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第 1 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

知识目标。

(1 ) 认识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

(2) 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 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力目标。

通过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 理解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激发经济建设的活力, 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的变化, 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增强对,中国奇迹 的自豪感。

重点: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理解改革开放, 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播放歌曲《走进新时代》, 屏幕滚动歌词。

2. 教师针对歌词, 设置问题:

(1)时事考察: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确定了我国走进了什么,新时代?指导思想是什么?

(2)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 教师引言: 从 1 978 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渐摆脱贫困,改革开放富起来 , 再到党的十八大、 十九大的召开, 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中国巨轮号 劈波斩浪,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解释中国奇迹,改革无疑是第一个关键词,……让我们聚焦经济改革,聚焦改革开放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改革开放发展

1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__创造性__,极大解放和发展__社会生产力__,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 我国逐步确立了__公有制__为主体、 __多种所有制经济__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__平等竞争__、__相互促进__的新格局。

3. 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4. 40 年来, 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 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 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即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

5. 中国的腾飞证明, __改革开放__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__关键抉择__。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改革开放发展

材料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第二届国家发展论坛于 201 7 年 1 2月 1 0 日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国务院参事林毅夫在论坛上发表了以,改革开放中国奇迹 为主题的演讲。他说:,1978 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只有 1 55 美元。

世界上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当年的人均 GDP 平均数是 490 美元。

我们出口和进口只占GDP 的 9. 7%。

当时农村, 84%的人处在每天 1 . 25 美元这样一个国际贫困线标准之下。

到 201 6 年,人均GDP达到8 100美元,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

材料二 搞市场经济, 政府放权, 有一句话叫,不找市长找市场 , 学生展示查阅资料, 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市场: 农贸市场、 技术市场、 人才市场、证券市场、信息市场……。

材料三了解父母工作和家庭收入情况,小组交流分享他们创造财富的喜悦。

1 . 从材料一中 1 978 年和 201 6 年我国经济数据的对比, 请分组探讨, 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②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③我国逐步建立、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2. 材料二中列举了改革开放后不断涌现的多种多样的市场, 学生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说说这些市场在经济生活中产生了哪些作用。

(提示:①人才市场: 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 使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调动人才资源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性,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②技术市场: 技术市场的发展有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技术市场有利于增强科研单位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科技人才的合理流动, 推动科技事业的发展,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 ③商品市场: 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系统, 促进商品交换和流通;等等。)。

(2) 伟大变革冲破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传统认识和体制障碍, 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找市长找市场说明了市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有(C)。

①市场和市长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经济体制的进步, 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③在改革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愈来愈突出。

④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3. 小组交流分享勤劳创造财富的经验和喜悦, 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①劳动创造财富; ②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③改革开放人民走上了幸福生活之路;等等。)。

探究二:中国腾飞谱新篇。

1 . 播放视频: 李克强总理在 201 8 年 3 月 5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小视频。

2. 学生分组展示: 改革开放以来成就(扶贫攻坚组、 航天飞梦组、 军事强国组、 体育盛事组)。

(1)通过观看视频和成果展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提示:激动、兴奋、急切等。)。

(2)从中国经济落后到腾飞的伟大的历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激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活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强盛、 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 ③在党的坚定领导下, 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富民之路; 等等。)。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设置问题, 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等几个环节, 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多媒体的运用更使课堂教学具有了无限的魅力。

学生通过自学、 互学, 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情感得到升华。

不足之处在于, 本节课内容偏多, 学生讨论时间略长,习题处理略显仓促。

今后应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提升课堂质量,以生为本,争取教学效益最大化。

第 2 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

知识目标。

(1 ) 知道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2) 知道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能力目标。

知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改革的成果, 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重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难点: 理解我国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法: 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 自学、 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并且强调坚持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勇于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唯有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改革进行时。

1 . 请你谈谈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知识点二 共享发展成果。

3.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 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__全体人民__, 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__切实保障__。

4. 党和政府坚持以__人民__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调人人参与、 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

5.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__民生福祉__。

6. 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 改革进行时。

幻灯片展示: 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成就展示。

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 放开电力、 石油、 天然气、 盐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和公用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市场准入。

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开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面覆盖的国家监察体系。

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着眼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

体育领域改革率先在足球、 篮球管理体制方面打开缺口。

社会体制改革有序推进: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机制创新, 全面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 定位, 多主体供给、 租购并举、 政府保障基本需求的住房制度正在加快形成。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利剑出鞘,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连续实施四批环境保护督察,覆盖全国所有省(区、 市) 。

国防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军委管总、 战区主战、 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基本确立, 军队体制结构、 组织架构、 力量体系、 部队面貌焕然一新。

1 . 从成就中, 你对深化改革有哪些体会?

(提示: ①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②改革要适应经济和社会的新变化; ③改革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我国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

2. 请你谈谈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 ①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 转变发展方式, 转换增长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③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④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

【知识链接】。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四个特征: 一是中高速, 即经济增速换挡回落、 从过去 1 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 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

二是优结构, 即产业结构方面, 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 需求结构方面, 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 城乡区域结构方面, 城乡区域差距将逐步缩小; 收入分配结构方面, 居民收入占比上升。

三是新动力, 即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 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四是多挑战, 即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楼市风险、 地方债风险、 金融风险等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探究二: 共享发展成果。

同学们围绕,共享发展 的话题, 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讨论。

(见教材 P12 探究与分享)。

1 .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你还有哪些观点? 请用你身边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提示: ①同意他们的观点。

②观点: 坚持共享发展, 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共享不是平均享有发展成果等。

③例如, 国家经济发展了, 开始投入大量资金, 对农村道路进行改造, 建设美丽乡村。

)。

2. 集思广益: 党和政府把共享作为发展的重要理念, 强调人人参与、 人人享有, 请你分别从国家和公民个人为实现共同富裕献计献策。

(提示: ①国家: 例如,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对贫困人民采取最低生活保障; 等等; ②公民: 例如, 要诚实劳动、 要合法经营; 要提升文化素质, 加强职业技术培训、 学习科学技术; 等等。

)。

3. 共同分享: 你的家庭是怎样富裕起来的?

(提示: 围绕发展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的优势、 改革开放的优势。

)。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从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来看, 富裕的程度不高, 富裕发展程度还很不均衡。所以, 首先认识这一实际情况是本节课的起点; 其次是明确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 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最后, 通过学生的具体活动, 一是从国家层面展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表现) , 二是从个人层面正确理解怎样促进发展, 追求共同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 学生对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共同富裕的关系, 理解得不够透彻, 这是缺陷, 也对后面的教学是一个影响。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 1 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知识目标。

(1 ) 认识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2) 知道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能力目标。

通过回顾人类文明史, 理解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 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创新带来的变化, 树立创新意识和观念。

重点: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意义。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播放视频《我爱小发明——捕鼠器》。

2. 教师针对视频, 设置问题:

(1 )捕鼠器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2)你有类似这些发明的欲望和构想吗?

