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所及【所,见】

知识目标。

1、学会所、振、欲,蝉、忽、闭这6个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和联系诗句理解欲、捕、鸣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意思

4、能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看图,培训观察、想象能力,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句意思,井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的意境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有感隋地朗读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课文配图。

1、请看图上都画着什么?(儿童、牛,大树、蝉)。

2、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这个儿重是什么时候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揭示课题。

解题:牧童骑牛唱歌,忽然听到蝉叫,停住歌声,跳下牛,准备捕蝉。这景象被诗人袁枚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它写下来成为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的内容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三、读诗歌。

1、复习有关音节。(出示卡片、指名读)。

2.掌握生字读音,并在诗中用笔画出来。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指名读。(让识字差的学生多读)。

4.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读。

5.检查读的情况:采取指名读,全班通读等形式。

6.教师范读。(指导学生领会诗句中的停顿)。

四、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读课文,想一想诗句意思

2.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思考:起初牧童骑在牛背上做什么?后来呢?。

3.读诗文,帮助学生了解词意。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鹊: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看插图)。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4.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意思 (打出幻灯片、边看图边了解)。

1.读第一、二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1) 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他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 指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全句,边读边想象牧童骑牛唱歌的情景。

(3)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看图或幻灯,思考)。

(1) 齐读第三、四句。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2) 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 (学生找到鸣字)。

(3) 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怎样?(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4) 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朗读全诗

1.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诗的意思

2.大声朗读,想象涛人当时所见到的情景。

四、背诵全诗

五、分析指导字形及写字。

1.读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边读边组词。

2.读下面的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可联系学过的字记忆。

所 牧 振 欲 鸣 闭。

3.指导写字。

(1) 仔细观察生字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起笔、落笔,照样子在田字格中每字写两遍。(教师行间巡视)。

(2)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例如:所字的两部分要写平;振右半部要宽,上下要匀称;鸣口字旁要靠上一点;蝉的虫不要写得太向下要写在单的一横上面。

4.听写生字新词。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