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协商机制保证员工收益促进和谐发展

【摘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 的实际收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工资员工;合法权益;企业和谐发展   一、坚持原则,把握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工资集体协商具体工作中,应牢牢把握三个原则:   一是有利于劳资双赢和谐发展的原则。

工资集体协商涉及到企业员工双方的切身利益,寻求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平衡点,成为至关重要的切入点,我们坚持把企业发展员工的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协商中把好“度”,使工资增长幅度既控制在企业效益允许的范围内,又使员工亲身感受到工资集体协商后带来实惠的充实感,同时,更符合《关于规范自治区国有企业工资管理的通知》(宁国资发〔2009〕105号)精神,实现了企业发展员工利益的双赢

二是有利于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原则。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际工作中,我们重视企业需要发展员工需要回报这种“双需”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员工“以企业为家”,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只有人人干好本职工作企业的整体工作就能干好,企业就一定能发展,效益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员工的利益也是同步提升的。

三是有利于调动员工爱岗敬业精神的原则。

激励员工学知识、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努力钻研业务,使员工自己成为全能能手,为企业持续发展储备潜在能量。

二、健全机构,为工资集体协商做好基础工作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是维护劳动者自身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一方面能够维护一线职工的权益,使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确保每个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企业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人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建立新型劳资关系、实现劳资双赢的需要。

也是广大工薪阶层的劳动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体现。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多、难度大且要长久实施的系统工程。

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至关重要。

应着重做三项工作,首先建立劳资双方协商班子。

成立以董事长为企业方首席代表,总经理、外派董事为代表的协商班子;以工会主席为资方(员工)首席代表,员工监事、员工代表为代表的协商班子,为协商谈判做好前期工作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协商工作有据可依,用制度指导工作,主要有要约、反馈、协商、落实、签字、备案等。

三、工资集体协商,实现了劳资双赢   工资集体协商不仅仅是在企业工资支付上制订一些条款,简单地遵守劳动法规、政策,而是从改革企业内部分配模式入手,将企业效益和职工权益紧紧地联系起来,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分配激励和约束机制。

在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中,企业结合市场的劳动力价位,以岗定资,职工竞争上岗,岗位工资是根据劳动“四要素”(即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及该岗位所产生的效益以及市场对该岗位的需求确定的,职工收入随着岗位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又增强了职工本人的危机意识,使企业内部分配与市场接轨。

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签订,明确了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大大地激发了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变过去的应付式工作为主动式工作,使各项工作按计划圆满完成,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劳资双赢的可喜局面,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盲点与今后的工作方向   (一)行业工会的组织力量要尽快强起来。

我们的工会组织,尤其是非国企的工会组织,无论其何种存在形态,始终都处在“破”多“立”少的状态,生存空间压小,处境比较尴尬,与劳动者亟须维权的客观现实形成了很大反差。

(二)合理界定行业协会的作为空间。

劳动者说话,替劳动者代言,要与“促进企业发展”同步。

这就要求行业工会以极高的责任感,既以相关法律为准绳,衡量企业是否侵害了员工合法权益,更要调查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对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岗位工资标准心中有数,在“敢谈”与“会谈”的底气支撑下,为劳动者把好维权关。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践中,存在着忽视了农民工工资保障的盲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逐步解决落实。

首先要坚持持续性。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持续发展

其次要逐步提高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近几年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实践,劳资双方代表,特别是劳方代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表达不清,想谈不方便谈,要通过培训,结合实际找准重点,使谈判代表既敢说更善谈,有理有据地提出协商要求。

最后是将员工最关心、最突出、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重点协商,同时还要找准劳资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使工资集体协商这项劳资双方共赢的系统工程,持久、扎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关明鑫.新时期中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研究[J].中国房地产.2008(04).   [2]喻飞.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若干思考[J].工会理论研究.2006(02).   [3]尹卫国.工资集体协商难以推行的原因及问题[J].国际商报.2007(08).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