3. 教师引言: 创新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 点燃希望之灯; 创新是灯, 照亮前行的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让我们一起步入创新的殿堂。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感受创新

1 . 创新是一种__生活方式__。

2. 创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知识点二创新引擎。

3.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4. 为什么要强调让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感受创新

1 . 创新经历分享: 讲一讲我的创新故事, 谈一谈自己创新的感受。

(提示: 可以是在学习中创新学习方法; 也可以是生活中, 改变生活方式、 改进生活质量、 破解生活问题的小发明小创造;等等。)。

2. 创新名言展示: 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创新名言。

(提示:①敏于观察, 勤于思考, 善于综合, 勇于创新

——宋叔和 ②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 潜入森林, 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

——贝尔 ③一个没有创新潜质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3. 创新感受: 谈一谈自己在创新中的感受。

(提示:①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 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②创新点燃激情, 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 ③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让我们敢于面对挑战, 激发潜能, 超越自我; ④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的再获取, 对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兴趣爱好的再扩展; ⑤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⑥创新需要发挥团队精神等。)。

探究二:创新改变生活。

1 . 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创新

请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历程, 分别列举在政治制度、经济、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并说明这些创新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①政治制度上, 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经济、 技术领域以及文化领域创新的成果, 只要符合创新要求即可。

②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 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等。)。

2. 有人说, 创新只是为了满足个人兴趣获取成就的满足感, 与大众的幸福生活无关, 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提示: ①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②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 舒适和丰富多彩; 等等。)。

探究三:创新引擎。

探究探究人类三次产业革命创新历程。

2. 你怎样理解,让创新成为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提示:①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发展呼唤着创新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唯创新者进, 唯创新者强, 唯创新者胜; ②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

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③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等。)。

3. 通过以上探究, 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 ①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等等。)。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比较完整, 有导入, 有学生的自学, 还有实现三维目标的过程和方法, 有小结。

合作探究是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环节, 也是学生亮点闪现的平台。

在展示学生创新故事的过程, 既有学生创新的成就感, 也有绘声绘色、 声情并茂的演讲与表演才能;在展示对人类三次科技革命历程探究中,学生既有对开创者的崇敬, 也有深刻的感悟。

第 2 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

知识目标。

(1 ) 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 了解我国科技现状; 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相关事实, 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感受科技创新、 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感受创新重任,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难点: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种责任。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2. 教师导入: i Phone 的 1 0 周年, 第一代 i Phone 于 2007 年 1 月 9 日由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发布。2017 年 1 月 9 日推出 i Phone8, OLED 手机, 短短的 1 0 年, 苹果手机的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像在乔布斯逝世时候苹果发布的声明所说: ,乔布斯的才华、 激情和精力是苹果不断创新的源泉, 世界因为乔布斯而变得更好。

通过苹果手机更新换代,你有哪些感悟?

3. 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创新强国。

1 .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__综合国力竞争__的决定性因素。

2. 我国科技现状是怎样的?

3. 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落实__科教兴国__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__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__的轨道上来, 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4. __教育__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 是提高__国民素质__、 培养__创新型__人才、 促进人的__全面发展__的根本途径。

5. 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__自主创新__、 重点跨越、支撑发展、 __引领未来__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知识点二 万众创新

6. __企业__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

提升创新能力是__企业持续__发展之基、 市场制胜之道。

7. 拥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有哪些?

8. 创新的时代, 既要__尊重__他人的知识产权, 又要学会__保护__自己的知识产权。

9.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__人类福祉__, 让生活更美好。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创新强国。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基因工程、高性能计算机、量子信息、 3D 打印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更加自信。

(注:R&D 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 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 3%; 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30%以下。)。

材料三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

与低成本优势相比, 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 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 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 竞争力强。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 材料一、 二、 三分别反映了什么?

(提示: 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 特别是在很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材料二反映了科技能力还不强、 科技投入还不高、 科技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开始重视科技创新。)。

2. 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现实意义。

(提示: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的科技国情决定了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③创新永无止境;④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

探究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材料一2017 年 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强调, 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为 1 3 多亿人民提供了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为经济转型、 科技创新、 文化繁荣、 民生改善、 社会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高等学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材料二全国人大十三届第二次会议即将在 201 9 年 3 月召开,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为国家的一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了解到的国情,为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出谋划策。

(提示:①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②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 ③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 支撑发展、 引领未来的方针,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④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探究三:万众创新

人人争当创新先锋。(教材P26~27:探究与分享)。

1 . 从裘法祖、 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 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提示创新精神。)。

2. 有人说: ,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 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

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①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需要关键人才敢为人先、 敢于冒险、 舍我其谁、敢为天下先的信心、 勇气和能力; ②科技创新还需要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加强沟通与合作;③创新的时代,还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3. 4 月 26 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 学校要开展,以宣传大使的名义, 争当知识产权小卫士 的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①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 保护创新; ②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 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③我们要多学习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与技能, 如学习相关法律, 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及时申请专利保护;等等。)。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日常生活用品(手机) 更新换代的历程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 展现现代技术创新的特点;继而展示学生的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和老师形成互动,在活动中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第二单元 民主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第 1 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

知识目标。

(1 ) 认识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2) 知道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3) 明确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4)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中国民主的足迹, 理解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 国家繁荣发展、 生活稳定有序、 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我国政治、 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充分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从来不是一句口号、 一句空话。

重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难点: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课前小调查汇报: 你心目中的,民主 和你身边的,民主

2. 学生回答。

3. 教师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 在现实生活中,你一定参与过民主生活, 感受过民主的力量,让我们一起追求民主的价值,为实现民主贡献我们的力量。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民主的足音。

1 . 一般来说, 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__民主形式__和__民主制度__的建立。

2. 建设__人民当家作主__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__社会公平正义__, 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3. 实践证明, 通过__法治__体现、 保障的民主, 才是人民__自 由幸福__、 国家__繁荣发展__、生活__稳定有序__、 制度__充满活力__、社会__长治久安__的根基。

知识点二 新型的民主

4. __人民当家作主__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5.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 就是为了实现和保障__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__。

6.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__最广泛__、__最真实__、 __最管用__的民主。在党的领导下, 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社会主义民主是__真实__的民主人民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 人民的合理要求得到充分实现, 人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7.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 发展选举民主发展__协商__民主

8. 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__中国共产党__领导的__多党合作__和__政治协商__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__民族区域自治__制度, 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9. 实行__基层群众自治__制度, 发展__基层民主__,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探索民主的足音。

通过查阅资料,溯根求源:民主的起源。

材料一 ,民主 起源于古希腊, 本义是,人民的统治 ; 古希腊的民主的形式是直接选举;民主的提出是和,专制相对应。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探索:

①近代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指出:,欲张国势, 莫要于得民心; 欲得民心, 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首先提出,宪法一词。

②维新派人物康有为认为: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 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 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认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认为:,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政权探索之路:

①土地革命时期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

②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三三制政权。

③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④十年,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我国相继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以及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回顾与反思:从民主进程的探索历程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①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③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④只有通过法治体现、 保障的民主, 才能让人民自由幸福、 国家繁荣发展、 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

探究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征。

1 . 材料 1 945 年 7 月 4 日, 毛泽东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里做客, 谈及,历史周期率 。

黄炎培坦率地说: ,我生六十多年, 耳闻的不说, 所亲眼看到的, 真所谓‘其兴也浡焉, 其亡也忽焉’ , 一人, 一家,一团体, 一地方, 乃至一国, 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毛泽东肃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 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从这一对答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提示:①社会主义民主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②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材料 201 8 年 3 月春意盎然的北京迎来了 2 1 58 位参加十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次会议的委员和 2 980 名参加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代表, 他们分别来自工人、 农民、企业、 党政机关、 无党派民主人士等领域, 就国务院机构改革、 宪法的修改以及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产生以及人民最为关注的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 环境治理、 医疗卫生、 反腐斗争等热点问题共商国是,行使自己作为人民的神圣权利。

(1) 从材料中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召开情况反映出我国民主的哪些特征?

