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阳春砂仁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作者:段立胜 张丽霞 彭建明 马洁。

【摘要】 通过对西双版纳阳春砂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阳春砂种质资源30份,初步分为圆果型,长果型,小果型3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圆果阳春砂仁种植最多。3种生态类型在株高、果实形状及大小方面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阳春砂种质资源 圆果长果小果型。

阳春砂仁Ammomum villosum Lour.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应用历史,以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或食用,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1]。阳春砂仁原产于广东省阳春县,西双版纳1963年引种栽培,至2004年底,全州已发展面积7614.27 ha,年产量达830.9t,约占全国产量的60%[2],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砂仁生产基地。因西双版纳生长环境优越,昆虫资源丰富,自然授粉独特,适宜砂仁生长,阳春砂仁种植后长期处于粗放管理或不管理状态,导致西双版纳阳春砂仁基本上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长期人工栽培及不同的生态环境,使阳春砂仁在植株性状及品质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但在生产上,并未把各种不同农艺性状的品种分离出来,进行定向培育,而是把各个不同品种类型混杂在一起进行栽培,这也是近年来砂仁持续低产的原因之一。随着砂仁生产的发展,市场对砂仁高品质的要求,对砂仁进行优良品种选育已势在必行。开展砂仁种质资源调查,对阳春砂仁的优良品种选育、繁殖及种质鉴定具有参考意义,可为阳春砂仁标准化及产业化种植提供依据。为此,笔者于2004~2005年对西双版纳阳春砂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种质资源收集西双版纳10个主产乡镇收集各地已种植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各类型品种、农家种,特别是具有不同植株性状和遗传性状的品种。

1.2 调查方法调查各产区不同种质资源的主要植株性状,包括株高、叶舌颜色、花、果实大小、形状及颜色、抗病性,并测定所有种质资源的挥发油含量,观察记录各种性状,并进行归类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种质资源收集本研究共收集阳春砂种质资源30份,它们的来源分别为:勐腊县尚勇镇1份,勐腊镇2份,勐伴镇2份,象明乡4份,易武乡2份,瑶区乡2份;景洪市勐养镇4份,基诺乡5份,景哈乡3份,大渡岗5份。

2.2 阳春砂仁的生态类型根据各地调查和30份种质资源收集记录性状显示:阳春砂仁根据果的形态大小可分为3种生态类型:即长果型、圆果型和小果型,其中以圆果砂仁为主,收集种质资源中有18份为圆果型,占60%,长果型和小果型各有6份,各占20%。各地阳春砂种质纯度不一致,同一块地中有不同的生态类型混杂。

2.3 主要植株性状

2.3.1 株高 30份种质资源株高差异显著,阳春砂仁株高在1.0~3.5 m之间,长果型和圆果砂仁植株较高,长果砂仁株高平均2.58 m,圆果砂仁平均株高2.46 m,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小果砂仁植株较矮,平均株高1.31 m,与前两者有显著差异。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