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考试焦虑学生的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与归因方式

[摘要]目的对不同考试焦虑水平学生的考前威胁感、学习技巧归因方式间的差异进行研究

方法采用认知考试焦虑量表等问卷于考试前后分别对622名中学生施测。

结果①考试焦虑认知成分的高低与考试威胁感强弱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学习技巧优劣存在显著负相关。

②高考试焦虑学生考试威胁显著强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其学习技巧显著劣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

③高考试焦虑学生比中、低考试焦虑学生显著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存在的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定情境的因素。

④女生的考试焦虑认知成分显著高于男生,对考试威胁显著强于男生。

结论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学生,其考前威胁感、学习技巧归因方式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考试焦虑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归因方式      教育实践中时常有学生反馈认为,考试焦虑导致其在考试时发挥失常,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考试成绩。

诸多研究也发现,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与成绩的关系最为紧密。

但以往研究通常只注意到学生考试情境中的考试焦虑反应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将考试焦虑定义为个体在考试或评价情境中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反应,忽略了学生考试准备阶段、等待成绩反馈阶段也可能对考试情境产生焦虑的事实。

因此,对考试焦虑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进行的过程,还应考虑到考试本身之外的其他事件的影响。

个体在考试前对考试产生的威胁感可能使学生感到准备不充分、对考试情境中的表现不自信,干扰学生认知任务的加工,并影响考试成绩;考试后,考试焦虑学生对成败的归因方式也可能比较消极,并进而影响对下一次的考试认知,由此使个体对考试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焦虑漩涡。

增加对学生考前、考后对考试事件认知研究,并探析学生平时学习技巧考试焦虑的关系,有助于对考试焦虑的测量和理解。

研究通过学生考试前后对考试认知测量,拟考察不同水平考虑焦虑学生的考前威胁感、学习技巧、成绩归因方式的差异。

研究假设:①高考试焦虑学生的考前威胁得分感显著高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②高考试焦虑学生学习技巧得分感显著低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I③高考试焦虑学生比中、低考试焦虑学生考试结果更倾向于消极的归因方式。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方便整群取样原则,选取福建省漳州市区2所中学共662名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因其中一所中学高二年级所测班级40名学生考试后施测《考试成绩归因问卷》时没有注明姓名或学号,致使前后测量无法匹配,故不将该40名学生的测量数据纳入研究范围。

研究以前后2次测量均有姓名或学号的622名学生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92名,女生330名。

其中初一113人,初二117人,初三164人,高一77人,高二35人,高三116人。

1.2研究材料   1.2.1认知考试焦虑量表,共27道题目,量表内部一致性a为0.91,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2]。

研究使用中文版由研究者译出,经英语专业人员进行回译,并经专家校译;信度检验克伦巴赫a系数为0.854;一个月后对253名被试进行重测,重测信度为0.79。

1.2.2考试威胁感问卷,共18道题目,用于测量学生考前对考试威胁感。

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85L5[5]。

1.2.3学习技巧自陈问卷,共8道题目,以评价学生为了准备考试或收集课程有关信息的习惯和技巧,内部一致性信度a系数为0.86[5]。

1.2.4考试成绩归因问卷,共15道题目,包含2个维度:①无助感,即认为考试任务难度超过了自己的控制范围,属外部归因,共9道题目,该维度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83;②学习失败,即将失败归因于对考试准备不足,属内部归因,共6道题目,该维度内部一致性a系数为0.72L5[5]。

1.3研究程序在期中考试开始前4天,对学生施测认知考试焦虑量表、考试威胁感问卷、自陈学习技巧问卷,要求学生注明姓名或学号。

考试结束后1周内,各科考试成绩全部向学生反馈,对学生施测考试成绩归因问卷,要求学生相应注明姓名或学号。

收回问卷运用SPSS1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考试焦虑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成绩归因相关分析 对中学生考试焦虑认知成分、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成绩归因测量得分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考试焦虑认知成分、考试威胁感、无助感归因学习失败归因得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些变量与学习技巧均呈显著负相关。

2.2考试焦虑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成绩归因的性别差异经检验,男、女生考试焦虑认知成分、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成绩归因测量得分均呈正态分布,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生这些方面的差异,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女生的考试焦虑认知成分、考试威胁感均显著高于男生,但学习技巧、无助感归因学习失败归因均无显著差异。

2.3不同考试焦虑水平学生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的差异通过对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的了解,可以了解学生考试前对考试的心理认知、行为准备情况。

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区分为高分组、中等分组、低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考试前高考试焦虑学生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是否与中等、低水平考试焦虑学生有差异。

结果显示,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不同水平的学生考试威胁感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2,619)=249.748,P<0.001,η2=0.447;学习技巧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F(2,619)=60.664,P<0.001,η2=0.164。

方差齐性检验显示3组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得分   “低分组学生考试威胁显著低于“中分组”、“高分组”的学生学习技巧显著高于“中分组”、“高分组”的学生;“中分组学生考试威胁显著低于“高分组”的学生学习技巧显著高于“高分组”的学生

可见,考试焦虑认知成分越低,其对考试威胁感越轻,越能运用良好的学习技巧

2.3不同考试焦虑水平学生考试结果的无助感归因学习失败归因的差异 经检验,学生考试结果的2种归因倾向测量得分均呈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考察考试结果反馈后不同考试焦虑水平学生归因方式是否有显著差异。

结果显示,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不同水平的学生归因方式2个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见表4、表5。

从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看,两个变量的事后比较均显示:“低分组学生的无助感归因学习失败归因显著低于“中分组”、“高分组”的学生;“中分组学生的无助感归因学习失败归因显著低于“高分组”的学生