(提示:①我国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了让人民充分地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每年两会都开通了类似于,我向总理说句话 的渠道。

请你就你和家庭或者是社区最为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提示:可就交通、环境、教育改革、卫生医疗中的乱象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3. 材料。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 一句空话, 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落实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

两幅图片(如图) 分别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哪两种形式? 我国又是通过哪些制度来保障这些民主得以实现的?

(提示:①图 1 反映的是选举民主, 图 2 反映的是协商民主

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保障民主的实现。)。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课理论性较强, 同时受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 学生都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所以在设计时, 用例证法比说教更有效。

第 2 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

知识目标。

(1 ) 了解我国民主实现的方式。

(2) 认识到, 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 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 充分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主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增强民主意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逐步提升增强民主意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重点:我国民主实现的方式。

难点:理解增强民主意识的主要意义。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 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 . 展示材料。

(教材 P37: 运用你的经验)。

2. 问题设置: (1 ) 你怎样看待小泽拨打市长热线电话的行为?

(提示: ①小泽的行为是正确行使监督权的表现; ②小泽的行为是积极参加民主生活的表现;③小泽的行为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④小泽的行为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等等。)。

(2)小泽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反映问题?(提示: ①电视问政;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③向社区以及文化或者公安部门投诉;等等。

)。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行使民主权利。

1 . __公民参与__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 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

2.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__制度化__、 __规范化__和__程序化__建设。

3. 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的方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4. 开展民主监督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有哪些意义?

知识点二增强民主意识。

5. 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与公民的__民主意识__密切相关。

6. 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38相关链接的四幅图片,探讨下列问题。

1 . 图片一、 二、 三、 四分别展现了我国公民是怎样参与民主生活、 行使民主权利的?(提示:图片一:民主选举;图片二、三:民主决策;图片四:民主监督。)。

2. 就你了解到的图片一的实际情况, 你认为我们在实际的行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提示:①遵循公开、 公平和公正的原则;②公民要积极、 主动、 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③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选举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打击、监督力度;等等。)。

3. 近年来, 我国出现了来自湖南衡阳选举腐败案等案件,十八大以来, 为了保障民主选举,我国加强了民主监督的力度,请你就加强民主监督的意义谈谈自己的认识。

(提示: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探究二:公民在参与民主生活中增强民主意识。

1 . 材料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 无新政府? 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 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 学步效颦, 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通过梁启超的话你能体会到公民增强民主意识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②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2.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一些情景, 你会怎么做?

(1 ) 社团管理和活动表决时一般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如果你是少数派, 你会: __尊重多数派的意见, 但对自己的意见经过理性分析, 认为有道理, 应该冷静客观阐述自己的意见并保留__;。

(2) 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如果你是社团负责人, 你会: __认真倾听, 冷静分析, 学会尊重,坚持原则__;。

(3) 面对生活或者网络中的谣言, 你会: __冷静分析, 学会判断, 学会拒绝, 不信谣不传谣__。

提升认识: 从以上的经历中, 你认为作为公民在参与民主生活的过程, 应该怎样增强民主意识?

(提示:①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以理性、 公正、 客观的态度全面、 深刻、 辩证地看问题, 立场正确、 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 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②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 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③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 形成尊重、 宽容、 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④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小泽拨打市长热线被政府采取得力措施, 破解生活中的难题这一事例入手导入新课,接着组织学生拓展其他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问题 设计应该紧紧指向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利用时事热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起到良好的形势教育效果。

培养能力是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节课设计中, 我原想让学生从关心学校生活, 拟做,校长助理 活动的方案设计, 使学生更加理解本课所讲内容的。

但是, 由于时间关系, 问题探究还不够充分和深入。

此外, 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 没有设计出,值得学生讨论、 学生能够讨论 的好问题等,都是课后感觉比较遗憾之处。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 1 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知识目标。

(1 ) 知道法治的意义, 法治的要求。

(2) 明确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能力目标。

通过事实证明, 理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 增强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的责任感。

重点:建设法治中国

难点: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播放视频《法治中国》。

2. 教师设置问题: 通过短片, 你对法治中国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法治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我们要依法治国;法治中国要有法律做基础; 法治中国让我们更有公平正义;等等。)。

3. 教师引言: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法治中国建设正在进行时。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选择法治道路。

1 . 法治, 意味着依法治理。

追求并奉行__法治__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 法治要求实行__良法__之治, 还要求实行__善治__。

3. 法治对国家和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知识点二描绘法治蓝图。

4.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 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6.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感受法治的力量。

1 . 展示图片:

2. 根据图片, 完成任务。

(1 )根据你对五幅图片的观察和理解,请你分别添加标题。

(提示:图 1 : 交通秩序井然有序; 图 2: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图 3: 食品安全保障; 图 4: 保护国家安全;图5:生态环境监察。)。

(2)结合所学法律知识,比一比:我所知道的法律名称。

(提示: 图 1 : 《道路交通安全法》; 图 2: 《保护未成年人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图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图 4:《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 图5:《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

(3)说说我们运用这些法律治理国家有什么意义。

(提示: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 稳定、 持续的生活预期,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使人们安全、 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 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③法治发展市场经济、 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是解决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 体验法治的力量。

材料一 人治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 具有随意性、 多变性、 不平等性, 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

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强调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制约权力, 保障权利。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推进社会有序发展

材料二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也出现了类似文景之治、 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 但仍然摆脱不了封建王朝的没落以及中国近代的落后。

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总结了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我们能够总结出法治建设的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①法治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③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

探究二:探索法治中国建设的历程。

1 . 通过查阅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在新中国历史上起临时宪法作用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提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什么时间什么事件中颁布的?其意义是什么?

(提示:1954 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 954 年宪法是一部很好的宪法, 它总结了我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 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成果和经验, 它的颁布实行,对于巩固胜利成果,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民主法治决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提示: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4)1982 年,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建国以来的第四部宪法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什么里程碑式的意义?(提示: 是我国现行宪法, 是一部合乎国情、 有中国特色、 体现时代要求、 顺应民意的好宪法。)。

(5)党的十五大确定了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提示:依法治国。)。

(6)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什么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定为新时期中国法治绘就了新蓝图?(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 我们是中学生, 作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 能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哪些贡献?(提示:从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个方面谈。)。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中国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美丽。

培育法治精神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本节课中, 首先让学生从身边的具体事例感受法治的力量, 充分认识到法治的力量; 然后探究法治中国建设的艰难历程, 充分理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生活安定有序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第 2 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

知识目标。

(1 ) 明确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 了解法律和道德在建设法治中国中的共同作用。

能力目标。

理解厉行法治,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治中国建设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 形成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理念。

重点: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准则。

难点: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 . 在日 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 应该分别找政府的哪个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2. 如果这些部门不理你的要求, 你该怎么办?

(提示:①向上一级部门进行投诉;②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等等。)。

3. 教师引言导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也需要我们厉行法治,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法治政府。

1 .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感受到的政府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在我国,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__人民__。

政府的宗旨是__为人民__服务。

3. 什么是法治政府?

4. 建设法治政府, 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

5. 如何推进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或者依法行政的要求有哪些? )。

(提示: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②我国政府依法行政,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③公民也要积极参与, 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__行政权__。

知识点二厉行法治

7.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推进__科学立法__、 严格执法、 __公正司法__、 __全民守法__。

8. 怎样在全社会形成厉行法治的理念?

