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企业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

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

虽然大多数企业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减少存货、增加收入,不得不向客户提供信用业务。

特别是现在,用户拖欠企业账款者越来越多,账款回收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正确衡量信用成本信用风险,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账款

;   1 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   (1)商业竞争

这是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

相同条件下,赊销产品的销售量将大于现金销售产品的销售量。

出于扩大销售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招揽顾客,由此引起的应收账款,是—种商业信用

(2)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

商品成交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经常不一致,这也导致了应收账款

就一般批发和大型生产企业来讲,发货的时间和收到货款的时间往往不同,因为货款结算需要时间,结算手段越落后,结算所需时间就越长,销售企业只能承认这种现实并承担由此引起的资金垫支。

由于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而造成的应收账款不屑于商业信用,也不是应收账款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只讨论属于商业信用应收账款的管理。

既然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那么其管理的目标就是求得利润最大化。

应收账款企业的一项资金投放,是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而投资肯定要发生成本,这就需要在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和这种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

只有当应收账款所增加的盈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如果应收账款赊销有着良好的盈利前景,就应当放宽信用条件,增加赊销量。

2 应收账款成本构成   企业有了应收账款,就有了坏账损失的可能。

不仅如此,应收账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

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账款成本

(1)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有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

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便可得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管理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账损失,即坏账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余额越大,坏账成本就越大。

以上前两项构成应收账款的直接成本,第三项为应收账款的风险成本

这就是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后的成本,也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

3 应收账款的管理方法   应收账款投资成本与收益并存。

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虽要付出一定代价,但也可以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产成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

为双边衡量应收账款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效益,企业从实际出发可从下面两个方面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

3.1 制定有效的信用政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

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账费用这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双赢选择。

调适应收账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3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

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

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

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

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

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

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

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