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大企业改革典范

英国海军发现,军舰一旦停留在海上而不进行任何出击的话,每年约会下沉1厘米,这将导致舰的航行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只能以报废告终。

下载论文网   而军舰下沉的原因不是因为进水或生锈,而是因为当舰队成员习惯了平静的值勤生活,个人物品就会越来越多,因此,英国海军严禁人员携带个人物品进入军舰。

其实,企业也一样,当一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得越来越平稳的时候,就会出现像英国军舰一样的问题:机构越来越臃肿,人员也越来越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甚至会出现许多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

在管理界,这种企业做大后所出现的一系列毛病,通称为“大企业病”。

著名的日立集团就曾经被这种病痛折磨,企业也因此一度出现严重亏损。

2009年3月,69岁的川村隆受邀出任日立社长,从此拉开日立改革大幕。

在第三代社长驹井健一郎的积极推动之下,日立大力发展子公司,到川村隆接任社长时,日立已经拥有943家子公司,其中有20多家子公司已经挂牌上市。

这些子公司,曾经为日立的版图扩充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因为并非全资管理,子公司的潜在收益出现流向外部股东的情况。

在公司陷入低迷期时,这种现象无疑使公司雪上加霜。

多年的顽疾如何治理?川村隆原给出了答案。

行动一:快速成立决策小组   入职后,川村隆马上与公司五位副社长组成六人小组

往常日立做决策,都需要在由23位成员组成的经营会议上讨论,参与人数越多,做决定就越难,而川村隆所成立的六人小组,则能让决策更快速。

在第一次会议上,川村隆表示:“我们没有时间了,必须马上拟定百日计划,从2009年4月1日开始到7月10日,我们一定要有成果!”   在川村隆的带领下,六人小组立即开始着手公司改革

他将六人小组的会议分为两类:一是议决事项的“经营会议”;二则是单纯由六人共同讨论解决对策的“副社长会议”。

村隆认为,只有抽丝剥茧,找到企业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以及企业发展战略,才有可能将企业带出困境。

20天后,川村隆原就在记者会上提出了企业发展的五个目标:   1.致力发展社会基础建设事业。

(考虑到全球基础建设需求逐年增加,而日立在这方面极具优势,通过聚焦这一块,将使企业将来有机会获得稳定的收益。

)   2.2009年7月起,加速整合、缩编数码家电、汽车机器两个部门

3.通过从亏损市场撤退、整合国内外据点,以节省2000亿日元的成本。

4.通过集中采购,降低3000亿日元的材料成本。

5.在2010年3月底前,将子公司数量降低至700家。

行动二:打破“日立时间”   目标设定后,六人小组开始马不停蹄地与各个经营亏损的子公司负责人沟通,并向他们明确表示,公司未来会将重点放在基础建设事业方面,不会再有资源分配,以让他们提早做准备。

另一方面,六人小组开始罗列出有可能达成“完全子公司”化的5家上市子公司,进行回收。

其实,日立的前社长古川就有这一想法,但当时因为受到“日立时间”的阻扰,而未能成事。

日立时间”是指日立在决议重要事务时,总是习惯征询各方意见,甚至会以“静观其变”为由,不断拖延。

之前的古川因为比许多子公司社长年轻,在论资排辈的日本,想要打破这样的“日立时间”就很难。

而川村隆年纪较长,尽管子公司社长有所埋怨,但他以长者之态强行推动,最后终也能顺利完成。

在川村隆担任社长的120天后,日立以3000亿日元的价格收回了上述5家子公司的所有股份,达成了“完全子公司化”的目标。

行动三:将总部功能最小化   六人小组之一的副社长三好崇司,曾负责管理公司多个部门的财务,他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他的工作重心更多的是如何向总部交代而非部门内部事务。

为此,他决心在日立引进分公司制,让总部功能最小化,而让分公司部门的权力最大化。

同时,他开始推行内部等级评定制度,用优良、普通、待观察、待改进划分分公司等级等级高的分公司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力;等级低的分公司连一般的融资都会受到限制。

这样,就打破了分公司一潭死水的面貌,各部门管理者都积极思考分公司部门的发展,争取成为优良等级的公司或者部门

日立也要求各分公司公开向投资者、记者说明分公司的情况。

部门的负责人必须自己面对投资者,再也无法将业务不振的责任转嫁给社长,进而养成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经营者”的思考能力,更加懂得开源节流。

2014年1月8日,成功带领日立扭亏为盈的川村隆宣布卸任,在他执掌日立的这两千多天里,大刀阔斧地对公司进行了变革,日立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谈到带领团队,他指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应该要具备明确的意志,以开朗的态度为团队指引方向,以充满希望的微笑带领团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