9. 为什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建设法治政府我献策。

材料一201 8 年 3 月 28 日,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 201 7 年行政审判白皮书暨行政审判保护产权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会上发布了九起保护产权行政审判典型案例。2017 年山东全省法院受理4.3万,民告官 案件, 行政机关一审败诉 1 973 件, 行政机关一审案件败诉率为13.1%。

材料二 201 4 年天津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 国务院总理提出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 。

(如图所示)。

材料三201 8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 为了向人民上交答卷、 汇聚各方发展共识, 201 8 年1 月期间,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 各民主党派中央、 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 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同时,在中国政府网上继续开放,我向总理说句话,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1 . 从材料一中山东省,行政机关一审案件败诉率为 1 3. 1 % 的数据, 给我们政府以及行政机关哪些启示?

(提示: ①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政府必须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 ; 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 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高政府公信力, 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 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 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带动其他公民, 共同守法。

)。

2. 请你参与: 当地的教育行政机关是什么? 他们的,责任清单 的内容有哪些? 请你列举 2条你最关注的内容。并说说政府的,三张清单 公开有什么意义。

(提示: ①教育局。

②可根据当地教育局公布的权力清单列举。

③有利于明确政府边界, 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 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作为中学生, 你一定对教育改革感兴趣, 请你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给总理说句话。想一想,你的参与会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有利于公民积极参与、 献计献策,主动监督;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

探究二:厉行法治

材料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作为公民, 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践行者。法治校园正在进行时……。

1 . 营造法治校园氛围, 学校要悬挂宣传法治的标语, 请你帮助精选 2 条。(提示:①传播法律知识, 培养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 ②依法治校, 法育未来; ③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

2. 学校要开展法治教育讲座, 各班要办黑板报,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请你就《义务教育法》中义务教育阶段的义务开办一个专栏。(提示:围绕义务教育法的内容,强调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内容。)。

3. 学校建设法治校园邀请了在公安局工作的法治校长到学校作报告, 他首先介绍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在厉行法治上应尽的责任,你认为他会讲些什么?

(提示:围绕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的责任和义务展开。)。

4. 法治校园建设不仅需要法律, 还需要道德。

它们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①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②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5. 校园欺凌现象屡屡出现, 假如在法治校园建设活动之后, 你遇到了校园欺凌事件, 你会怎么办?

(提示:①及时向学校老师反映, 寻求保护; ②告诫欺凌者, 其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③向公安机构报案,进行求助。)。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见学生用书)。

(六)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紧紧围绕我与社会、 国家的关系, 从身边做起、 从我做起。

运用你的经验——认识区别行政权、 司法权、 立法权导入新课, 使学生对政府应当依法行使行政权有一个感性认识; 以两个。

探究活动: 政府行使行政权的不当行为和应当行为进行辨析; 我做厉行法治的实践者进行践行, 为落脚点。

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但也存在着由于教材政治理论和描述性语言过多,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 1 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知识目标。

(1 ) 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 知道中华传统文化、 美德的具体内容。

(3) 明确文化的优秀、 国家的强大、 人民的力量, 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的激情,增强文化自信。

重点:1 . 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的内涵。

2. 增强文化自信的原因及做法。

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播放《欢喜中国年: 全球共庆美好中国年》 小视频。

2. 设问: 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中国年有哪些习俗?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学生交流)。

3. 教师引言: 一个个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德, 人们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园……。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中华文化根。

1 . 独具特色的__语言文字__, 浩如烟海的__文化典籍__,名扬世界的__科技工艺__, 异彩纷呈的__文学艺术__,等等,共同组成__源远流长__、__博大精深__的中华文化。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是什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 一脉相承,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 与时俱进的__创造力__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__包容力__。

3. 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点二美德万年长。

4.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5. 列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

6. 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探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1 . 分组完成下列任务:

(1 )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谓丰富多彩, 自古文人墨客也多有借传统节日绘景、 抒情或励志的名篇佳作, 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仿照示例, 写出你所积累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文的名句。

(任选四个节日)。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①__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__;。

②__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__;。

③__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端午节)__;。

④__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节)__。

(3)你所知道的代表性建筑:

①佛教建筑:__布达拉宫__;。

②道教建筑:__武当山道观__;。

③园林建筑:__苏州园林__;。

④名列,世界八大奇迹的建筑:__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__。

2. 谈一谈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提示: 学生可以从学习阅读记忆文学艺术方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例如赏析中华诗词、 阅读四大名著、学唱京剧;学习设计旗袍、唐装;等等。)。

3. 材料一 201 8 年 4 月 1 日, ,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 201 8 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西安启动, 此次活动, 以,中华文明凝心铸魂 为主题, 围绕,坚守中华优秀文化、 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传播渠道和手段, 对外宣传展示陕西守护中华文明、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不俗成就, 展现陕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作出的贡献。

材料二2014 年,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传承中华文化, 绝不是简单复古, 也不是盲目排外, 而是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辩证取舍、 推陈出新, 摒弃消极因素、 继承积极思想,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1) 请你围绕,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 201 8 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 谈谈开展此类活动的意义。

(提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谈谈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如何做。

(提示: 坚定文化自信, 事关国运兴衰、 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 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 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

探究二:做中华传统美德的学习者、践行者某校九年级(2) 班准备开展一次以,做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小强与班主任和道德与法治老师商议此次活动方案,请你也来参与:

1 . 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 (提示: 有利于中华传统美德内涵的理解,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等等。)。

2.明确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提示: 孝敬父母、 尊师敬长、 团结友爱、 立志勤学、 自强不息、 谦虚礼貌、 诚实守信、 严己宽人、 人贵有耻、 见义勇为、 求索攻坚、 勤劳节俭、 见利思义、 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3. 寻找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的榜样: (提示: 既可以是古代, 也可以是现代的道德模范。

)。

4. 设计情景, 我来践行美德:

(1) 在山区发生雪灾后, 我应该发扬__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__(美德) , 我立即应有的行动是:__捐款捐物等__;。

(2) 家中发生了变故, 我应该发扬__不畏艰难, 克难攻坚__(美德) , 我立即应有的行动是: __勇敢面对,勇挑重担等__;。

(3) 电视上播出,台独 分子发表了,台独 言论, 我应该发扬__爱国主义精神__(美德) , 我立即应有的行动是:__我会感到愤慨,对,台独予以批驳,反对分裂__。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 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播放《欢喜中国年: 全球共庆美好中国年》 视频引出新课, 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通过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内容, 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 2 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知识目标。

(1 ) 知道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知道践行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能力目标。

理解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理解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难点: 如何在学习、 工作、社会生活中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 . 展示材料。

(教材 P66: ,运用你的经验 )。

2. 问题设置: 在你看过的文艺作品中,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体现,中国脊梁 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提示: ①戚继光抗倭;②林则徐虎门销烟; ③五四爱国运动; ④吉鸿昌,我是中国人的故事;等等。)。

3. 教师引言: 伟大的民族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们高扬民族精神的大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高扬民族精神。

1 .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__魂魄__。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 就要有昂扬向上的__民族精神__。

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而且形成了以__爱国主义__为核心的__团结统一__、__爱好和平__、__勤劳勇敢__、__自强不息__的伟大民族精神。

3.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__与时俱进__的品格。

4.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强大__精神支柱__,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神纽带__, 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精神动力__。

5.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知识点二构筑中国价值。

6.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社会主义__核心价值观__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8. 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与__日常生活__紧密联系起来, 做到落细、 落小、 落实。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伟大民族精神凝聚民族魂魄。

