环境成本会计计量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人口增加,社会需求扩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大,而这种不计环境成本的掠夺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环境与资源的恶化。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也使人类自以为通过剥夺资源来推动的经济最终尝到非持续的恶果。我国企业对资源的肆意开采和消耗与我国对资源的无偿耗费和对环境污染与防治的不加计量有着必然的联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强对自然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循环的全面控制。在控制方式上,定量控制是一种重要手段。要实现定量控制就需要大量定量化的综合信息,因此有必要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同时提供环境成本会计信息。  4.2 环境成本会计计量是我国正确衡量宏观经济指标的需要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许多企业视经济利益为最高标准,而完全忽略了环境成本在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运行中的重要性。同样的,国家在计量统计经济数据时,也往往容易忽略环境成本计量。然而现在付出的隐形环境成本在未来的某一天是迟早会还给人类的,这也同样不符合收益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因此,在这种不纳入环境成本的宏观经济计量指标是不可信的,是失真的,这种统计数据虚增了收入,虚减了支出,是不能正确衡量社会真正的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所以,为了保护资源环境,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应该把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论文代写。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