可见,考试焦虑认知成分越低,越能以积极的归因方式对待自己学业的成 败。

3 讨论      研究结果分析验证了最初的假设,即不同水平的考试焦虑学生,在考试之前、之后对考试的知觉、行为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3.1考试前的考试威胁研究结果表明,高考试焦虑学生考试产生的威胁显著强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

这一结果与前人有关考试焦虑考试知觉关系研究的结论一致[4,5]。

考试焦虑学生考试之前的准各阶段可能就产生了自贬思想[5]。

考试焦虑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一个人就是一个评价机体,他不断地对环境线索与其幸福需要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做出评价,并在情绪反应激发之前,对所遇事情的意义进行认知加工[6]。

考生对考试焦虑反应是由于他们认为考试情境具有威胁感且超越了自己的应对资源。

在面对考试情境时,个体就会对其进行初步估计,以判断考试是一种挑战还是威胁,或者利害关系。

根据相互作用理论,不同考试焦虑水平的个体,其区别在于对考试威胁性的知觉、估计上。

考试焦虑者更多地将考试及体验到的情绪唤醒看成是挑战而不是威胁,因而专注于考试任务;相反,高考试焦虑者则更多出现专注于自我贬低的思维,消极地知觉情绪唤醒、消极评价或失败的预期、低效能感,将考试情境更多地看作威胁而不是挑战。

由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学习成绩优异者往往得到更多优质的发展资源,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这些资源,社会、家庭、学校、学生都为考试附加上各种额外的价值。

考试结果的强调也加剧了个体对考试威胁感。

以往研究认为,考试焦虑认知成分与考试成绩呈显著负相关[1-3],高焦虑学生的成绩往往较低,因此,决定着教育资源占有权的考试对这些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具有威胁性了。

要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就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考试,降低对考试威胁感,将成就目标定向于掌握而不是成绩。

3.2考试前的学习技巧学习技能缺乏模型理论认为,考试焦虑学生通常缺乏多种学习和应试技能[7,8]。

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该理论认为,高考试焦虑者由于学习技巧的缺乏和不良的学习习惯行为,只能拙劣地吸收和组织学习材料,降低了考试成绩。

因此,不当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业失败,同时也导致了高考试焦虑

而低考试焦虑学生能够很好地组织学习、安排时间,做好充分准备,获得学业成功[3]。

这些缺乏学习技巧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缺陷,因而对失败感到低自尊,同时考试焦虑上升。

根据这’一理论,对考试情境的高焦虑不是由考试情境引起的,而仅仅是反映学生考试准备不足和对自己在考试中获得成功可能性小的元认知意识的一种附带现象[3]。

许多高考试焦虑者可能从来没有系统地接受如何学习、如何应试的教育,没有习得有效学习和组织、提取信息的策略。

考试前,他们无法高效管理时间,不能有效组织考前准备;考试时,他们尤为可能将注意集中于消极的自我关注,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为不良的考试结果忧心忡忡[7];考试后,也不能进行有效总结,不能为以后的考试提供适切的经验、教训。

虽然高考试焦虑者也经常报告他们对学习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但由于对学习内容组织、时间管理等技巧的缺乏,他们在考试前依然感到准备不足,产生焦虑情绪。

通过学习、应试技能咨询、训练,可以提高考试成绩[9],并由此提升个体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对考试威胁感。

3.3考试后的成败归因方式考试成绩反馈是“考试学习”循环中的最后一阶段。

这一阶段,个体对考试结果的知觉、行为必然影响其下一次的考试准备阶段。

其中,成败归因风格会影响个体对未来考试的知觉,促进或抑制导致考试成功的行为[10],从而影响学生考试焦虑水平[11]。

研究结果发现,高考试焦虑者往往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存在的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定情境的因素。

这与低考试焦虑学生的成败归因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考试焦虑水平者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而非恒定的,运气好的时候才可以获得成功,他们通常不把成功归因于惯常好的表现[11,12]。

考试焦虑者通常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是可控的),从而促使他们今后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做得更好。

焦虑者认为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低下而不是努力不够,从而丧失学习干劲,产生习得性无助;或者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要失败是自己的能力和情绪所导致的,是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的影响所致[11,12],是自己不能控制的。

这些消极的归因方式必然影响个体对下一次考试准备的投入。

通过归因训练,可以帮助考试焦虑学生重新建构合适的归因风格,缓解考试焦虑,更加努力学习,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3.4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 虽然至今对考试焦虑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尚存争议,但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考试焦虑认知成分显著高于男生。

这与以往大多数研究相一致[2,3,11,13,14],但与Cassady等人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5]。

有的研究认为,考试焦虑的性别差异是因为女性对考试情境产生的情绪性水平更高些,从而导致考试焦虑分数较高,认为考试焦虑性别差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情绪性成分[3]。

但本研究所考察的考试焦虑认知成分。

以及考前对考试威胁感,女生均显著地高于男生,而学习技巧、成败归因方式却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本研究认为,考试焦虑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男女生对评价情境的感受不同,女性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将评价情境看作威胁而不是挑战的倾向,增强了认知干扰的可能性。

考试焦虑认知成分的高低与考试威胁感强弱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学习技巧优劣存在显著负相关,高考试焦虑学生考试威胁显著强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其学习技巧显著劣于中、低考试焦虑学生;高考试焦虑学生比中、低考试焦虑学生显著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普遍存在的因素,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特定情境的因素。

女生的考试焦虑认知成分显著高于男生,对考试威胁显著强于男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