1 . 学生阅读教材 P67,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图片, 探究民族精神的,魂 。

(1 ) 分成四个小组(爱好和平组、 团结统一组、 勤劳勇敢组、 自强不息组) , 每个小组分别讲两个故事、填写三个以上成语(名言警句也可):

(提示: 如: ,爱好和平 ——故事: 抗美援朝; 成语: 情同手足、 风雨同舟、 患难与共、 团结合作、同舟共济、讲信修睦、唇齿之邦、睦邻友邦;等等。)。

(2)谈一谈你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感受和理解。

(提示:①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 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结晶;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等等。)。

2. 探究民族精神的,魄 。查询资料, 探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提示: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西柏坡精神、 延安精神;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精神、 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③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探究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材料中国女排是在世界体坛上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20 世纪 80 年代实现,五连冠 的中国女排, 在 201 6 年里约奥运会上由郎平挂帅的中国女排在决赛激战四局以 3-1 翻盘塞尔维亚, 时隔12 年之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中国女排再次诠释和刷新了,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 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

1 . 材料一中中国女排,时隔 1 2 年之后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 假如中国女排再次与金牌无缘,包含,女排精神在内的民族精神还有意义吗?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①包含,女排精神 在内的民族精神不仅有意义, 而且更显其精神价值;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 结合材料以及生活实际, 说说你准备怎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提示:①在国家危难、 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 舍生忘死、 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 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 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探究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反映,时代楷模,杰出科学家先进事迹的电视剧《黄大年》于 201 7 年 1 0月 1 2 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黄大年为实现梦想放弃海外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 回到母校吉林大学,为我国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他带领团队昼夜公关,用 5 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其研究成果占了国际制高点……。

1 . 黄大年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哪些内容?

(提示:爱国、敬业。)。

2. 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整内容是什么吗?

(提示: 国家层面: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 平等、公正、 法治; 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 当前我们为什么要大力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应如何做?

(提示: 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自觉做到勤于学习、 敏于思考, 注重修养、 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等等。)。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全面、 深入的理解, 课堂运用大量的图片素材讲解不同时代不同的民族精神, 引发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 也充分展示了政史学科的交集之处。民族精神比较抽象, 现在学生对于民族精神的了解并不是很多, 相反对于外来文化却很热衷。

因此,民族精神的传承是本课的难点。关于,构筑中国价值 , 我通过模范人物黄大年的事迹, 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应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层层深入,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第 1 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

知识目标。

(1 ) 知道我国现阶段的人口、 资源、 环境国情以及面临的严峻形势。

(2) 理解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绿色发展,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数据以及事实, 理解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绿色发展,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坚持计划生育、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紧迫感。

重点: 人口、资源、环境国情和严峻形势。

难点: 理解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教法: 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展示我国人口、 资源、 环境现状的图片。

2. 教师设置问题: 通过这些图片, 你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我国人口众多, 人口比例失衡;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影响;水资源缺乏; 等等。)。

3. 教师引言: 中国在快速发展、 经济腾飞的同时, 人口问题和资源环境危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正视发展挑战,我们积极应对,国家在行动,也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1 .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__最多__的国家, 这是我国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的重要国情。

2. __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__, 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__增速趋缓、 出生率低、 老龄化加剧、 男女性别比失衡、 城乡分布不均衡、 ,独生子女 社会问题__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3. 为什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知识点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4. __资源日益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生态系统退化__, 经济发展与资源、 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5. 我国自然资源__丰富, 总量大, 种类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开发难度大__, 总体上资源紧缺。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不够__科学__, 依靠__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

展__的现象突出, 由此造成的__浪费、 损失、 污染和破坏__都很严重。

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6. 我国严峻的环境形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7. 坚持__绿色__发展,走__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__的文明发展道路, 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口报告:2016 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 1 38 271 万人, 201 6 年 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3 086 万人, 占总人口的 1 6. 7%。

全年出生人口 1 786 万人, 出生率为 1 2. 95‰; 死亡人口 977万人,死亡率为 7. 09‰; 自然增长率为 5. 86‰; 201 6 年,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 748. 61 万人,高等教育的总规模达 3 699 万人,高考录取率为 82. 1 5%。

但是, 我国拥有高等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例在全世界排名却远远低于加拿大、以色列、美国、爱尔兰等国。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决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新修订的《计划生育法》 规定: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 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1 . 材料一中反映了我国哪些人口现状? 除此之外, 你还了解到我国哪些人口状况?

(提示:①人口基数大, 人口素质偏低。

②还呈现出增速趋缓、 出生率低、 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等等。)。

2. 依据你了解到的情况并结合我国人口国情, 谈谈实施计划生育能够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提示: ①缓解劳动力不足, 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②缓解人口 对资源、 环境的压力; ③解决,独生子女养老、,失独家庭增多带来的社会问题;④提升人口素质;等等。)。

3. 依据材料一、 二, 说明实施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它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提示:①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 环境的压力,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③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等等。)。

探究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

材料2018 年4 月10 日, 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正式挂牌, 并同时在网站上公布了其职责: 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履行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 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负责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等。

在此之前, 环保部也正式更名为生态环境部, 职责是: 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 规划和标准, 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1 . 如果你能成为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一名工作人员, 第一要务应该对我国的资源状况和环境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评估。请你向大家作一次宣讲。

(提示: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 总量大, 种类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②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一些地方、 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 资源短缺、 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有人说, 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耗资源和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是必然的; 也有人说, 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理念、 发展方式来解决,实现科学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 赞同第二种观点。

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需要消耗资源, 造成一定的环境破坏和污染, 貌似有理。

但是绝不能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 由此造成浪费、 损失、 污染、 破坏,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 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科学发展之路; ②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③坚持绿色发展, 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3. 请你列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浪费资源、 破坏和污染环境的现象。

作为中学生, 面对这些现象,你应该怎么办?

(提示: 浪费资源的现象: 如用水后不关水龙头、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 如, 由于大量排放废气造成的雾霾天气、 砍伐森林造成的沙尘暴等。

如果遇到类似现象, ①我会善意提醒; ②如果劝阻不听的, 会向有关部门反映报告; ③请求公安、 环保、 资源部门进行查处;等等。)。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课虽然头绪多, 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所以重点在于如何深入认识问题, 正视这些发展中的挑战,增强紧迫感。

第 2 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知识目标。

(1 ) 明确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是人类的共识, 也是时代的选择。

(2) 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 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必须坚持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能力目标。

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观。

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 . 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 有几个沙场? 有几个垃圾倾倒场? 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

2. 你的家乡有几座山? 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 ? 道路状况怎样? 矿山(或者石场) 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提示:如实展示)。

3. 教师引言: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

正因为如此, 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 . 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 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 建设生态文明, 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 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 以__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 是人类的共识, 也是时代的选择。

3. 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

知识点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4. 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 建设__生态__文明, 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共识。

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 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 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

(提示: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坚持绿色惠民,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③走绿色、 循环、 低碳发展之路, 要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的原则, 大力倡导节能、 环保、 低碳、 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繁荣、 生态良好、 人民幸福, 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材料一1952 年 1 2 月 5 日, 一场浓密而有毒的大雾开始笼罩着伦敦, 5 天时间内至少 4 000人死亡,另有 1 5 万人入院治疗。科学家认为他们最终找到了大雾的成因。19 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 狄更斯曾这样描绘伦敦的雾: ,这一天, 伦敦有雾。

