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城市化进程的测算和分析

内容摘要:城市化是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由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的过程,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五个方面对陕西城市化水平进行测评。

关键词:城市化 指标体系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伴随城市化的推进,更多的农民变成了市民,更多的农业活动转向工业和服务业,人口结构发生转化,产业结构得以提升,社会财富得以增加,社会机制和人的价值观念得以更新,社会生产和生活步入现代化。城市化不仅表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上,而且表现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多个方面。因此,城市化测评的内容既应包括经济总量的增加,也应包括社会方式的进步,既要考虑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应该全面涵盖城市化的内涵。      陕西城市化指标体系设计      (一)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本文设计陕西城市化指标体系遵循以下原则: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出城市化的内涵和水平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达到整体优化的要求;每个测评指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指标数据便于获取,便于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比性,在时间上应能与城市化各个阶段的评价结果相比较,在空间上,能够进行省际间、地区之间的比较。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想和原则,本文人口聚集、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了陕西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见表1。      (三)目标值的确定   为了测度城市化进程水平,需要确定城市化目标值。它是指各项城市化评价指标应达到标准。本文主要指标的目标值确定思路如下:   1.非农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阿•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中,非农人口比重应达到70%以上。世界上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率一般都在80%以上。因此,本文陕西非农人口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目标值确定为70%。   2.人均GDP。世界银行将人均GDP4000至6000美元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阐述我国现代化战略时也提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美元的发展目标。故此,本文陕西人均GDP的目标值定为4000美元。   3.人均支配收入本文人均支配收入是将2004年陕西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按城乡人口比例加权平均计算的。在“十五”时期,陕西人均支配收入人均GDP的比重为50%左右,按人均支配收入人均GDP的比例推算,人均支配收入目标值应为16000元。   4.恩格尔系数本文中的恩格尔系数是城乡恩格尔系数的加权平均数,联合国将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贫富标准。其中有:40%—49%为小康;30%—39%为富裕;29%以下为最富裕。根据陕西的目前水平,将恩格尔系数目标值定为30%。   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推进城市化的目标之一就是缩小城乡差别,因此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为1作为目标值。   6.第三产业比重。从国际上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发达国家在60%—80%,中等国家在50%左右,低收入国家在38%左右。参照中等发展国家水平,将陕西第三产业比重目标值定为45%。   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世界工业化的经验表明,伴随城市化发展,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最终会稳定在50%左右。所以,将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标准值定为50%。   8.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参照目前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将该指标的目标值定为20人。   9.社会保障覆盖率。本文的社会保障覆盖率是从业人员的失业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三者的平均数。目前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社会保障覆盖率为75%。故将陕西的社会保障率目标值也定为75%。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