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企业管理思想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 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 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管理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要把古代优秀的文化与我国管理实际结合起来,促进管理的发展。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

一、人为邦本。

关于对象管理现代西方管理理论认为:人是管理对象中最能动、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事实上,这些现代管理思想在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就能找到源头活水。《尚书・盘庚》记载:重我民、施实得于民;孔子主张富民、教民(见《论语・子路》),重视民、食、丧、祭,民位列第一;孟子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基本观点,强调政在得民,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因而,在我国现代管理当中,应该充分重视人的管理,关心下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促进事业的发展。

二、人之能群。

关于管理组织现代管理组织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事效率、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科学的理论。儒家的管理组织理论则集中体现在荀子所说的,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群是人类生来就有的本能,而要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组织,就必须有分。所谓分,作为组织结构、伦理结构、职业结构以及国家的管理机构等,是人类生存的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组织有序化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组织可以使人类的整体力量得到汇集和放大。儒家所提倡的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是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形态的基石,它所包含的家族主义倾向在现代管理中已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其中所追求的亲密型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社会组织来说,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有了紧密的组织架构,就会便于人员和机构的密切配合,在工作当会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推动事业的发展。

三、贵和持中。

关于协调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贵和持中。注重和谐,坚持中庸,是浸透中华民族文化肌体每一个毛孔的精神。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用相济、相成的思想丰富了和的内涵。他将其应用在君臣关系上,强调君臣在处理政务时意见否可相济的重要性。通过济其不及,以泄其过的综合平衡,使君臣之间保持政平而不干的和谐统一关系。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这是强调以礼为标准和谐,是一种贵和须息争,息争以护和的和谐论。孟子也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现代管理中,人和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管理思想。中,即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谓之中庸。《中庸》将孔子所主张的持中的原则,从至德提到天下之大本、天下之达道的哲理高度。贵和持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基本精神,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

四、正己正人。

关于指挥管理,现代管理关于指挥和领导行为的理论有其丰富的内容,如R・布莱克和J・穆登设计的管理方格图和F・菲德勒提出的随机制宜理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与以上理论同出一辙。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因此,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即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如果剔除其包含的封建内容,古代先哲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思想中所提倡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完全可以用在管理工作中的。

五、自强不息

关于激励管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自强不息。《易传》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发愤忘食的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士自强不息、积极有力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俗谚,则反映了自强不息精神的普遍化和社会化。如果将自强不息精神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去,那将充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地向前发展。

由此,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人观念正暗合了当代西方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理念。一旦市场经济的闪电射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必然会唤醒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如果把五千年的文明智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同西方的先进管理模式相结合,就必然会使中国现代人本管理思想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加速发展,并绽放出簇新灿烂的中华文明之花。

参考文献:。

[1]郑致光 林宏宗:《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和影响》《现代财经》;1996年5期。

[2]唐玉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研究》;1999年12期。

[3]卢现祥:《论华人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传统文化的关系》《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1期。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