这场雾浓重而阴沉。

有生命的伦敦, 眼睛刺痛, 肺部郁闷。

有生命的伦敦,是一个浑身煤炱的幽灵。

无独有偶, 这些年来, 在世界各地乃至在我国屡屡出现的,雾霾,沙尘暴, 给我们生命生活产生的影响让我们人类本身也感到震惊。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 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 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

1 . 伦敦杀人雾 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材料一中说,科学家认为他们最终找到了大雾的成因,请你查阅资料,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提示:①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 ②间接原因是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特殊天气;③根本原因是人类不断破坏和污染环境。)。

2. 结合材料一, 说说,伦敦杀人雾事件 给我国治理,雾霾 和,沙尘暴 带来什么启发。

(提示: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肆意践踏自然, 大自然必然会对我们作出惩罚; ②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寻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寻求一种动态中的平衡、 发展中的协调、 进取中的有度、 多元中的一致、 ,纷乱中 的有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实行最严格的制度、 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3. 依据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 目标, 说说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 我们要在生活生产理念和方式上有哪些转变。

(提示: ①建设生态文明, 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以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④让绿色出行、 环保出行成为我们自觉的生活方式。)。

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 . 你是如何看待如图人物的观点? 谈谈理由。

(提示: ①村民王婶的观点有道理, 指出了造纸厂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其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 浪费资源为代价, 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富国、 绿色惠民, 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造纸厂厂长的观点严重错误。

当前走绿色发展道路, 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共识,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

只顾自己的经济收益, 不顾经济收益所必须的环保成本付出, 其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③小青父亲的观点是错误的。

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家乡, 不仅要看眼前的经济利益,更要山清水秀, 天蓝地绿, 留住乡愁, 增添守望相助美丽家园的责任感。)。

2. 如果你是小青, 面对家乡小河的变化, 你认为政府有关部门、 企业、 家乡村民应该承担起哪些责任?

(提示: ①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以最严格的制度、 最严密的法治, 加大对造纸厂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并督促企业加强环保意识, 按照法律要求进行环境保护; ②造纸厂必须按照法律要求,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坚持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的原则, 强化责任意识,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家乡人民群众应该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劝阻企业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 并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3. 作为有责任感的中国公民, 请你为家乡起草一份环保倡议书, 为保护家乡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提示:重点倡议能够做到的具体措施。)。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点破解几种错误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在设计活动上, 展示现实生活中正确和错误的两种发展道路并将其做法进行对比, 使学生从根源上查找、后果上反思、行动上践行,从而实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 1 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

知识目标。

(1 ) 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2) 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制度。

能力目标。

理解促进地区共同繁荣和民族地区进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少数民族发展的事实说明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 增强学生的义务感和使命感。

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附《中华民族歌》 )。

中华民族兄弟多, 五十六族齐欢歌。

汉壮蒙古维吾尔, 藏回朝鲜哈萨克; 苗彝布依鄂伦春, 满侗哈尼塔吉克; 瑶白傈僳达斡尔, 黎傣土家鄂温克。

东乡仫佬珞巴土, 布朗纳西高山畲; 拉祜仡佬水阿昌, 撒拉毛南佤锡伯; 普米德昂羌保安, 门巴裕固怒景颇; 柯尔克孜塔塔尔, 乌孜别克京基诺;独龙赫哲俄罗斯, 团结奋斗建祖国。

2. 设问: 你能从《中华民族歌》 中找到哪些民族? 从《爱我中华》 中感受到中华各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3. 学生交流。

4. 教师引言: 国家要富强、 民族要振兴、 人民要富强, 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民族大家庭。

1 .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我国逐步形成以__汉族__为主体, __大杂居、 小聚居、交错杂居__的民族分布特点。

2. 新中国成立后,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 我国坚持民族__平等__、 民族__团结__和各民族__共同繁荣__的基本原则, 将_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__平等团结互助和谐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 加强和巩固__民族团结__,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知识点二家和万事兴。

4. 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5. 为了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我们作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探究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材料二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各族人民共赴国难, 团结御辱, 救亡图存, 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1903 年 1 2 月发生在西藏江孜地区的抗英保卫战用鲜血践行着,勿让洋人染指我疆土,纵然男尽女绝,誓言不与侵略者共天地的誓言。

1 .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获得巨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坚持了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 艰苦创业; 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 互助、平等、 和谐; 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特殊措施(如文化保护、 旅游项目、 重点特大工程等的实施。)。

2. 从材料二中, 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提示: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 休戚与共、 手足相亲、 守望相助, 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③我国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 心连心, 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 追求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 搜集资料, 寻找更多的为促进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 共同富裕、 共同繁荣的典型人物事迹。

(提示: 既可以列举历史上的人物以及事迹, 也可以列举现代援藏、 援疆等少数民族的干部;还可以是在少数民族发生灾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的群体和个人;等等。)。

探究二:民族团结进步繁荣我有责。

材料一2017 年 4 月20 日, 201 7 年全国民族经济工作暨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昌平指出,2016 年是民族地区接续发展、 稳中有进的一年, 是抓住机遇、 创新有为的一年。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 民族地区各级干部群众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的严峻挑战, 克难奋进、 主动作为, 稳增长、 促改革、 调结构、惠民生、 防风险,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

材料二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 同学们就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集思广益、 各抒己见。

(见教材P96探究与分享)。

1 . 为加强民族团结, 实现民族繁荣, 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提示:①经济方面: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逐步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是增进民族团结、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 党和国家在人力、 物力、 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通过输入技术、 管理、 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②政治方面: 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 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 维护民族团结。

③文化方面: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继承、 创新发展工作, 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④民生方面: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2. 就同学们的发言, 作为青少年学生, 你还有哪些好的具体做法?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提示:①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②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③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⑤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 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 ⑥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团结、 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加强民族问题的教育异常重要。

在本课教学中, 既强调了有关民族知识的了解和学习, 也强调了对学生的民族态度、 方法和责任感的教育。

运用身边为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作贡献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减少了学生对民族问题的陌生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 2 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

知识目标。

(1 ) 知道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 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理解,一国两制 的含义与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列举事实, 说明,一国两制 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形成反对分裂、 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观念。

重点: 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难点: 认识,一国两制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教法: 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 . 展示中国完整地图以及香港、 澳门回归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画面。

(附领导人讲话)。

2. 问题设置: 通过观察上述画面, 你有什么感受?

3. 教师引言: 香港、 澳门回归祖国, 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大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近代以来, 无数中华儿女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维护国家统一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 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反对分裂。

1 . 反对分裂, 就要维护__国家统一__、 __国家主权__和__领土完整__。

2. 反对分裂, 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__民族分裂活动__, 尤其要坚决反对__借民族__和__宗教之名__搞暴力恐怖活动。

3. 反对分裂, 就要维护__国家安全__。

__国家安全__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4. 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 是__爱国主义精神__的具体体现, 是每个公民__义不容辞__的责任。

知识点二 一国两制。

5.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简称为,__一国两制__ 。

,一个国家 , 是指中国是__统一__的国家, __主权__和__领土__不容分割。

,两种制度 是指在坚持一个__中国__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__社会主义制度__, 香港、 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

6. 保持香港、 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__一国两制__ ,港人治港 ,澳人治澳、__高度自治__的方针。

7. __实现祖国完全统一__, 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__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__的重大原则问题。

8.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__基本方针__,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__最佳方式__。__一个中国原则__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反对分裂。

材料一 1 876 年, 64 岁的左宗棠携棺木率兵西征伊犁, 一年后基本收复新疆。

这次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外国势力利用阿古柏侵略势力肢解并侵占中国西北广大领土的企图。

材料二青藏高原查果拉哨所海拔 5 300 米, 是我国最高、 最艰苦的边关哨所。

这里年平均气温在零下 1 0 摄氏度以下, 被称为,生命禁区 。

这里的官兵为了边关安全, 还要爬雪山、 蹚冰河、越险滩,心甘情愿在雪域高原为祖国站岗放哨。

材料三 出租车司机段某是一个军事迷,平时十分注意搜集我国军事信息, 还经常将这些信息发布在网络论坛。

境外情报机构利用他这一爱好, 怂恿他拍摄大量军事基地照片, 并与之交易。

我国国家安全带来了极大损失。

1 . 从左宗棠和查果拉哨所官兵身上, 你能感受到什么?

