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作用

摘 要:资源共享工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移动存储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的一项国家文化惠民工程。下文将对其县支中心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资源共享中心 问题。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5—00—01。

一、县级中心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1.瓜州县支中心现有房屋面积210平方米,配备了30多台电脑、两台投影仪、一套卫星接收器、一个数据服务器等设备。其中:中控机房20平方米,电子阅览室70平方米,多媒体培训室70平方米,综合采编室50平方米。现有编制2名,人员2名,与图书馆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支中心主任由馆长兼任,设一名副主任分管日常业务,政府财政预算运行经费5万元。支中心业务开展已经常化。

2.乡镇中心乡镇基层中心已陆续搬进新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拥有独立、宽敞的场所,安装好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各乡镇都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

3.村级服务点。全县74个行政村都配置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配送的电脑,除了硬件有所提高外,各乡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显著位置都悬挂了文化共享工程标识牌,公告活动信息服务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等。多数服务点配有兼职或专职人员管理。

二、支中心开展活动情况。

1.在形式上。县支中心能按照上级有关要求,电子阅览室实现免费开放且明确开放时间,年开放时间达到310天,接待读者10000人次以上;寒暑假针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科普类影片展播;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同时建起了数据资源库。通过国家文化共享卫星同步接收系统整理保存文化信息资源51GB。其中:电子图书资源10GB,电子视频资源31GB,电子音频资源10GB,整理归纳惠民常用网站11个。

2.在内容上。既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戏曲、电影、音乐等文艺节目,也有贴近群众日常需求的种植、养殖等技术讲座。积极与学校联合,对参加高考、中考的学生免费提供文化信息资源查询服务,方便学生查询各种资料;在文化广场免费向群众播放爱国主义影片和科普教育片;利用服务宣传周活动,将接收的科教影片和知识讲座等资源,免费向学生放映。

三、取得的效益。

1.社会效益。通过送文化共享光盘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在文化广场及县电视台播放文化共享影片等方式,使广大群众切切实实地体会到文化共享带给的情感的升华、知识的快乐、思想的熏陶、科学的指导。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一个和谐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创造了积极良好的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文化共享工程为我县农业生产、工业、文化等相关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指导,为我县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四、如何更进一步发挥我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作用。

1.承接作用。

通過网络、卫星等途径,及时做好国家中心和省分中心新建资源的接收工作。根据本地特点,加强资源建设,及时了解本地群众对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的具体需求。向乡镇和村基层点推荐特色资源库中的优秀作品,为大家所共用。

2.加大宣传、创新活动、共享文化资源的作用。

县支中心应加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取得社会的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和资源,通过户外播放电影、文化下乡、街头送书送碟片、节庆晚会等活动进行现场群众宣传,向各界群众介绍文化共享工程

3.深入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要长久持续地发展,资源建设是重点,光靠国家下发和购置商业数据库是不够的。随着基层建设的不断扩展,高科技软硬件设备的配备,使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优秀素材得以发掘。规范的县级中心建成后,逐步具备初步的资源建设能力,使基层也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完成原始积累,最终形成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资源,这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推进共建共享,进一步形成合力。

县支中心应定期派技术人员到乡镇、乡村开展巡回流动服务与辅导,及时向本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机构提供适合当地需要的文化信息、种植养殖、防病治病、防灾减灾等资源,共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合作共建的基层服务点成为面向当地农民开展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五、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是认识不足。由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还不够了解,再加上宣传不够,许多领导和群众对此项工作了解不多,从而忽视了其读书学习、查阅资料、文化资源利用、科技法律知识普及等功能。建议通过各种媒体立体性地宣传报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强大的功能、作用,加大社会对它的了解和认识,为共享工程建设营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二是资金不充足。县支中心和各村级中心由于受县财力影响,政府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各村级服务点受限于资金和人才的缺乏,使用效率及次数非常有限。如果没有财政支持,仅靠村财政支持,很难保证服务点正常运行。因此,需要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特别对于共享工程建设后续保障费用(人员、光纤、耗材、维护、设备更新等)更加应该充分重视。

三是人才匮乏。目前,县、乡、村三级基层网点普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其管理人员多是图书馆、乡镇工作人员及一般村干部,业务水平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难以胜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需要的运行管理、技术保障和基层服务。建议加强培训,引进人才。县支中心培训乡镇村级基层人员。培训方式可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QQ群交流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可为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特点、趋势,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知识,文化信息资源的征集与提炼,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多媒体资源发布系统、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等方面。

总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利用高新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的全新方式,是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的有效途径。共享工程作为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实施以来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无论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是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都彰显出了它作为文化信息资源创新工程发挥的丰富文化内涵。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