(提示:①感受到他们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 不畏艰难险阻、 个人安危、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②感受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2. 有人说: ,维护国家安全、 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 那是国家领导人和军队的职责和任务,与我们中学生和一般百姓没有多大关系。这种观点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 不正确。

①有国才有家,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3. 从材料三中段某的事件中, 我们应该受到哪些警示? 在互联网时代, 我们应当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提示:①警示:出卖国家秘密、 危害国家安全是违法犯罪行为,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国家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 我们要自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加强网络安全法律知识以及网络安全常识的学习; 强化国家安全知识、 法律知识的学习; 增强保密意识;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网站或者网络信息应该向网监部门报案;等等。)。

4. 中学生张强收到一个自称退党中心的电话, 不断宣传,三退 : 退党、 退团、 退少先队,声称如果不退,上天就会降罪于家人和村庄。张强心里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请你帮帮他。

(提示:①我们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 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任何企图搞民族分裂的人都是历史罪人。

一切破坏民族团结、 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②张强应该报告给学校和老师,或者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报案。)。

探究二:一国两制。

1 . 播放香港和澳门回归(交接仪式)视频。

2. 一国两制 在解决什么问题上已经取得重大成功?

(提示:香港和澳门问题。)。

3.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 简单了解香港回归的进程。

(提示: ①1 982 年,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就香港问题与其进行了一系列会谈;②1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97年,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4. 香港、 澳门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回归的?

(提示:,一国两制。)。

探究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 展示: 海峡两岸关系的进程: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停止炮击金门,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②80年代,两岸三通限制放宽,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

③1992年,汪辜会谈,达成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④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⑤2005年,全国人大《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的形式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2. 展示有关两岸交流的图片资料:

3. 根据所学知识, 查阅资料, 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1)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

(提示: 台湾问题的由来主要由几个历史阶段形成的:第一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第二是新中国成立前后, 我军积极准备解放台湾; 第三是朝鲜战争前后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2)通过以上图片,你有哪些启示?

(提示: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②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也是维护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③两岸同胞应该多走动、 多交流、多沟通, 增加理解、 信任,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④,台独不得人心;等等。)。

(3)如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提示: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②两岸同胞应该多走动、 多交流、 多沟通, 增加理解、信任,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如,台独;等等。)。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 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 并且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的兴趣, 扩展知识技能, 完善知识结构, 提升生活经验, 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要想实现这一新课改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

第八课 中国中国梦。

第 1 课时 我们的梦想。

知识目标。

(1 ) 知道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三步走 战略目标和,两个一百年目标 。

(2) 理解,中国梦 的内涵。

(3) 知道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指导思想及新征程的描述。

能力目标。

通过中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不断追梦的历程, 提高学生对实现中国梦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正确理解中国梦。

难点: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1 . 播放《中国梦》 视频。

2. 教师设置问题: 观看视频之后, 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什么样的?

3. 教师引言: 今天的中国, 正处于一个充满机会和梦想的时代。

和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相比, 现代中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都崭新而富有朝气。

梦想照耀现实, 现实滋养梦想; 中国梦提升着中国,也感召着世界。让我们共同默祷,我有一个中国梦!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民族复兴梦。

1 . __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 再由温饱到__总体小康__的历史性跨越。

3. 在新世纪新时代,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4. 如何正确理解中国梦?

知识点二新时代新征程。

5. 经过长期努力, 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__,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6. 进入新时代, 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7. 从 2020 年到本世纪中叶,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安排是什么?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民族复兴梦。

材料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全面打响, 五年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 , 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改变如此多人的命运, 在难度如此大的条件下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这在中国乃至人类减贫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日前,26 个贫困县首次集中脱贫摘帽,又开启了新时代砥砺前行的新篇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未来正阔步向我们走来……。

1 .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 进入新世纪,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提示: 到建党一百年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 当前, 我们正阔步走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 你能说说中国梦的内涵吗?

(提示: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 人民幸福; ③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 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发展走向, 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体现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 是国家的梦、 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探究二:新时代新征程。

材料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1 7 年 1 0 月 1 8 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主席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材料二 ,光影记录, 中国实力; 大国重器, 闪耀世界! 3 月 2 日, 电影《厉害了, 我的国》 首次以纪录片的形式正式登陆全国影院, 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1 . 当前,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提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2. 列举几项你知道的,中国实力、 大国重器 。

(提示: 如,中国天眼 落成启用; 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 运营;,墨子号量子卫星;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等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什么?

(提示: 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制度、 文化不断发展, 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 我国是如何安排的?

(提示: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①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给学生创造机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让学生在情感中体验、 体验中交流、 交流中感悟、 感悟中成长。

②本课的时政性强, 应结合十九大的新形势, 选取新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效果较好。

第 2 课时 共圆中国梦。

知识目标。

(1 ) 知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的总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2) 了解中国自信、 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展示一个又一个自信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业绩,增强坚持走中国道路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升学生把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相结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重点: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难点: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教法:情景设置, 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一) 情境导入 生成问题。

1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采访身边的人(父母、 老师或邻居等) , 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

2. 想一想: 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 还有哪些不利因素阻碍着他们梦想更好地实现?

3. 教师用《共圆中国梦》 歌词导入: 有一个声音穿越历史天空/这就是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共追求/有一个愿景化作奋斗行动/这就是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共奔腾/中国梦国家的梦/中国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二) 自主学习 梳理新知。

知识点一 圆梦大舞台。

1 . 中国的腾飞为实现__中国梦__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2. 怎样实现中国梦?

3. 中国道路就是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道路。

4. 中国精神就是以__爱国主义__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__改革创新__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__大团结__的力量。

知识点二自信的中国人。

6.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__, 形成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 建立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__, 发展了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7. 自信的中国人有哪些表现?

8. 自信的中国人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自信?

(三) 合作探究 提升能力。

探究一:圆梦大舞台。

1 . 展示材料: 追梦人的故事。

(见教材 P1 1 6 探究与分享)。

2. 请你选取身边的人, 采访他们,圆梦 的故事。

(提示:突出他们的成就和业绩。)。

3. 探究: 他们能够,圆梦 的原因。

(提示:①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②国家的富强为梦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条件; ③与劳动者本身的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 发挥智慧和才干密不可分。)。

4. 请你结合个体劳动者实现梦想的经验, 说说我们国家要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如何才能实现。

(提示: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统筹,五位一体 的总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 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④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5. 实现中国梦是以建设,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美丽 中国为奋斗目标, 请你列举我国在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方面采取了哪些正确的举措。

(提示:①富强中国: 例如, 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 等等; ②民主中国:例如, 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等等; ③文明中国: 例如, 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等等; ④和谐中国: 例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⑤美丽中国:例如,建设美丽乡村;等等。)。

探究二:自信的中国人。

1 .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 一曲《龙的传人》 唱出了自信的中国人, 自信的中国

人身上凝聚着中国精神,请你用三个词语描述自己心目中,自信的中国人的形象。(提示: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等。)。

2. 材料一 201 8 年 1 月 28 日, ,2017 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名单揭晓, 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 雷军表示, 过去一年, 小米在全球四大设计奖项获得了金奖, 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做到。

雷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流企业做标准的中国企业家的自信。

材料二 秋日的捷克首都布拉格, 悠扬的古筝合奏曲《茉莉花》 在老城广场回荡; 曲终人散时, 广场另一头又响起小提琴独奏《我的祖国》; 身穿民族服装的中国少年随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此起彼伏的音乐和舞蹈快闪秀刮起绚丽的中国风。2017中国文化自信闪耀世界。

材料三2018 年 3 月 5 日, 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接近尾声, 但是所发出的中国自信却是振聋发聩——促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 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

团结凝聚力量, 实干创造未来。

集众智汇众力, 一定能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1) 请问, 不管是中国企业家, 还是文化学者, 还是中国政府, 他们代表的,中国自信 根本所在来自哪里?

(提示: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中国自信、 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 作为自信的中国人, 我们既不妄自尊大, 但也决不故步自封, 请问, 我们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提示:①自信不是妄自尊大, 也不是故步自封, 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 不卑不亢、 开放包容的心态;②自信来源于实干,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辛勤劳动才能开创美好生活; ③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 归纳总结 整体感知。

(五) 课堂检测 巩固新知。

(六)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节, 也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最好落脚点, 因此声情并茂, 激情昂扬,用实事调动学生的激情才能让学生融入到真正的圆梦的行动中。

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热爱祖国, 关心国家发展, 积极为国家发展努力奋斗。

把自身努力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

能力目标。

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掌握改革开放的的重大作用与历史地位, 了解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知识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作用, 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党的奋斗目标。

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作用, 改革开放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原因党的奋斗目标。

难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 看完视频你有何感受? 我国取得这些成就, 得益于哪个政策?

欣赏视频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一: 改革开放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开放

历史与现实: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大国,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封建统治的腐败等原因,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

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探究与分享: 根据这三幅图, 结合你所学的历史事实, 谈一谈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欣赏视频: 思考: 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

学生思考 回顾历史。

总结:今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已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相关链接: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78 年 11 月 的一天,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18 位农民郑重地签下一份“契约” ,尝试“大包干” 的做法。

这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广大农村迅速推开,小岗村也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村民为什么要改革?

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容: 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竟争、 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我国逐步建立、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取得了辉成就,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阅读感悟。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的强国之路。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

国、 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我国市场: 农贸市场 技术市场人才市场 证券市场这些市场在生活中有何作用?

市场在生活中解决得了供需的问题, 能够为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发展提供便利和支持, 我们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能够极大地提高人民的劳动创新的积极性, 促进社会的发展

1 月 8 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 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右) 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左) 颁发奖励证书。奖励科技工作者体现了对什么的重视?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 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活动二: 中国腾飞谱新篇。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 人民生活。

探究与分享: 现代经济学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产业,分别指代广义的农业、 工业和服务业。

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我国粮食生产迹年增收,肉类、 禽蛋、蔬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方式正由传统向现代迈进。

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已今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 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载人航天、 载人深潜、 大型飞机、 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 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

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保险、 计算机信息服务、 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2016 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51.6%。

分析一下我国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成就原因: 坚持改革开放, 找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国取得的成就: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大工业国、 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 教育、 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我国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中国脱贫成就: 从 1981 年到 1990 年, 中国减贫人数为 1.52 亿, 全世界减贫人数仅为0.31 亿; 从 1990 年到 1999 年, 中国减贫人数为 2.37 亿, 全世界减贫人数为 1.69 亿, 这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从 1981 年到 1999 年, 世界贫困人口总量是增加的。

从 1999 到 2010 年, 中国减贫人数为2.89 亿, 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 54.9%; 从 1990到 2010 年, 中国减贫人数为 5.26 亿, 占全世界减贫人数的 75.7%。

欣赏视频: 思考: 一带一路对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一带一路政策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我国取得成就: 改革开放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从“引进来” 到“走出去”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 ,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你知道党的十九大对我们国家有何重要意义吗?

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17 年 10 月 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

(党的奋斗目标)。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改革开放, 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内容和作用,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以及改革开放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认识改革开放, 坚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单元。

第一课第二节走向共同富裕。

教学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发展变化, 激发自身热爱祖国的情感, 感受祖国的温暖。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认识社会发展变化, 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同时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党的发展思想和奋斗目标。

重点: 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难点: 经济新常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 思考问题为什么国家要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活动一: 改革进行时。

改革开放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九年级(3)班的同学在课堂上交流各自的暑假生活。

同学甲: 我与父母乘坐高铁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

同学乙: 我参加耳保志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产整改。

同学丙: 我帮家人在市场照看服装摊,生意总体。

认识改革开放回顾改革开放,开启思考: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服装网店却生意火爆,三名同学的假期经历有喜有忧,你从中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并且更加注重对环境的影响, 网络经济快速崛起, 对实体经济冲击很大, 但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中国经济形势变化引发了什么变化?

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任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 抵御重大风险、 克服重大阻力、 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相关链接: 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生态、 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探究与分享: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 简称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005—2016 年中国 GDP 增张速度结合视频和图表, 谈一谈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知识点: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常态表现)。

我国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欣赏视频: 了解供给侧。

插入图表: 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

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水平不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问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措施)。

探究与分享: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日益呈现新面貌。

村党支部书记小孟: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老乡要小康,关健看“钱袋子” 鼓起来没有。

去年,我们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收入涨得比城里人还快。

村民张大娘:

现在的生活可好了,你看村里人都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用电方便,道路宽阔,住上了新房。

更好的是,生病了有新农合来保障!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查找资料,思考: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它为我国解决好“三农” 问题创造了哪些新的发展机遇?。

村民老李:

现在政府支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村村通了公人勤快,肯动脑筋,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初中生小莉:我上学不用交学杂费,也不用交课本费,妈妈说我赶上了好时代。

解答问题:

变化: 农民富了, 生活条件改善了, 创业致富的机会多了, 农村的孩子受教育权有了保障。

乡村振兴: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 农民数量多, 农业比重大, 实施乡村振兴计划, 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脱贫。

提高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先进技术和人才、 合理的制度保障, 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改革, 农村城镇化。

知识点: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 锐意进取、勤于探索、 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 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如何走向繁荣富强)。

活动二: 共享发展成果。

文明社会: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 人人尽力、 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发展思想)。

同学们图绕“共享发展” 的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甲: 共事发展应该是人人享有,而不是一部分人享有,先富要带后富。

乙: 共享发展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

丙: 共享发展就是要共同享有国家发展的所有成果。

丁: 人心齐,秦山移” ,人共享需要人人共建。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 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 的?

我是这样看的: 我同意他们的观点: 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出力, 同时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理应由所有人民共同所有, 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也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创造和劳动的积极性。

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党的做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重点)。

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更加充实、 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具体做法)。

探究与分享: 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弱有所扶 住有所居。

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结合你的生活经历,与同学分享你和家人从中所体验到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什么?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实保障。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 我们要坚定改革开放, 坚持以人的发展思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买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2 次访问